李宏明 李承宇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一座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紀念柱,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1679年,黑死病存此肆虐,幾乎奪走了三分之二維也納人的生命。為了紀念黑死病的受難者,奧地利皇帝利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一座紀念柱,祈禱瘟疫永不再來。
最初,紀念柱只是一根木頭柱,幾年后用大理石重建,并于1693年落成。
紀念柱的底座很大,里面還有一座小教堂。底座表面刻有精美的浮雕,描繪了人們與病魔頑強斗爭等情景。
紀念柱中部的雕像表現(xiàn)的是皇帝利奧波特一世為他的臣民祈福的畫面。
紀念柱頂部的雕像是象征著疫病防護神的九位天使以及其他宗教人物。
這座超過18米高的紀念柱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型代表??⒐ず?,奧地利的許多屬地都仿建了相同主題的雕塑。
在奧地利城市艾森斯塔特,有一座建于1713年的黑死病紀念柱,這是一根細長的羅馬風格圓柱,柱子頂端和底部為宗教題材的雕像,柱身上環(huán)繞著金色的月桂樹枝葉。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也有一座黑死病紀念柱。這座紀念柱同樣雕刻著十字架等宗教元素,十分精致。紀念柱位于城堡山的圣三一廣場上,與周邊輝煌的馬伽什教堂和漁人堡等知名建筑融為一體,神圣而壯觀。
在斯洛文尼亞城市馬里博爾的市政廳廣場上,有一座紀念1680年戰(zhàn)勝黑死病的紀念柱。紀念柱初建于1681年,1743年由德國雕塑家約瑟夫·斯特勞布主持重建。
白色方形的大理石基座上,矗立著羅馬建筑風格的圓柱,圓柱頂端為圣母雕像,柱身上是為災情祈禱的居民像,這是斯洛文尼亞巴洛克建筑藝術的最佳代表之一。
羅馬尼亞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的統(tǒng)一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造型優(yōu)美、亭亭玉立的白色紀念柱。這座紀念柱建于1860年,與旁邊的金色教堂相得益彰。
14世紀時,于歐洲大范圍流行的黑死病無情地奪走了大約2500萬人的生命。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中,就有對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黑死病疫情的描述。
為什么叫黑死???
600多年前,醫(yī)療水平十分落后,人們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烈性疾病一無所知,毫無防備。當時,凡是染上這種病的人,皮膚都會因為皮下出血而變黑,出現(xiàn)許多黑斑,而黑色又象征著憂郁、哀傷與恐懼,所以,人們給這種瘟疫起了“黑死病”這個名字。如今,我們稱之為“鼠疫”。
中國的“鼠疫紀念碑”
在中國浙江的寧波市,有一座莊嚴肅穆的紀念碑——“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寧波鼠疫區(qū)遺址”紀念碑。碑身呈三角錐形,高8.1米,用黑色大理石建造,用以紀念在殘酷戰(zhàn)爭中失去生命的同胞,也提醒著世人勿忘國恥,勵志圖強!
1940年,侵華口軍在寧波市區(qū)空投了大量帶有鼠疫桿菌的疫蚤和面粉等物,人為制造鼠疫疫情,卑劣行徑令人發(fā)指。在這場災難中,有名可查的死者有111人,十幾戶人家因此死絕,十分慘烈。
黑死病給人類帶來的改變
黑死病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數(shù)百年間,人們一直在與其抗爭,努力擺脫肆虐的瘟疫,不斷進行“衛(wèi)生革命”。
1348年,歐洲一些地方開始建立臨時性的衛(wèi)生局;1377年,開啟了歷史上第一次海港檢疫;1500年左右,產生了隔離患者的制度;18世紀開始,人們更加注重基礎衛(wèi)生設施建設和環(huán)境整治,如改進下水道、重視垃圾處理、強調洗手的重要性、肥皂的普及使用、注意消毒、使用抗生素等,人們在疾病防治方面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
歐洲國家的黑死病紀念柱
在歐洲,很多國家都興建了黑死病紀念柱,祈禱瘟疫不再來。在德國、法國、波蘭、挪威等國都能見到這類建筑。
全世界的黑死病紀念柱或紀念碑,大多分布在歐洲,頗具歷史紀念意義和藝術性,提醒著人們要銘記歷史,感恩生命。到歐洲旅游,不妨欣賞一下這種建筑形式,從另一個側面了解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