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英
【摘 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及防護措施。方法:由專人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0例危重患者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分為對照組(n=55,行常規(guī)院前急救護理)和觀察組(n=55,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為基礎實施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院前急救各項指標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呼救至院內治療耗費時間、院外救治時間以及出車時間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短,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經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后護理滿意度為80.00%,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病例數(shù)分別為14/30/11例,觀察組經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后護理滿意度為94.55%,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病例數(shù)分別為42/10/3例,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危重患者通過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為基礎實施安全隱患防范措施顯著縮短了呼救至院內治療耗費時間、院外救治時間以及出車時間,同時取得了患者的較高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院前急救因為具備難度大、風險高等特點,需及時持續(xù)采取高效的得護理干預措施,積極預防發(fā)生安全隱患,從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從我院選取110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院前急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及防護措施予以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間作為研究時間區(qū)間,由專人于該時間區(qū)間從我院選取110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shù)表法對其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n=55,行常規(guī)院前急救護理)和觀察組(n=55,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為基礎實施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0:25例,年齡最小不低于61歲,年齡最大值不大于80歲,平均年齡(70.3±3.5)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1:24例,年齡最小不低于,62歲,年齡最大值不大于81歲,平均年齡(69.9±3.8)歲。兩組比較年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院前急救護理,比如維持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評估患者傷情,穩(wěn)定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準確轉送,強化轉送途中監(jiān)護以及院內準備等。
觀察組以常規(guī)院前急救護理為基礎實施實施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偨Y歸納后發(fā)現(xiàn),院前急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可分為護士安全防護意識差、護士應激能力不理想、全隊配合欠佳、物品準備不充分、出診不及時以及電話出診不規(guī)范。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完善院前急救相關機制。落實強化三級管理,以會議總結方式歸納急救期間存在的疏漏和相關流程,針對不同問題擬定針對性的應對措施;(2)強化院前急救護理人員的學習和培訓。為確保培訓發(fā)揮實效,需總結評估護理人員的培訓結果和考核結果,從而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3)經驗總結。總結擺放搶救物品的經驗,定期、定量、定物、定量的保養(yǎng),及時做好物品的補充,及時更換相關藥品。(4)強化院前急救組織管理。以建立“120”接聽模板的方式保證信息能夠及時準確的記錄,同時及時對求救者予以安撫,并以最快的速度安排急救車前往救治。(5)強化護理文書防范管理。院前急救期間,準確記錄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需注重文書書寫,并做好記錄工作[1]。
對于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主要有:(1)提高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規(guī)范護理人員接聽120電話。對于院前急救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風險管理,在確?;颊呒皶r得到有效治療的同時,盡量減少差錯事件的發(fā)生,避免醫(yī)患糾紛的出現(xiàn)。120接診時護理人員需要詳細詢問患者的病情、具體的位置、聯(lián)系方式等,若情況緊急需要指導現(xiàn)場的人員實施檢點的急救,以保障救護車到達前患者的生命安全。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照護理相關要求規(guī)范記錄院前急救記錄單,對于患者的聯(lián)系電話、救護車發(fā)車時間、患者的病情和現(xiàn)場急救具體的處理過程進行重點記錄,以防發(fā)生醫(yī)療糾紛。護理人員需要提前將潛在的風險情況告知患者和家屬并且需要在記錄中重點強調,同時需要記錄患者再治療過程中的配合情況,若不配合相關治療,需要詳細將其記錄在冊。同時在急救前需要準備好患者所需要的藥品和器械,并做好相關檢測,以確保其能夠正常使用,同時需要做好記錄以防遺漏。確保通訊暢通,以便隨時聯(lián)系醫(yī)院和現(xiàn)場人員。(2)加強對急救及出診護理人員的管理,提高其急救風險防范意識,通過考核等方式篩選綜合素質較高的護理人員參與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以確保護理質量,增加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同時對護理人員職業(yè)暴露情況做好防護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通過定期組織培訓、考核等方式提高院前急救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職業(yè)態(tài)度和專業(yè)素養(yǎng),最大程度的降低急救護理中潛在的風險。例如組織壓力管理培訓,讓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管理壓力意識和能力,使得護理人員在面對困難時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強大的內心客服困難,并將其發(fā)展為行為本能,有效防范風險的發(fā)生。
1.3 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院前急救各項指標(呼救至院內治療耗費時間、院外救治時間以及出車時間)和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行擬定的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施調查,總分100分,>90非常滿意;>70分,≤90分基本滿意;≤70分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病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本組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一計算。使用()作為計量資料,檢驗值用t值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X2檢驗。組間比較用P值表示,當P<0.05時,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院前急救各項指標兩組比較
呼救至院內治療耗費時間、院外救治時間以及出車時間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短,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兩組比較
對照組經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后護理滿意度為80.00%,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病例數(shù)分別為14/30/11例,觀察組經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后護理滿意度為94.55%,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病例數(shù)分別為42/10/3例,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危及重癥患者而言,院前急救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主要指幫助患者獲得了搶救時間,提升救治成功率。院前急救護理作為危及重癥患者急救期間所必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不僅為急救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可顯著減少患者死亡率[2]。
常規(guī)院前急救護理模式屬于一種注重患者救治的護理模式,往往易忽視護理工作,同時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極易導致多種護理安全隱患。本研究結果顯示,呼救至院內治療耗費時間、院外救治時間以及出車時間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院前急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可分為護士安全防護意識差、護士應激能力不理想、全隊配合欠佳、物品準備不充分、出診不及時以及電話出診不規(guī)范。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則從完善院前急救相關機制、強化院前急救護理人員的學習和培訓、經驗總結、強化院前急救組織管理、強化護理文書防范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解除了安全隱患,降低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可能性[3]。
綜上所述,危重患者通過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為基礎實施安全隱患防范措施顯著縮短了呼救至院內治療耗費時間、院外救治時間以及出車時間,同時取得了患者的較高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雷敏.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70):209-210.
周志敏,陳美蘭.院前急救中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處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08):124-125.
孫興鳳.院前急救中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對策[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2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