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池平
摘? ?要: 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文化人”與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論述,進行系統(tǒng)化、學理化、規(guī)律化闡釋,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題中應有之義?!耙晕幕恕钡谋举|,是以“紅色基因”化人。在方向上,精準把握傳承紅色基因的“穩(wěn)定性”;在方法上,豐富拓展傳承紅色基因的“多樣性”;在方略上,高度警惕傳承紅色基因的“變異性”;在方位上,更好地適應傳承紅色基因的“進化性”。
關鍵詞: 以文化人? ?紅色基因? ?時代價值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文化是塑造人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的本質和價值在于“以文化人”?!拔幕系拿恳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1](153-154)“,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2](66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以文化人”和“紅色基因”的概念,并從“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視野,高度概括了“以什么樣的文化人”的本質內涵,提出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提煉和闡釋,作出通俗易懂的當代表達,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這“三種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以文化人”的本質是以“紅色基因”化人。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文化人”與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論述,進行系統(tǒng)化、學理化、規(guī)律化闡釋,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黨長期執(zhí)政的政治根基持久牢靠、確保黨的事業(yè)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初心之義和使命所需。
一、“以文化人”與“紅色基因”的內涵界定
“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xiàn)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3](99)。在新時代推進“以文化人”傳承與紅色基因,首先需要弄清楚“文化”與“以文化人”“基因”與“紅色基因”兩組概念的基本含義。
關于“文化”與“以文化人”的含義。人是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主體力量,也是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的主體力量。人一方面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著文化,不斷鑄就文化發(fā)展的豐碑,另一方面生活在文化氛圍中,被文化影響塑造著。文化的特質在于具有持久的融入力和影響力,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能夠以一種無形的作用和隱性的力量,影響和塑造生活于其中的每個人,作用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有形實踐。文化最本質的作用是“化人”,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浸潤和塑造。“以文化人”源于我國最古老的經(jīng)典之一《周易·賁·彖辭》中“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一名句,意思是觀察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可以得出用人文教化天下的道理。文化即“人化”,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耙欢ㄉ鐣奈幕h(huán)境,對生活其中的人們產生著同化作用,進而化作維系社會、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勵作用,發(fā)揮先進文化的凝聚、潤滑、整合作用”[4](149)。從這個意義上講,“以文化人”是指依托“文”這個載體、借助“化”這個手段、作用“人”這個主體、以“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5](530)為價值追求的一種隱性教育方式。
關于“基因”與“紅色基因”的含義。從達爾文進化論和現(xiàn)代生物學的基本原理來看,基因是控制生物遺傳信息的基本規(guī)律因素,直接影響決定著生命體的性狀特征和生命延續(xù)。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遺傳具有“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等特點:基因的“穩(wěn)定性”,是指基因在進化過程中能夠忠實地復制自己的“最核心的性能”,以保持生命體延續(xù)的基本特征[6](55)。借鑒生命科學的原理來界定,紅色基因就是一種延續(xù)和遺傳著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紅色”血脈的特定文化基因。中國人與生俱來擁有“紅色情結”,紅色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基因,更代表著我們黨的革命文化和中國人民精神世界構成的獨特元素。從本質來看,“紅色基因”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孕育的一種以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吸取外來文化精華、打上革命文化烙印、彰顯先進文化品質為根本特征的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和先進品質的主流文化基因,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底蘊,鐫刻著獨特的精神標識,閃耀著崇高的價值稟賦。
二、“以文化人”與傳承紅色基因的本質規(guī)律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審視,以文化人的本質是傳承我們黨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以文化人的過程實質是用黨的紅色基因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過程,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過程,實質就是“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7](307)、在改造舊文化的基礎上建設新文化、“全面地發(fā)展自己的一切能力”[8](330)的過程。
從歷史脈絡來看,紅色基因蘊含著“根正苗紅”的文化底蘊。水有源頭樹有根,一脈相承薪火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盵9]“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10]。紅色基因源自于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滋養(yǎng),發(fā)軔于近代,形成于五四運動之后,肇基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之時,成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fā)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興盛于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歷史脈絡來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紅色基因的發(fā)育土壤,革命文化是紅色基因的核心要義,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紅色基因的時代進化。紅色基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的精神因子,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用鮮血凝成的精神根脈,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標識。
傳承紅色基因是“以文化人”的思想之舵。作為黨領導下的高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既是宣傳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和積極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地,又是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前沿陣地,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大學應成為教育者靜心辦學、教師靜心教學、學生靜心求學的“精神圣殿”,必須“回歸讀書學習的常識、回歸教書育人的本分、回歸培養(yǎng)人才的初心、回歸教育強國的夢想”[18],把我們黨的紅色基因融入人才培養(yǎng)和教育教學全過程,旗幟鮮明地筑牢立德樹人這個高校的立身之本,為培養(yǎng)時代新人固根守魂。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美]托馬斯·亨特·摩爾根.基因論[M].劉守旭,譯.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7-2(02).
[10]習近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1-6(01).
[11]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2-26(01).
[12]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8-23(01).
[13]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9-11(01).
[1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單行本.
[15]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N].人民日報,2019-5-1(02).
[16]習近平.銘記黨的奮斗歷程時刻不忘初心,擔當黨的崇高使命矢志永遠奮斗[N].人民日報,2017-11-1(01).
[17]習近平.紅色基因是要驗證的[EB/OL].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http://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9CaKrnK6T4s,2018.3.8.
[18]陳寶生.高等教育要做到四個“回歸”[N].中國教育報,2016-10-17(0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以文化人”思想與傳承紅色基因研究》(項目批準號SZZX183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