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娣
(遼寧省營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營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7)
臨床冠心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這種病情在最近這幾年的發(fā)生率逐年提升。分析該病癥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患者的冠狀動脈出現了粥樣的硬化,這使患者進一步發(fā)展導致心臟心肌等出現缺血和缺氧性表現[1]。冠狀動脈對人體而言是心臟的主要營養(yǎng)動脈,因此如果冠狀動脈因為多種因素而出現狹窄,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臟供血不足,并且發(fā)生器質性改變[2]。冠心病是臨床上一種缺血性的心臟病,對患者產生的危害巨大,這種病癥發(fā)生后容易合并多種并發(fā)癥狀況出現,所以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F如今臨床對患者進行干預的方法較多,因為這種病癥屬于一種慢性病癥,所以為患者干預時也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這能夠提升護理的價值[3]。本文基于此主要研究對冠心病患者通過綜合護理進行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匯報性總結。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通過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平均51例。本文的觀察組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患者發(fā)病年齡最大為80歲,最小年齡52歲,平均(63.2±10.5)歲;對照組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患者發(fā)病年齡最大79歲,最小53歲,平均年齡(65.5±10.2)歲。本文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冠心病,觀察組發(fā)病到入院時間為30~125 min,平均時間為(56.8±15.8)min,對照組發(fā)病到入院時間為28~124 min,平均時間為(55.7±14.6)min,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經過統(tǒng)計學檢驗,之間沒有差異性可比較。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本文所有研究對象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冠心病,診斷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②所有研究對象新功能在1~3級;③所有患者入院時間均超過一周;④所有研究對象對本文均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4]。
1.2.2 排除標準:①本文排除存在肝腎等相關臟器損害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惡性腫瘤和血液性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③排除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的患者;④排除中途因各種因素而退出研究組無法進行進一步調查的患者[5]。
1.3 方法: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進行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相關藥物的干預,適當的時候為患者進行床邊宣教,密切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做好對患者的相關護理記錄,如患者存在異常,需要對主治醫(yī)師進行反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預,及時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護理的過程中要嚴格落實相關的護理原則。觀察組則選擇綜合護理進行干預,綜合護理措施從如下幾方面進行:①健康宣教:護士需要和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在此過程當中對患者進行宣教,使患者提高對病情知識的認知。隨著患者病情的逐漸恢復,為患者進行宣教的方式也開始多樣化,可為患者以講座的形式進行相關知識教育,可為患者以講座的形式進行相關知識教育,包括冠心病發(fā)病的因素和治療等情況,還要對冠心病發(fā)作時的相關狀況和病情表現進行積極的告知,明確治療過程當中的相關注意事項[6]。通過健康教育等方式來提升患者健康知識的水平,使患者能夠在客觀認知的基礎之上提升與醫(yī)護人員的配合,促進自身及時的康復。②心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也十分重要,心理護理屬于一個持續(xù)性的護理過程,所以在患者休息的過程中就要為患者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盡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強化對患者的心理指導。簡單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評價,因冠心病患者病程較長,因此在臨床的干預過程中存在持續(xù)性干預的情況,很多患者在持續(xù)性干預之下也很難出現病情好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患者恢復的信心[7]。在對患者干預的過程中要及時的與患者分享成功的案例,指導患者提升自己治療的信心和決心,幫助患者進行心態(tài)的轉變。③康復護理:冠心病患者群體年齡大部分偏大,很多患者都因為長時間未進行有效的運動,導致患者出現自身的功能顯著降低狀況。在對患者護理時,指導患者時常進行有效的有氧運動,保證身體功能的正常運轉。如果患者身體質量較差,可以指導患者從簡單的運動做起,使患者時常進行健身操,飯后多散步,每日的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8]。在對患者進行康復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觀察,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很多冠心病患者存在有呼吸困難和心悸癥狀,鍛煉的過程當中也要考慮個人的耐受,避免出現不良狀況,危及患者生命。在對患者康復過程中,強化對患者全身穴位的放松性按摩,以便達到血液循環(huán)的目的,對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可以發(fā)揮必然的作用。④行為干預:冠心病這種病癥比較特殊,患者的恢復狀況和患者的相關行為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密切的對患者進行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糾正。護士要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正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能夠進行自身行為的控制,保證患者具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和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9]。從飲食角度而言,要強化對患者的營養(yǎng)飲食,患者應堅持低脂和低鹽的飲食。要長時間保證患者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能符合身體需求,患者在飲食方面應該保持少食多餐的原則。⑤出院指導:患者在出院的過程中要強化對患者相關信息的完善,特別是對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病情具體狀況、恢復情況等。使患者在出院以后要根據醫(yī)囑用藥,保持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要提醒患者能夠及時復診,這樣能夠方便醫(yī)院及時對患者病情走向加以掌握,如存在任何疑問,應積極的對醫(yī)師和護士進行詢問。
1.3 觀察指標:對本文所有患者經不同干預以后的血壓狀況和膽固醇情況進行比較,采用自制的量表評價患者的滿意度,主要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維度,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總體表現。調查兩組研究對象的生活狀況,生活質量的評價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評估,從生活質量,從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等4個角度進行評價,每隔緯度25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1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采用IBM 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t值檢驗計量資料,P<0.05說明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以后,觀察組的收縮壓為(115.6±4.8)mm Hg,對照組為(125.8±6.5)mm Hg,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舒張壓為(82.5±2.4)mm Hg,對照組為(88.2±3.1)mm Hg,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總膽固醇為(4.3±1.2)mmol/L,對照組為(5.4±1.1)mmol/L,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滿意度為92.16%(47/51),對照組為68.63%(35/51),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護理以后的生活質量,從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等4個角度進行評價,觀察組比對照組明顯更優(yōu),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本文兩組患者均不同護理之后的生活質量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比較(±s)
冠心病在臨床是比較嚴重的病癥,患者發(fā)病的恢復時間相對較長,所以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不良情緒,在對患者進行干預的過程中應該通過綜合護理進行指導,以便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能夠證明患者的綜合護理應用價值。為患者落實綜合護理能夠從全局的角度出發(fā),積極為患者進行宣教,做好對患者心理支持等相關的護理,避免因心里緊張而導致的血糖血脂異常,防止患者病情加重。綜合護理過程中重視對患者的康復指導和行為干預,能夠促進患者及早的康復,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它能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加以調整,使患者合理的攝入營養(yǎng),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促進患者康復進程。綜合護理也重視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這也對于維護患者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為冠心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之上配合綜合護理措施進行指導,可以幫助患者改善患者相關病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