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妙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推進以來,我國教育界愈來愈重視素質(zhì)教育,而素質(zhì)教育離不開情感教育,本文旨在通過解析語文課堂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闡釋展開情感教育的意義來揭示進行情感教育的策略。希望借此研究引起語文教師對情感教育的重視,有效地引導初中生的積極情感。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重要性;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含義
情感是態(tài)度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表現(xiàn)為人受外界刺激時產(chǎn)生的種種反映,譬如,喜歡、厭惡、快樂、恐懼、悲憤等都是屬于情感的范疇。而《心理學大辭典》則將“情感”定義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的行為需要在一定的情感推動下才能順利進行,因此,我們也可以進行情感教育將學生的情感往更有利的方向引導。
情感教育是指以人的情感為施展教育力量的對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和思想觀念,并且以促使學生對學習、生活有美好的情感體驗為最終目的的教育。而語文學科吸收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tǒng)美德,并且新課標下的語文科目教材緊跟時代步伐,極具人文性,貯藏著大量情感要素,因此,語文學科也就成為了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從教學層面來看,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必然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適當展開情感教育,令學生收獲情感與知識。同時,從語文課程層面來看,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其中瑰寶,才會讓語文課堂生動有趣又意義深刻
二、語文課堂中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備課時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素材給學生上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實施路徑。這個過程會無形之中讓學生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價值感、使命感及責任感,從而促進他們認知和人格的雙重發(fā)展。譬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編著了《<論語>十則》,在幾條名言中都充滿了偉人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秾W而》中寫道: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其中就隱含著對朋友誠信、對工作忠實的價值觀,可以利用此條名言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接受情感教育。不僅如此,“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兩句都能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善于思考、用于辯證、謙虛有禮也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發(fā)展自己的認知力,形成健全人格。
2.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僅是意味著知識的增長和成績的提高,還代表著情感感知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的增強。語文課堂上對初中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讓他們自信、自尊、自強,并且對于未知事物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那么他們對于學習上的疑惑與困難也會更有耐心、信心地去逐步解決,這樣一來,打好語文學習基礎也不成問題。所以,情感教育推動夯實語文學習基礎,而堅實的語文基礎又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加強,二者相互推動,互相作用。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了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審美情趣,還包括了思想品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情感,而后三者是可以通過初中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達成的。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明確指出了要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一要求,由此可見,語文課堂情感教育也符合義務教育的需求。
3.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全面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上的情感教育是難以用講授的方式傳達的,因此這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帶來了較大挑戰(zhàn),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亟需從各種渠道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來應對難題,在自我提升和自我評價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會不知不覺地提高,最終,情感教育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還鍛煉了教師。參考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它要求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應用、拓展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在課程設計和課程安排中必須加入情感教育作為教學內(nèi)容,促使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
三、語文課堂中開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1.明確情感教育目標,設計目標實現(xiàn)路徑
語文教師應該對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有清晰而又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設定好情感教育的目標。在準備教案時,要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課堂的情景氛圍為主要依據(jù)制定情感教育方案,并進行動態(tài)調(diào)整。例如,在教學張岱《湖心亭看雪》時,可以設計基于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價值這幾方面的三維目標,在知識能力方面,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張岱的生平狀況和該文的寫作背景,并達到可以熟練吟詠的程度;在過程方法方面,掌握文中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感悟白描的寫作手法;在情感價值方面,感受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zhì)。此三維目標下,能夠使教學目標更具操作性和時效性。
課堂中重視情感教育并不意味著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可以適當調(diào)換順序,使合適的步驟相互融合,灌之以情,讓學生在整體閱讀中猜測詞義,在詞義中感受美麗圖景和寫作技巧,在討論中掌握方法。靈活選擇目標實現(xiàn)路徑,落實情感教育目標。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培育學生積極情感
課堂上的情感教育因其實施地點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以文本為支點,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進行深層對話,卻又不能僅僅困于教材的圈子,要適當走出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情感教學素材。譬如,泰戈爾的《金色花》飽含著對母親的愛,魏巍的《我的老師》深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而毛澤東《沁園春雪》則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對前路的堅定信心,這些都是隱含在教材中的情感因子,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對待自己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家國觀。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把知識傳授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感。
3.科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學生的情感要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下才能被調(diào)動起來,以師生為教學交往主體,交流信息,共享知識,以飽滿的情感、高度熱情激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過教師自己去感染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反映,這屬于創(chuàng)設情境的一種方法。與此同時,多媒體設備的投入使用也會更容易調(diào)動人的情感,播放視頻影像,讓學生身臨其境領略當時背景;利用音樂,令學生在音符海洋中體悟主人公心境;還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動畫,重演故事,再現(xiàn)人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在課堂外開展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感同身受,引發(fā)共鳴。
參考文獻
[1] 杜亞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44.
[2] 崔靜.挖掘內(nèi)涵,豐富情感——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73.
[3] 熊思娉. 高中語文情感教育研究[D].湖南大學,2018.
[4] 閆妍.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方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