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高翔
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素質教育”是一個新的命題,我們每一位從教者并不陌生。但是在教育教學中又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恐怕一些老師局限于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很難得心應手地實施素質教育,同時,在具體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它們一直困擾著我們從教工作者。下面我就談談素質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困惑。
在教育教學中,適時,適度的表揚一名學生,對于其學習成績的提高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一些違紀或嚴重違紀的學生,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當作何處理呢?是視而不見,還是批評之,前種方法則過于喪失師德,推卸責任,無形會助長歪風邪氣的漫延,給學校,家庭,社會造成不安定因素,難以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反而會加重各方面的負擔,而第二種若按素質教育理念來判斷,則過于情緒化,缺乏耐心,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認為對學生身上閃光的東西發(fā)掘得不夠,只看到了片面的東西?,F(xiàn)就有關情形歸納如下。
一、素質與分數(shù)的矛盾困惑
俗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新的教育則認為對于學生的成績不應張榜公布,應充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得在班上排名次。教師在填寫學生成績單時如語、數(shù)、外等各科成績應以優(yōu)、良,中、差來代替。試問家長又能了解孩子成績到何種程度?只有分數(shù),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從以上情況來看,學生又怎樣去學,積極性又有多高?壓力何在?家長又作何感想?
二、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困惑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關注教育,研究教育卻不從事一線教育的人,把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歸咎于教師,似乎教師都成了出氣筒,可以對其口誅筆伐,甚至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如在以前一名學生說1+1=3,老師肯定會批評,而現(xiàn)今,不光不能批評,還應言不由衷地夸其有豐富的想象力,否則不是循循善誘:以前學校和老師有權阻止中學生談戀愛,現(xiàn)今教育專家提出“早戀”這個詞不能用了,因為它帶有歧視性;否則就會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批評……
三、應管與不管的矛盾困惑
對有些嚴重違紀的學生,教師局限于新教育法規(guī)的限制,不敢批評學生,動手,那就更加不談,何況學校領導一再強調。當然,我們并不主張對學生實行體罰式教育。而對于一些性質惡劣的人和事,試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又能作何處理?千百年的老教育模式真的完全不實用了嗎?自古以來,教師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嚴師出高徒又錯在那里?現(xiàn)今,學生及家長動不動就找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告學校及老師怎樣體罰學生,更有甚者,動不動就尋死覓活,搞得整個教育界是談“罰”色變,以至于任何人對于任何事都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照這樣一種形式發(fā)展下去,教育只有向一個方向發(fā)展——學校、老師怕學生,國家教委怕社會。我們只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未成年人保護法》真正在保護著誰?
當然,以上只言片語不能足以指出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現(xiàn)借生活中的幾件實例來作進一步的評論:
事件一——【西安某中學一周連發(fā)3起學生毆打老師事件】中的“一位初一的女老師,在為一個轉入該校的學生辦理報名手續(xù)時,因言語不和與該學生及其家長發(fā)生沖突,結果招致該學生和其家長聯(lián)手暴打該女老師?!?“另一位初一的女教師在上課時與一男學生發(fā)生沖突,該男生當場掌摑女老師耳光四五下,然后安然回座位就坐,現(xiàn)場五六十學生起哄大笑,無人幫助該老師!”
事件二 ——【14歲學生打暈女老師 校長調解遭家長打落牙齒】中的“一位隔壁班的學生影響了某女老師的上課,被制止后產生不滿,竟然當眾打了該名女老師一個耳光,隨后在校長辦公室內又拿起板凳將女老師打暈,進而引發(fā)家長打傷校長事件。”
事件三 ——【北京海藝學生毆打老師 ,過分程度堪比《逃學威龍》】中的 “一位技校戴耳環(huán)的高大男生當堂侮辱毆打一位六旬的男老師,其卑劣行為分為三部曲:1.拽掉老師帽子,2.辱罵調侃老師,3.上講臺毆打老師。事后有人將這段視頻錄像放到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學生毆打老師,我作為一名教育者除了憤怒之外,更多的認為這是我們現(xiàn)階段教育的悲哀,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教育的失敗。讀到這里,人們不禁要問:是誰給了他這么大的膽?
人們很自然把罪責歸咎到學生身上,說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此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透過此事件,我們看到教師不受社會尊重,教師威信普遍喪失。其根源在哪里?
四、社會與學校的矛盾困惑
人們希望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把更多的自由和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沒有錯。但是,在學生越來越調皮、越來越大膽、越來越難以管束的現(xiàn)狀下,社會輿論和教育政策一味地倒向學生,偏袒學生,勢必使得社會和家長越來越不尊重、不理解、不配合教師的工作,使得學生在老師面前變得越來越有恃無恐,越來越囂張。而教師可以管教學生和保護自己的手段越來越少,越來越無力,教師的權威和尊嚴喪失到難以想象的程度。這樣一來,學生成了上帝,教師得小心伺候這些小老爺,如果學生不反過來處罰他,或班里不出亂子就是萬幸了!由此可見,發(fā)生劉偉公然漫罵老師,毆打老師這樣的事情,絕非偶然,也并非個別,是蔑視教師權威的社會輿論給劉偉及其父親撐了腰,壯了膽,是欺凌教師尊嚴的社會心理給這種事情的發(fā)生提供了滋長的土壤。
誠然,推行素質教育是時代的產物,它給我們指明了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方向;但是,批評、管教、懲罰是不是教育必可少的手段?我們在一遍遍呼喚尊重學生權利,給學生尊嚴時,是否考慮過教師的權利誰來維護?教師的尊嚴和威信還要不要?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