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柳
夏夜的窗外雨絲綿綿,窗內(nèi)燈火意闌珊,合上書卷,一種溫暖漾滿全身。心中的充實感、滿足感像是爐上的沸水,快要溢出來一般。奮斗,一旦見到了那黎明的曙光,新升的初陽,就不再會是黑暗中無助的孤獨爬行。
幾年前,我厭倦那些睜眼做題、閉眼背書的日子,然而,不堪的成績將我拍醒。當?shù)弥獩]有考入重點中學的那一瞬間,我從人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變成了家長們口中的“反面教材”。強烈的反差讓我痛苦萬分,不愿再張開心中的花瓣承受風雨。
在那段迷惘的日子里,我認識了史鐵生和他的散文。史鐵生21歲時便因病雙腿癱瘓,我想,那時的他或許和那時的我是同樣陷入迷惘的人,只不過他的打擊確實是比我大得多。他引領著我走進他的古祭壇,那個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的古園——坍圮的籬墻,淡褪的朱紅,沉默的古槐,散落的雕欄玉砌,荒廢卻不衰敗,安靜卻不死寂。漸漸地,我也喜歡上了這座園子:像是一位老爺爺,歷經(jīng)滄桑,卻精神矍鑠,神采奕奕。我自認為我又找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可以讓我安靜思考人生、思考青春的世界。
每次讀史鐵生的作品,我都能感覺到他似乎在文中問我:“你有夢想嗎?”抑或,他是在問他自己吧!因為,我最終知道了他的夢想:努力寫作,認真生活。幸運的是,他從陰霾中走了出來,是那座地壇將他從老槐樹下牽出,從濃蔭里拉出,感受外面的世界。坐在輪椅上的他,開始張開自己心中那朵緊閉多年的小花,一點一點由疑惑逐漸變得堅定。張開花瓣,既能感受到春日里的明媚,夏日里的繁盛,也能平靜地承受秋日的愁雨,冬日的嚴寒?!暗覠o悔,”他說,“畢竟我離夢想又近了一些?!弊詈?,他成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我開始學著他的樣子,也將心底的那朵小花慢慢綻放,我將理想大學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貼在書桌上,讀書累了就會摸一摸,看一看。而每當我想放棄時,就會想起那座荒蕪卻活力四射的地壇,想起他努力張開花瓣迎接風雨與挑戰(zhàn)的那些奮斗著的日子。我還會想起他那句無聲地詢問:“你有夢想嗎?”然后在心中默默地回答他:“有?。 ?/p>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