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如何把寫作教學落到實處,是矗立在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門檻,似乎高不可攀。殊不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教材就是寫作最好的范例。初中語文教材入選篇目都是文質兼美的范文,為初中生寫作提供了絕佳的借鑒與導引。無論是從文本中選取適當?shù)乃夭囊胱约旱牧曌鳎€是將所學文段錘煉加工后變成自己的作品,都將為寫作提供最好的源泉,取得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本;寫作素材;指導寫作
初中語文新課標中對寫作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仔細分析這句話,實際上印證了我們手中的語文教材即是寫作最好的教學資源。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提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睆娜~老的這句話可以得知,語文課本中的選文對學生的寫作和對教師的作文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性作用。而且,新課標語文教材的入選范文文質兼美,各具特色,可謂“百花齊放”,汲取了古今中外文章的精華。這就為在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等方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由此啟發(fā),并結合自身教學體會,我認為,充分利用好手中現(xiàn)成的語文教材資源,從文本中尋覓寫作源頭,就地取材,對指導學生寫作是一條可操作性強并且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精讀文本,提煉寫作素材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有個顯著的特點,每單元所選文章題材為同一系列,且有明確的文體和主題特征。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根據(jù)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有的是回憶錄;有的是傳記,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二單元是散文詩;三單元是關注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文藝作品;四單元是關于節(jié)日風俗或民間藝人軼事的文章;五、六單元是以寫景記游的古代散文為主的文言文單元。根據(jù)文章側重點不同,可以從中有所選擇地獲取一些便于寫作的教學資源。
如:我在教學第四單元有關傳統(tǒng)民間文化習俗的內容時,提前布置學生查閱、搜集和整理西北邊疆地區(qū)有哪些民間傳統(tǒng)習俗,讓他們摘錄下來,以小組形式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互換。一方面擴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面,另一方面則為學生學習完文章后的寫作無形中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二、從教材中掘取靈感,讓學生找到寫作的“源泉”
語文教材中所選篇目幾乎都是名家們精心細致、滿懷熱情地將自己投入生活,體察生活,感悟生活后寫出的優(yōu)秀篇章。品讀這些文章中言辭優(yōu)美的詞句語段,蘊含哲理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增強語感,振奮精神,體悟人生,也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寫作靈感。
如: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楊利偉的《太空一日》等文章,除引導學生賞析文章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理清文章波瀾起伏、富有變化的故事情節(jié)之外,還可引導學生感悟文中人物的“偉大”之處,學習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和英雄情懷。這可以使學生從文中獲取到一些個人感悟和創(chuàng)作靈感,聯(lián)想到自己身邊的普通英雄或“平民英雄”,如學生提到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新聞中報道的“托舉哥”,還有社會愛心捐款人士、無償獻血人士等。這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靈感與思路,進一步寫出自己對身邊英雄人物的崇拜與敬仰。
三、借鑒教材中直接、有效的資源進行寫作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的文體都非常規(guī)范,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來了解不同文體的結構框架,學習文章的構思章法,取材立意的組織編排,然后參照其進行寫作。
如: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冰心的《觀舞記》可以借鑒文章精彩的場面與細節(jié)描寫,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練筆范疇,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寫作指導。如:新疆每年一度的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古爾邦節(jié)”,阿勒泰福海地區(qū)每年冬季盛大的捕魚場景,以及盛況空前的新疆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jié)等,都能夠很好地展現(xiàn)當?shù)貪庥舻娘L土人情、文化特色。
四、利用課本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
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和思維成長的活躍期,他們喜歡大膽嘗試與創(chuàng)新,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與想象力??衫煤桶盐諏W生的這些身心特點,結合教材資源,合理引導并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進而學著發(fā)揮自己活躍的大腦思維潛能,進行大膽奇特的想象創(chuàng)作。
如:學習完《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神話故事之后,讓學生談讀了這些故事后的感受和個人個性化的見解與領悟,將自己瞬間碰撞的思維火花用筆描繪出來。由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說不定就可以妙筆生花。
五、回歸文本,不忘初心。引導學生愛上語文教材,于教材中尋覓“芬芳”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毙翖壖驳倪@首詩或許也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發(fā)吧!其實“那人”就在我們身邊,語文教材即是“鮮活的標本”,是提供給學生現(xiàn)成的寫作范本。作為教者,我們希望能喚起學生喜歡寫作的意識,讓學生從教材中真正受益。當然,前提是我們自己首先要愛上教材中的文章,才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愛上語文教材,于潛移默化中將文本信息轉化為讓學生受益的信息,內化于心,尋覓自己想要的“芬芳”,借鑒、模仿后寫進自己的作文,最終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以上是我對如何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資源,引導學生于語文教材資源中尋求寫作源泉的一點建議和思考,希望能給我們的語文教師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發(fā),哪怕只有一點幫助。也希望我們的語文同仁能夠很好地珍惜教材資源,運籌帷幄,巧妙運用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讓我們所教的學生面對寫作不再無話可說,不再面露難色,不再將寫作拒之于千里之外。
總之,不管今后面臨怎樣的教學改革,寫作始終是我們教學的重中之重,不能疏忽與怠慢。盡管這段路很漫長,但只要能讓我們的學生受益,我愿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并在今后的寫作教學實踐中傾吾所有,竭盡所能。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付郁櫻.淺談如何有效利用語文教材資源指導學生寫作[J].考試周刊,2017,000(013):65-65.
【2】蔣仕倫.淺談如何利用語文教材指導寫作[J].大觀周刊,2011(22):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