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園 張 圓 任 勤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天津 300000
變應性鼻炎是指機體接觸變應原后由IgE介導的鼻黏膜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類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工業(yè)化進展,該病發(fā)病率明顯升高,多見于6~14歲兒童,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噴嚏、鼻塞、鼻癢、流清水樣鼻涕等,嚴重影響患兒日常生活、睡眠及學習[1]。目前對于變應性鼻炎的治療,臨床主要以抗組胺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為主,僅可緩解癥狀,治療效果欠佳。恩師任勤教授治療變應性鼻炎患兒具有豐富臨床經驗,本研究擬對變應性鼻炎患兒采用自擬健脾通竅湯治療,旨在觀察其治療效果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治療的125例肺脾氣虛型變應性鼻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10.12±1.34)歲,年齡范圍為6~13歲;病程(6.87±0.79)個月,病程范圍為3~11個月。觀察組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齡(10.04±1.40)歲,年齡范圍為8~12歲;病程(7.02±0.65)個月,病程范圍為4~10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西醫(yī)診斷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天津)》[2]:鼻塞、鼻癢、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黏膜蒼白、水腫,至少一種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和/或血清特異性IgE陽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鼻鼽肺脾氣虛證的辨證標準:鼻癢,噴嚏,鼻塞,流清涕,嗅覺減退,鼻黏膜腫脹、蒼白或呈息肉樣改變;氣短懶言,四肢無力,納呆腹脹,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5~14歲;能夠配合完成研究者,且近期未經相關藥物治療;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鼻息肉、化膿性鼻炎等其他類型的鼻部疾??;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對本研究所用西藥及中藥飲片存在禁忌者;精神性疾病者等。
對照組患兒予以氯雷他定片(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05)口服,10歲以下,5 mg/次;10歲以上,10 mg/次,1次/d。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聯(lián)合自擬健脾通竅湯治療,方藥組成為太子參6 g、黃芪15 g、白術12 g、蒼耳子10 g、辛夷9 g、荊芥10 g、藁本10 g、白芷9 g、細辛2 g、甘草10 g;若風邪夾寒侵擾人體,可酌加桂枝9 g、麻黃6 g;若風邪夾熱侵擾人體,可酌加蟬蛻6 g、薄荷9 g;若鼻癢難忍,患兒反復揉鼻,可酌加蟬蛻6 g、荊芥加量至10 g。上藥水煎服,取汁約300 mL,早晚分2次口服,1劑/d。2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4周。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清晨中醫(yī)證候積分,依據鼻塞、鼻癢、嗅覺減退、流清水樣鼻涕,鼻黏膜蒼白腫脹等癥狀的嚴重程度分別記0~1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
采集2組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肘靜脈血,離心取血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
參照文獻[3]評估2組患兒臨床療效:痊愈 患兒癥狀、體征完全消失,6個月內不復發(fā)。有效 患者鼻塞、流涕等各種癥狀均明顯改善,臨床體征亦基本消失或明顯改善,且發(fā)作頻率明顯減少;無效 患兒癥狀體征未見改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結束6個月后隨訪,比較2組患兒復發(fā)率。復發(fā)率=(復發(fā)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記錄2組患兒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前,2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治療前,2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6.35%(4/6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03%(18/62)(P<0.05)。2組患兒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變應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由變應原激發(fā)所導致的氣道黏膜慢性炎性病變,臨床常根據接觸變應原的時間,將變應性鼻炎分為季節(jié)性和常年性兩種,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其變應原主要以花粉、草粉等室外變應原為主,而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其變應原主要以塵螨、真菌等室內變應原為主[4]。眾多變應原作用下使鼻黏膜局部CD4+T淋巴細胞受細胞因子IL-4的刺激,分化釋放Th2類細胞因子如IL-6,從而激活血管內皮細胞表達細胞間黏附分子,細胞間黏附分子的表達利于淋巴細胞向鼻黏膜局部的遷移、黏附、定位,同時變應原還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其與鼻黏膜淺層的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相結合,使鼻黏膜處于致敏狀態(tài),當變應原再次吸入時,其與肥大細胞表面的IgE相結合,發(fā)生橋連,從而激發(fā)細胞膜產生生化反應,導致組胺等介質釋放增加,這些介質可引起鼻黏膜組織反應,引發(fā)變應性鼻炎。因此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以抗組胺為主,氯雷他定是一種長效H1受體阻斷劑,其對H1受體具有較高選擇性,能夠有效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白三烯和組胺,抑制組胺引起的過敏反應,且起效迅速,藥效持久,其效果優(yōu)于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同時該藥不透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不產生抑制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組胺藥物;但其僅能緩解過敏癥狀,治療效果較為局限[5]。
在中醫(yī)古籍文獻中,并無變應性鼻炎相關病名記載,臨床常依據其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等癥狀將其歸類于“鼻淵”、“鼻鼽”等范疇。中醫(yī)認為鼻鼽是因稟質特異、臟腑虛損,感受外邪或花粉及不潔之氣所致,恩師任勤教授認為兒童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責之于小兒肺脾功能不足,小兒脾常不足,若飲食失于節(jié)制,則脾胃受損,脾土難以生肺金,而致肺氣虛弱;肺主氣,主通調水道,外合皮毛,開竅于鼻,小兒肺常不足,肌膚腠理空虛,易受外邪侵擾。外因為外邪侵擾,其中風為百病之長,常夾熱、夾寒侵擾,外邪侵擾,首先犯肺,使肺通調水道失職,津液輸布失常,上擾肺之清竅,而致鼻竅受擾,癥見鼻塞、流清水樣鼻涕;風善行數(shù)變,行無定處,正氣欲將邪祛除,風盛則見鼻癢、喜揉鼻,正氣盛則見噴嚏頻作。故恩師任勤教授認為肺脾氣虛證的基本病機為肺脾氣虛、風邪犯鼻,治宜健脾益氣、補肺固表、祛風通竅[6]。自擬健脾通竅湯中太子參補氣生津,黃芪補益肺氣、益衛(wèi)固表,白術健脾益氣,三者合為君藥,用以補肺脾之氣、益衛(wèi)固表;蒼耳子既散風寒、通鼻竅,又能止癢、止痛,辛夷善發(fā)散風寒、通利鼻竅,二者合為臣藥,用以散風通竅、止鼻癢鼻痛;荊芥散風止癢,藁本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白芷發(fā)散風寒、通竅止痛,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四者合為佐藥,用以祛風邪、通鼻竅、止疼痛;甘草為使,調和眾藥;諸藥相和,共奏健脾補肺、益衛(wèi)固表、通利鼻竅、祛風止癢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自擬健脾通竅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F(xiàn)代藥理學研究[7]表明,蒼耳子提取物能顯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同時還能清除自由基,降低活性功能,其抗炎作用與增加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和降低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有關,蒼耳子的抗炎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抗鼻炎、中耳炎等。辛夷揮發(fā)油能對抗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IL-1、TNF、前列腺素E2及組胺等炎癥介質的產生,同時還能抑制大鼠胸腔白細胞花生四烯酸代謝脂氧酶的活性,降低白三烯合成水平,從而達到較好的抗炎、抗組胺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藥自擬健脾通竅湯治療變應性鼻炎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兒鼻癢、鼻塞等癥狀,且遠期效果好,復發(fā)率低。分析原因在于,自擬健脾通竅湯中蒼耳子、辛夷具有良好的抗組胺作用,能夠對抗機體變態(tài)反應。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9]表明,蒼耳子中有效成分能夠抑制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良好的抗過敏作用。辛夷能夠減輕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減輕組胺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同時還能影響嗜酸性粒細胞活性及淋巴細胞凋亡,減輕大鼠氣道損害,從而緩解患兒氣道高反應性[10]。
綜上所述,采用自擬健脾通竅湯治療肺脾氣虛型變應性鼻炎患兒,可顯著緩解患兒臨床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好、復發(fā)率低,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