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志菊 郜天姣
指向有效的習作教學
——統(tǒng)編本教材習作教學的編排解讀
郜天姣
在習作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或疑惑:(1)說與寫相脫離,如何引導學生從說到寫?(2)習作課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3)習作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修改?(4)習作的素材不夠生動鮮活,喜歡套用一個材料無限發(fā)揮。(5)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圍繞中心組織材料進行表達……
統(tǒng)編本教材在充分詮釋核心素養(yǎng)及課標的基礎上,把習作作為一個新的板塊進行了編排,從三年級開始,通過三個途徑加強習作教學:
(1)編排專門的習作單元,即通過“導語”明確語文要素(習作要求)—“精讀課文”學習表達方法—“交流平臺”梳理總結表達方法—“初試身手”初步嘗試運用表達方法—“習作例文”進一步感悟、積累經(jīng)驗—“單元習作”呈現(xiàn)本單元的學習成果。(2)每個單元中的習作編排。每個單元中的習作精選話題內(nèi)容,著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信表達的能力。階梯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力求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有話可寫、樂寫愿寫。還加強了習作指導,降低了習作的難度。(3)隨機安排課后“小練筆”。促進讀寫結合,由讀學寫。結合課文內(nèi)容,模仿課文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生活,培養(yǎng)隨時隨處提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
我們可以看到其在編排上的幾個特點:能力序列化、編排立體化、題材生活化、指導具體化。這種編排能有梯度地解決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疑惑,目的是“讓教師有法可教,讓學生有話可寫”。
具體到教學中,我們首先明確了在各個年段中習作教學的指向。
1.整個一年級沒有寫話的內(nèi)容,“表達”借助的媒介是“口語交際”。其中,一年級上冊借助圖片,一年級下冊除了借助圖片,還有詞語與句式的提示;側重交際意識和交際習慣的培養(yǎng),在提出表達要求的同時,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和欲望。
2.二年級上冊安排了三次寫話,分別屬于紀實、應用、想象三個類別,有對格式的基本要求和指導;二年級下冊安排了五次寫話,有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如仿照例子、提供思路、利用表格圍繞一定的內(nèi)容。二年級寫話的編排,注重培養(yǎng)寫話的興趣,在話題的選擇上,十分注意與學生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聯(lián)系,讓學生勇于用學到的詞語進行寫話。
3.從三年級開始逐步增添了“策略單元”及
“習作單元”,內(nèi)容上涉及的也比較廣,想象類、寫事類、寫人類、寫景類、介紹說明類、實用文體類等都有,而且每一類的具體內(nèi)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來源于學生生活,服務于學生生活。從縱向上看,每個年級的習作訓練重點在下一個年級還會有強化和持續(xù)的訓練,在能力目標上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設計思路。如寫事類,從把事情的過程寫下來(三年級上冊)到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三年級下冊),再到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四年級上冊),再到寫清楚事情的同時寫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四年級下冊),再到詳略得當(五年級下冊)……能力發(fā)展序列十分清晰。
4.重視想象類習作實踐。四個學年安排了十次想象類習作,而且想象的思路、角度各不相同,為的是在習作中呵護、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5.注重有層次的、多維度的思維訓練。無論哪一類的習作,都是先注重形象思維,再逐步滲透和發(fā)展邏輯思維,如“按一定的順序寫”“分段敘述”“先列提綱再有條理地敘述”“詳略得當”等。邏輯思維就是幫助學生為了達到一定的寫作目標進行整體構思和細節(jié)設計。寫文章是多種思維共同參與的結果,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一樣重要。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區(qū)西街小學)
低年級習作教學:
從仿說到仿寫
楊謙玉
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在低年級的習作教學中要以口頭表達為中心,借助口頭語言促進書面語言的發(fā)展。我們的團隊有針對性地對低年級的仿說仿寫進行了研究,指導學生根據(jù)教材的范文、例句進行模仿,從說到寫,從畫到寫,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一、依據(jù)課文仿說仿寫
低年級教材里有許多課文,都可以對學生進行仿說仿寫的訓練,如《小小的船》《怎么都快樂》《端午粽》《棉花姑娘》這些課文就能從最基本的豐富語言做起。
如在教學《小小的船》時,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兒歌,出示短語“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并問學生:“你喜歡這些詞語嗎?為什么?”學生都說喜歡,有的說把星星寫得更美了,有的說寫出了船、月兒的形狀……“那你們能說這樣的詞語嗎?”“彎彎的香蕉、黃黃的香蕉、甜甜的蘋果、藍藍的大海、小小的螞蟻……”就連幾個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簡單模仿說“的”字短語了。這時,教師又問:“你們能把這些說到的詞語用到生活中嗎?”又有學生舉手了:“今天,媽媽給我買了幾個甜甜的蘋果?!薄笆罴?,我們到了海邊,看到了藍藍的大海?!薄靶⌒〉奈浵伭饪纱罅?!”……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句子變得不再單一,更生動更具體了。
仿說與仿寫,他們不是截然分開的,從仿說詞語、短語到句子段落的同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把說的寫下來,把口頭語變成書面語。
如在教學《四季》時,在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后,教師問:“春天除了小草芽,還有什么?”(課件出示桃花、柳樹、油菜花)學生會說:“桃花紅紅,菜花黃黃,柳條細細/長長?!苯處熛鄼C評價出示:
,他對? ? ? ? ?說:“我是春天?!睂W完了整篇課文,再讓學生試著寫寫。這時,學生就能寫出更多的四季詩歌。
二、繪本日記
學生喜歡畫畫,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嘗試了繪本日記的研究。在一年級上學期讓學生通過畫畫表達他們色彩斑斕的生活,這個時候,先讓學生說說畫的是什么,然后由家長把孩子講述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到了后來,學生寫字量增大后,就開始通過畫畫和寫字記錄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精彩的場面。以單幅圖和多幅圖相結合對學生的寫話能力進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條理性以及思維的邏輯性。一年級下學期,繪本日記的內(nèi)容從畫畫表達生活到給圖、給話題表達相結合。到了二年級下學期,繪本日記就不用畫圖了,由形象、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訓練,學生的寫字量和表達能力提高得很快,我們的繪本作文就變成了主題話題式的寫話,如寫觀察日記、周末的生活、好書推薦等。
經(jīng)過兩年的訓練,學生到了三年級。之前我一直覺得三年級學生寫作文很困難,表達不清楚,不知道寫什么。但是讓我吃驚的是,在三年級的第一次習作教學中,學生完全沒有寫作無話可說的情況,包括表達能力最差的學生都能在25分鐘內(nèi)寫出比較完整的作文。這樣的研究讓我們感受到,繪本日記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研究初步取得成功,我們的團隊又把這樣的經(jīng)驗推廣到各自學校,很多班級都開始了繪本日記的寫話訓練。所以,總體說來,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應該“激發(fā)興趣、先說后寫、多說多寫、以畫促寫”。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區(qū)香城小學)
中年級習作教學:
以日記形式積累素材,
讓學生有事可寫
劉? ? 進
統(tǒng)編本教材強調(diào)閱讀方法的遷移與運用,重視閱讀與習作的橫向聯(lián)系,體現(xiàn)由讀到寫的編排原則。教材每個單元一般有兩個要素組成:一個指向閱讀,另一個指向習作,兩者之間關聯(lián)緊密。因此在指導閱讀時要關注表達技巧,指導習作時要聯(lián)系閱讀中學到的方法。
第一,在中年級習作的編排上,教材大部分的習作是既可以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次小練筆。三年級習作要求“體會作者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四年級習作要求“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兩個要求體現(xiàn)了三、四年級習作不同的要求,必須先學會觀察事物,才能學會怎樣把事物寫清楚。前后具有明顯的對應關系。
第二,三年級是由低年級寫話進入到中年級習作的過渡期。習作訓練既要鞏固第一學段寫話練習的成果,又要為下一學段的習作能力發(fā)展做鋪墊。而四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寫好一件事,其中包含兩個要點:一是按順序把一件事情的過程寫清楚,也就是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發(fā)展的鏈條寫清楚;二是要把這個鏈條上的某些重要環(huán)節(jié),也就是一件事中的重要內(nèi)容寫清楚。從兩冊教材的習作要求對比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因此,在中段習作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注意習作的順序,指導學生在按照一定順序進行簡單習作的基礎上,通過細致的觀察把事物寫清楚。
第三,中年級習作首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通過預測與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習作的概念——以完整的開頭、經(jīng)過和結尾敘述一件事情,這就是習作。到了四年級,在建立習作概念的基礎上加深要求,需要把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寫清楚。這就從面的觀察開始轉向點的觀察,從全面觀察轉向重點觀察。
第四,中年級習作教學重在指導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在兩本教材中提到最多的詞語就是觀察,而兩本書中關于習作的內(nèi)容,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感知也有非常明確的指向,如發(fā)揮想象寫童話故事、續(xù)編故事、寫出自己的感受等。而更多的習作內(nèi)容則是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這就涉及幾個問題:怎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方法和習慣?怎樣按照一定順序去觀察?怎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其主要特點?
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教材中都有關于“寫日記”的習作要求。雖然都是寫日記,但要求截然不同。在實際情況中,學生對于寫日記本身并不熟悉,主要問題在于學生缺乏觀察能力,對日記缺乏足夠的認識,很多時候面臨每天發(fā)生的事情,由于快速遺忘,學生自然覺得每天都稀松平常,沒有什么事情可寫。
第一,日記的類型有很多種,生活日記、觀察日記、學習日記、想象日記、感悟日記等。在教學中,我們要告訴學生,日記就是記錄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但并不是如流水賬似的記錄一天的生活,而是寫出生活中那一件最為特別的事情。要想每天都能找到特別的事情,就必須留心觀察。對這個年級日記的要求,不一定非要限制字數(shù),而是需要學生通過記日記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將還沒有來得及忘掉的事情寫下來。即使剛開始記錄的時候還不夠完整,可以先把這件事的大概寫一寫,哪怕只有一句話,學生在之后的練習中也有回憶的線索。
第二,觀察日記和生活日記有所不同,它需要在一段時間連續(xù)觀察同一事物,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事物細微的變化。因此,觀察日記的切入點非常小,它只能指向一種事物的一個方面,根據(jù)不同的時間段觀察事物同一方面的不同變化。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所選擇的《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燕子窩》,都只寫了事物的一個方面。聚焦觀察對象,限定觀察方向,才能細致觀察。另外,觀察日記還需要特定的觀察周期,在短時間內(nèi)變化不大的事物,可以適當延長觀察周期;如果變化比較迅速的事物,可以適當縮短觀察周期。但無論怎樣,都需要連續(xù)觀察。從確定主題到連續(xù)觀察,再到記錄過程和結果,這就是一份完整的觀察記錄。有這樣一份觀察記錄,才能有完整的觀察日記。
第三,把每一個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都以日記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如習作單元“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和“生活萬花筒”,這兩個單元習作題目結合得非常緊密。在訓練的時候,我們要緊緊抓住兩個題目中的關鍵詞“繽紛世界”與“萬花筒”,體現(xiàn)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體現(xiàn)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于是,我們先用日記的形式進行訓練,寫出事情的主體,然后再給主體添加開頭結尾。也就是把一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完成。這樣的話可以降低習作的難度,并且還可以充分利用大量訓練日記所留下的素材。
總之,寫日記是我們在三、四年級訓練習作的主要方法。利用日記,可以大量積累素材,時刻進行練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還可以以小組或者班級為單位規(guī)定主題,讓學生在習作的時候目標更明確,在日記上互相評價,設置不同的分數(shù)等措施,讓日記真正成為學生“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的寶庫。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區(qū)龍橋小學)
高年級習作教學:
單元整體推進,讓習作更精彩
李? ?冬
進入小學高年級以后,習作教學更多著力于讓學生表達得更好,寫得更精彩。駱志菊老師帶領我們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對以上兩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怎樣的習作才算是精彩的習作
在統(tǒng)編本教材習作訓練的系統(tǒng)中,明顯對實用性習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進入高年級,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有較強的文體意識。要根據(jù)文體特點來有效組織好習作教學,并依據(jù)文體特點評判學生習作是否寫得精彩。(如表1)
統(tǒng)編本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單元目標是學習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并引用了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這是強調(diào)說明的實用性。如果我們用文學類作品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這次習作,就不妥當。
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效落實習作教學,能真正促進學生習作表達的提升
統(tǒng)編本教材中的習作單元,按照“指向習作的閱讀”進行編排,主體課文和習作教學雖然各成系統(tǒng),但是兩者結合得相當緊密,契合度很高。
我們團隊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從進入一個單元的學習,就浸潤在其中,通過學課文(模仿1)、小練筆(局部練習1)到學課文(模仿2)、小練筆(局部練習2),最后進行整文習作練習。一個單元學完,學生從輸入到輸出,就形成一個完整的小循環(huán)。學生的習作能力在這個循環(huán)中得到了進階提升。
我們團隊以統(tǒng)編本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這一小說單元為研究對象,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習作教學進行了嘗試。
這個單元的主體課文是《橋》《窮人》《在柏林》,習作內(nèi)容是“筆尖流出的故事”(創(chuàng)編小說故事)。
因為小說是虛構的,但又需要有現(xiàn)實的依托。把握好虛構與現(xiàn)實的平衡,構建一個小說故事并寫下來,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經(jīng)過對三篇小說的認真研讀和分析,運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思路,我們確定了三次小練筆,搭建了三個支架。學生相當于上了三節(jié)“習作前導課”,這樣再進行小說故事創(chuàng)編就輕松了。
表2是我們的單元整體規(guī)劃。
我們用這種方式,成功地將學生從寫實的記敘文寫作,提升到寫虛構的小說,并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創(chuàng)作小說的熱情。
三、互評、自評,高效而輕松的習作修改方式
在小學高年級,習作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習作教學組成部分。
就以這次小說創(chuàng)作為例。在學生寫完小說草稿之后,我們計劃把草稿放兩天。第三天,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提出了圍繞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三要素進行評價的要求,以實現(xiàn)練什么、評改什么。
除了互評,我們還采用自評的形式組織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自評一般在寫完后馬上進行。根據(jù)“練什么、評什么”的原則,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寫完習作后,自己從習作中勾畫出來,并做上批注。也可以寫完后,放幾天再改。
學生改得好了,當老師的就輕松了?!皯小崩蠋熥钅芙坛銮诳斓膶W生。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