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羽童,黃晨軍,王穎,高春芳(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實驗診斷科,上海200438)
原發(fā)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發(fā)病率和致死率至今仍居高不下[1]。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癌術后復發(fā)及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Beppu等[2]報道HCC患者肝切除術后有無MVI對于預測2年內(nèi)早期復發(fā)或早期死亡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術前對MVI作出準確預測可對選擇治療方案、改善術后生存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目前臨床上診斷MVI時,將全部組織切片內(nèi)的MVI進行計數(shù),并根據(jù)MVI的數(shù)量和分布情況進行風險分級,主要分為以下3類:M0:未發(fā)現(xiàn) MVI;M1(低危組):≤5個MVI,且發(fā)生于近癌旁組織區(qū)域(≤1 cm);M2(高危組):>5 個 MVI,或 MVI 發(fā)生于遠癌旁肝組織區(qū)域(>1 cm)[3]。本研究旨在基于HBV相關性 HCC患者的臨床實驗結(jié)果,通過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預測HCC患者發(fā)生MVI風險,以期對臨床治療有所助益。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連續(xù)性行手術切除治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且病理組織學證實為HCC的患者1 628例,其中男1 412例,女216例。根據(jù)MVI病理診斷情況分為M0組(共682例,男583例,女99例)、M1組(共455例,男398例,女57例)和M2組(共491例,男431例,女60例)。3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患者血清HBsAg持續(xù)陽性6個月以上或血清HBV DNA >104IU/mL;(2)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肝癌切除術,即腫瘤切緣顯微鏡下無腫瘤細胞殘留;(3)術前接受完整的實驗室檢查,且臨床和病理資料齊全。排除標準:(1)排除丙型肝炎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2)排除術前接受其他抗腫瘤治療,且發(fā)生大血管侵犯或遠處轉(zhuǎn)移;(3)排除既往其他腫瘤史。本研究經(jīng)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EHBHKY2018-1-009),各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1.2標本采集 所有的肝切除標本切成連續(xù)的 2~3 mm厚的薄片,10%甲醛固定,以便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主要檢測項目包括:腫瘤最大徑、腫瘤數(shù)目、MVI、包膜形成與組織學分級。
1.3試劑、儀器 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血小板 (platelet,PLT)配套試劑、CA7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及其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配套試劑(日本希森美康株式會社),C702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清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配套試劑,Cobas e601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及其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HBsAg、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配套試劑(德國羅氏公司),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AFP-L3)分離試劑(北京熱景生物技術公司),ABI 7500熒光定量PCR儀及其乙肝病毒載量(HBV DNA)配套試劑(上??迫A生物技術公司)。
1.4方法 PLT采用電阻抗法檢測,參考范圍為(125~350)×109/L;PT采用凝固法檢測,參考范圍為10~13 s;T-Bil采用重氮法檢測,參考范圍為≤23 μmol/L;Alb采用比色法檢測,參考范圍為40~55 g/L;ALT采用IFCC推薦方法檢測,參考范圍為9~50 U/L;AST采用比色法檢測,參考范圍為15~40 U/L;甲胎蛋白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參考范圍為<20 ng/mL;HBsAg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參考范圍為<1 COI;乙肝e抗原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參考范圍為<1 COI;AFP-L3采用手工親和吸附分離法和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參考范圍為<10%;HBV DNA采用磁珠/PCR-熒光探針法檢測,參考范圍為<50 IU/mL。以上均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說明書操作及結(jié)果判讀。
2.1各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及臨床指標檢測結(jié)果比較 M0組、M1組、M2組間年齡、性別、PT、T-Bil、HBV DNA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LT、Alb、ALT、AST、AFP、AFP-L3、HBeA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行組間兩兩比較結(jié)果表明,與M0組相比,M1組的AFP、AFP-L3、HBeAg陽性率水平升高(P<0.05);與M0組相比,M2組的PLT、ALB、ALT、AST、AFP、AFP-L3、HBeAg陽性率水平升高(P<0.05);與M1組相比,M2組的AFP、AFP-L3水平升高(P<0.05),且M1組與M2組間PLT、ALT、AST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見表1。
表1各研究對象的臨床病理資料
2.2肝癌MVI的危險因素及建立的預測模型 以M0為無MVI對照組,以M1和M2合并為MVI組,進行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有意義的指標(P<0.05)后,再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并建模。分析得到有臨床意義的參數(shù)包括: PLT(OR=1.003),PT(OR=1.122),lgAFP(OR=1.240),AFP-L3(OR=1.020),HBeAg (OR=1.520)。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Logistic(P)=-1.485+0.418×HBeAg+0.215×lgAFP+0.115×PT+0.020×AFP-L3+0.003×PLT。結(jié)果證實HBeAg、AFP、AFP-L3、PT、PLT是肝癌MVI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單因素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2.3Logistic(P)模型對HCC發(fā)生MVI預測效率分析 根據(jù)Youden指數(shù)最大原則,取1.000 1為cut-off值,該模型鑒別無MVI(M0)與有 MVI(M1+2)、M0與低危MVI(M1)、M0與高危MVI (M2)、低危MVI(M1)與 高危MVI(M2)的結(jié)果見表3、圖1。
表3Logistic(P)模型對HCC發(fā)生MVI預測效率分析結(jié)果
目前,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是我國MVI 確診的金標準, CT和MRI圖像分析是臨床術前預測MVI的常見方法,但由于受醫(yī)生經(jīng)驗影響、不適合大樣本處理以及沒有統(tǒng)一判斷標準等弊端的影響,單一影像學預測方法難以保證預測準確性[4]。
Wei等[5]報道HBV病毒的持續(xù)存在狀態(tài)是導致HCC患者發(fā)生血管浸潤的潛在因素,故而本次研究對象為HBV相關性HCC患者,以期得到更為準確的結(jié)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AFP與AFP-L3水平均為M0組
本研究所得模型Logistic(P)=-1.485+0.418×HBeAg+0.215×lgAFP+ 0.115×PT+0.020×AFP-L3+0.003×PLT對于鑒別M0與高危MVI (M2)具有一定預測價值,但是在鑒別是否發(fā)生MVI(M0 vs M1+2)、M0與低危MVI(M0 vs M1)以及區(qū)分MVI嚴重程度(M1 vs M2)時的預測價值較為一般。胡月雷等[11]建立的肝細胞癌MVI的危險評分術前預測模型,納入病例數(shù)與臨床檢驗數(shù)據(jù)均較少。梁志銀等[12]建立的列線圖預測模型納入項目較為全面,列線圖預測值和觀察值符合度良好,但該模型預測效能偏低。而童林等[13]驗證了Johnson等[14]建立的GALAD模型預測高危組 MVI(M2)(M0 vs M2)的AUCROC(95%CI)為0.717(0.701~0.733),其認為該模型對于是否發(fā)生MVI(M0 vs M1+2)、M0與低危MVI(M0 vs M1)以及區(qū)分MVI嚴重程度(M1 vs M2)時預測價值較為一般,亦與本模型結(jié)果符合。Lei等[7]分別用列線圖和nomogram建立了MVI預測模型,列線圖預測值和觀察值符合度良好,但預測效能偏低,nomogram預測效能優(yōu)于列線圖,并且除了納入臨床檢驗指標、Child-Pugh分級、BCLC分級等之外,還納入了患者肝切除后的總生存期和復發(fā)時間,結(jié)果較為可靠。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如有學者發(fā)現(xiàn),AFP、AFP-L3%和PIVKA-Ⅱ三聯(lián)檢測是對早期HCC的重要檢測手段[15],在檢測HBV相關性HCC時,PIVKA-Ⅱ?qū)τ贏FP具有補充作用[16]。而本研究由于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開展PIVKA-Ⅱ檢測時間較晚,并未納入此次研究。此外,本次研究僅納入上海地區(qū)的患者,不能消除地域差異存在的影響。在未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納入多中心的臨床常用檢驗指標及肝癌發(fā)生相關指標,有助于提高預測模型的準確性,從而為臨床提供非創(chuàng)性MVI預測,協(xié)助臨床治療決策和預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