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娜
當前,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普遍強調聽說訓練及語言的交際功能,很少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及應用性活動,不重視訓練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頒布,英語學科教學如何適應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大趨勢,是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實踐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具體到初中英語教學中,需要通過不同的課型來實現(xiàn)。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體現(xiàn)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體現(xiàn)其育人價值,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設計的任務是否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為目標。
核心素養(yǎng)(Key Competences)指的是個人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個人發(fā)展過程中最關鍵、最重要、最不可缺的素養(yǎng)。就學科而言,核心素養(yǎng)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這些的簡單相加,而是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和價值意義(余文森 2016)。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涵蓋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程曉堂、趙思奇 2016)。語言能力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思維層次、語篇人際意義和語用社會情境意義。學習能力包括適應學習活動、采用學習方法、運用學習策略、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學習知識、積累學習經驗的能力。思維品質包括概括、分析、推理、判斷、歸納、表達等多方面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文化品格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在起源和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理解各國文化的不同內涵,尊重文化差異,借鑒和吸收先進的文化理念,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tài)度。
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以談論發(fā)明為話題,2a—2d的活動側重聽說互動,是對單元話題的深化和拓展。在語言結構上,需要學生掌握對發(fā)明用途提問的句型及回答:What is it used for?It is used for doing...What are they used for?They are used for doing...;在活動安排和內容上,2a要求學生聽對話,談論三項小發(fā)明,并排序;2b要求學生聽懂發(fā)明的用途,補全表格;2c要求學生談論發(fā)明的用途;2d是一個示范性對話,介紹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發(fā)明——拉鏈的發(fā)明者、發(fā)明時間及開始被廣泛運用等信息。
通過閱讀教材發(fā)現(xiàn),表面看似乎這幾個模塊之間重點不突出,話題關聯(lián)不緊密。如何在這樣的一堂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教師深挖教材模塊之間的聯(lián)系。
這一堂課的話題是發(fā)明,學生需要了解生活中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小發(fā)明,并了解它們的用途。同時,運用思維導圖對2d教學模塊進行梳理,旨在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關聯(lián)知識,建立知識網絡。同時,深化發(fā)明的主題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1.能運用以下單詞、短語和句型:
change,style,heel,scoop,electricity;
have a point,with pleasure,be used for doing;
What is it used for?
It is used for doing...
What are they used for?
They are used for doing...
2.能在對話中正確使用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
能在聽前預測聽力材料中三個發(fā)明的用途;
能在聽中獲取關于三個發(fā)明用途的關鍵信息;
能在聽后運用“What is it used for?It is used for doing...What are they used for?They are used for doing...”進行情景交際。
能用思維導圖整理文本信息;
能在聽說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維;
能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
能認識到生活中好的發(fā)明無關大小,能嘗試進行小發(fā)明,并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發(fā)明家。
Step 1:Revision
To review the useful inventions in history in the previous lesson.
復習上一堂課學習的四個生活中有用的發(fā)明、目標語言“When was it invented?It was invented in...”,繼續(xù)引出這堂課的主題——inventions。
【設計說明】復習中心話題,并分析話題分支useful inventions,為教學內容從useful inventions自然過渡到creative inventions埋下伏筆。
Step 2:Lead-in&Presentation
1.To lead in one creative inventions in daily life with the live demonstration.
教師現(xiàn)場制作密封蓋的小發(fā)明,引出creative invention話題,并讓學生“頭腦風暴”生活中見到的有趣的創(chuàng)意小發(fā)明。
【設計說明】現(xiàn)場制作簡易的小發(fā)明,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他們更深刻地體會“發(fā)明制作原來如此簡易好操作”,使其初步形成“人人都可以成為發(fā)明家”的文化信念。
2.To present the words:heel,scoop and electricity with pictures.
教師利用圖片呈現(xiàn)相關的詞匯和語境。
【設計說明】夸美紐斯(Comenius)認為“教學不僅應該用口教,還應該用圖畫闡明,發(fā)揮想象”。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當實物展示無法操作時,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圖物連接,使思維活動更直接。
Step 3:Pre-listening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content by asking,answering and guessing:
(1)What can you see on the table?
(2)What are the shoes used for?
(3)What is the scoop used for?
教師通過設置以上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聽前猜測訓練,引出“The scoop is used for serving really cold ice cream.”中的serving一詞,該詞是聽力中的難點。
【設計說明】第一個問題降低了思維難度,旨在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參與;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通過預測內容,對目標語言進行訓練,同時降低了聽力難度。
Step 4:Listening
1.Listen and number the inventions 1—3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
聽第一遍,給圖片排序。
【設計說明】該聽力任務旨在幫助學生熟悉聽力內容,降低聽力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參與其中。
2.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見表 1)in 2b.(optional:listen for the third time or read the transcript)
表1
【設計說明】通過聽前預測及圖片排序,學生已經熟悉了聽力內容,強化了目標語言。
Step 5:Post-listening
To pair work: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 help of the chart(見表2)
要求學生結對進行目標語言訓練。
A:What are the shoes with special heels used for?
B:They are used for changing the style of the shoes.
表2
【設計說明】結對訓練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一般過去時被動語態(tài)的用法及表達物品用途的句型,有利于他們在聽后用目標語言進行情景交際。
Step 6:Role play
1.Lead in the topic of zipper by asking the students.
Where can you see zipper?
Do you think it is a great invention?
教師展示圖片,導入小發(fā)明——拉鏈,提問學生“在哪里可以看到拉鏈?”并讓其思考拉鏈是否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
【設計說明】通過中心話題invention,從useful invention過渡到creative invention,再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發(fā)明,幫助學生梳理中心話題,建立知識框架,提高整理文本的思維能力。
2.Read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of zipper.
讓學生閱讀對話并完成以下思維導圖,見圖1。
圖1
【設計說明】運用思維導圖對2d教學模塊進行梳理,旨在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關聯(lián)知識,建立知識網絡,提升思維能力。
3.Follow the tape and role play in pairs.
要求學生跟讀錄音,模仿語音語調,并進行結對練習。
【設計說明】讓學生通過跟讀錄音,感知和糾正情境對話中的語音、語調,并通過結對練習鞏固目標語言。
Step 7:Summary
Sum up the words,phrases,and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related content about inventions.
教師通過提問總結學習內容及相關單詞、短語和句型,見圖2:
圖2
【設計說明】通過總結學習內容,梳理知識框架及 網 絡 :useful inventions—creative inventions—small inventions,幫助學生提高建立知識框架和網絡的思維能力。
Step 8:Sublim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s of the small inventions at the technology festival,the teacher sublimates the topic and inspires the students to think creatively in daily life.
教師展示校園科技節(jié)小發(fā)明的圖片,升華主題,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設計說明】通過展示校園科技節(jié)小發(fā)明,將話題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使主題意義“人人都可以成為發(fā)明家”更有說服力。
Step 9:Homework
Work in group of four.Take a look at your everyday things and think about if they bring any inconveniences to you.Think creatively and make a small invention to help you solve this problem.Write a short introduction about what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and how to use it.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日常物品中是否有不便利之處,并制作一個小發(fā)明來解決這些問題,然后用英語介紹該發(fā)明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設計說明】通過布置制作小發(fā)明的任務,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利,并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如何將不便利變得便利。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將“人人都可以成為發(fā)明家”的文化信念用以指導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同時,讓學生用英語介紹發(fā)明,有利于他們將本課的目標語言學以致用。
英語聽說課教學除了承擔聽說訓練的任務外,還承擔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任務。如何在聽說課中借助聽說練習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就需要教師深挖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關注聽說材料的育人價值,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真正將育人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