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霞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不僅啟迪智慧,也傳遞方法。問題的創(chuàng)設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問題不僅是學生學習動力的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也是聯(lián)系師生雙邊活動的最佳紐帶,因此問題的好壞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闭n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要想守住主陣地,必須巧設主問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結合魯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對主問題設計的嘗試與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主問題
余映潮老師認為:“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碎的、膚淺的、學生活動時間短暫的應答式提問而言的,它是指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能起主導作用、起支撐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chuàng)造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薄爸鲉栴}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和劑,在教學中顯現(xiàn)著以一當十的力量。”
二、主問題的設計原則
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主問題的設計有一定的原則:
1.能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起主導和支撐作用,每一個問題都能支撐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能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有明確的指向性。
2.具有整體參與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告訴我們“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和見解”。同時,現(xiàn)代教育要求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都能夠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那么主問題的設計就要求具有整體參與性。
3.能引發(fā)學生一系列思考、討論、理解、評析、創(chuàng)造等思維活動。主問題需具備思維的深度,能夠激活課堂,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思考天地。
4.主問題設計要“淺出”。文本解讀要深入,主問題設計卻要淺出。主問題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個抓手,如果過煩過難,會讓學生無從答起,打消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問題設計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三、主問題設計的方法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标懢艤Y也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蓡柺菍W習的起點,是激發(fā)思考的關鍵。思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思考,解答,追問直至最終明朗化的過程。把“問題”作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可以起到調動思維、引發(fā)思考、啟迪追思的作用,最終完成學習目標。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主問題,為學生營造疑難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困惑,從而激起思維的波瀾,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設計主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從文眼入手
文眼是解讀文本的一把鑰匙,以文眼設計主問題,可以提挈全篇,迅速有效深入核心。《俗世奇人》是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大多寫各地風俗,是一副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初讀《俗世奇人》,本文人物奇特、情節(jié)曲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我們是在學語文,就不能停留在“看熱鬧”上,還要“看門道”。本文的文眼是一個“奇”字,所謂“俗世奇人”,“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塑造這兩位奇人的?以《刷子李》為例,我為本課的教學設計了兩個主問題:
你認為奇人刷子李“奇”在何處?
刷子李果真是高手,硬把粉刷這門普通人眼里的技術干成了藝術,可謂奇絕、妙絕,那么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刻畫他的形象的呢?
第一個問題,學生回答得很快,刷子李“奇”在技藝高超、個性張揚、極為自信且心細如發(fā)。在學生回答完各個性格特點后,我緊跟著一個問題,“你喜歡他這樣張揚個性嗎?”這里就有點小小的波瀾,有學生說我不喜歡,這么張揚,萬一哪天失手了怎么辦?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很快就有學生表達不同觀點,“就是因為他技藝高超,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自信,所以才會這樣不留余地。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被稱為奇人”。由此看出,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引導下正在深入。
第二個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有同學說“本文語言很生動、傳神”,我抓住“生動、傳神”這兩個詞語,希望學生做更詳細的闡釋,他們逐漸把握住了本文運用比喻、對比、夸張等修辭手法的作用,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然后我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修辭手法的作用。如“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呆著”,這一句對稱工整,作者把截然相反的兩種人做了一番鮮明的對比。用對比、夸張的修辭將天津衛(wèi)碼頭上的世風描寫得淋漓盡致,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坝薪^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樣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作者確實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這是民間文學中十分常用的手法。這種夸張其實是在突出“刷子李”的技藝超凡絕倫,遠遠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改為“他技藝高超,眾人莫能望其項背”,文字就過于平板。作者運用這樣強烈的夸張和對比后,就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通過這樣的品讀后,學生確實感覺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接下來的“仿照這樣的寫法,寫寫你身邊的奇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能夠有意識地學習運用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
2.從線索入手
文章線索貫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見的詞、句等;并且在解讀文章時可以用來解讀文章含義,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詞句。文章的線索根據(jù)情況不同,既可以是人物、時間、地點,也可以是事件、物品、感情。線索起著貫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渾然一體的作用。以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為例,《岳陽樓記》是古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最能體現(xiàn)范仲淹人品和文學主張的代表作,其精湛的文辭、豪邁的氣勢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座璀璨奪目的精神豐碑,激勵著后世文人孜孜以求、勵精圖治。身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才能不讓學生“入寶山而空回”呢?在大量誦讀,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作者寫了哪些人的覽物之情?各有何不同?作者贊同哪一種?如何評價作者的覽物之情?
《岳陽樓記》以覽物之情為線索,文章開頭一段敘述性文字,交代作記緣由,其中寄托了對朋友滕子京身處逆境仍然奮發(fā)有為的贊賞,第二段重點描寫洞庭湖勝景,從廣闊浩淼的空間和萬千氣象的時間兩個角度來概寫我眼中的岳陽樓大觀,從而引出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特寫。第三段以悲景寫悲情。第四段以樂景寫樂情,描繪了兩種覽物之情,遷客騷人或以物喜,或以己悲,世人為追名逐利,患得患失,蠅營狗茍,喜悲無常,作者不著一字評價,然而感慨之情無不充盈在字里行間。第五段作者寫了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正是作者的志向。第一個問題的提出正是以“覽物之情”為線索,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作者的人生志趣。
古仁人之心即作者之心,作者眼中無物,心中有情?!安灰晕锵?,不以己悲”,表示了與上兩類人不同的處世方略,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身處江湖,心存魏闕”。做官與否,都改變不了憂國憂民、忠君愛民的一番赤子之心。圍繞線索,在教學文章時可以起到條分縷析,牽動品讀的作用。
3.從難點入手
“文字是一道橋堍,這邊的橋堍上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上站著作者?!保ㄈ~圣陶)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這道橋梁探求文本的深層內涵。在理解語言文字時,有時也會碰到障礙,例如文言文中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詩歌中的用典等,從難點入手,選點突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為例,本詩的難點在于理解借用典故的作用。
因此,在介紹白居易的贈詩以及寫作背景后,我設計的主問題是:參考課下注釋,理解詩的頷聯(lián)借用兩個典故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回答問題之前,我詳細地講述典故是文獻典籍中的詞語和故事,用典是指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語委婉地表達意思,用典起到精煉語言,避直就曲,生動典雅的表達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生經(jīng)過思索、探究很容易就理解了“聞笛賦”表達了詩人對親人、故友的懷念,“爛柯人”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世事變遷的感嘆。在突破難點時,最忌諱語焉不詳,該精講的知識一定要講到位。
4.從文體入手
魯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課本中出現(xiàn)了一個議論文單元,這是初中生以前很少接觸到的文體?!墩Z文課程標準》7—9階段目標中提出: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以《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為例,根據(jù)課標要求以及本文特點,在明確講述議論文三要素后,我設計了如下主問題:
畫出本文結構圖,明確本文的論點。
舉例說明論證方法的作用。
經(jīng)過合作探究,學生畫出了本文結構圖,例如其中一幅結構圖:
根據(jù)結構圖,很容易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第二個問題,關于論證方法,這是議論文學習的重點。本文運用的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結合具體內容,學生很容易概括出各種論證方法的作用,明確論證方法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
接受美學代表人物伊瑟爾認為,閱讀不是被動地反應,不是教師外在的灌輸,而是主動地參與,是學生與文本的交流與對話。合理、巧妙的主問題設計,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適時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結合,才能使我們的閱讀課堂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第四中學(2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