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福 江畔 麥廣仙 王博文 李全勛
【摘要】裝配式建筑符合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等發(fā)展理念的要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均比較好,因此近年來在建筑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伴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對疊合板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對裝配式建筑結構中的疊合板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與推廣應用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疊合板;施工技術
裝配式建筑是在工廠內對建筑物的相關配件、構件進行預制,然后運輸到施工現(xiàn)場進行安裝。與傳統(tǒng)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具有工期較短、受環(huán)境影響較小、污染較少等一系列優(yōu)勢,有著明顯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特征。在資源短缺問題與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的當下,裝配式建筑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因此,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相關施工技術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與意義。
1、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把傳統(tǒng)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xiàn)場作業(yè)轉移到工廠內,在工廠內將建筑用配件、構件制作好,然后運輸到施工現(xiàn)場,并采取可靠連接方式進行裝配安裝。裝配式建筑有著諸多優(yōu)勢,一是工期較短,在工廠內加工制作各種構配件,僅需在現(xiàn)場安裝,縮短了在現(xiàn)場的施工時間;二是可確保質量,構配件加工的時候,多需要應用BIM技術,從而可以檢測構配件的質量,避免現(xiàn)場施工時發(fā)生返工;三是污染較小,裝配式建筑在施工現(xiàn)場僅需裝配安裝,噪聲、粉塵、廢棄物、有害氣體等污染較小,具有一定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性。
2、裝配式建筑結構中的疊合板施工技術
2.1工程概況
某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100000平方米,其中,3棟高層建筑的3~29層以及10棟洋房的2~4層,采用疊合板和預制樓梯。疊合板、預制樓梯的裝配率分別為16.93%、2.40%。
2.2施工流程
施工前,開展全面設計、分析,合理拆分裝配式構件,科學確定疊合板厚度,并做好錨固筋設計。然后,吊裝預制構件,做好模板支撐體系設計,最后進行疊合板澆筑。
2.3施工技術要點
根據工程施工流程,疊合板、預制樓梯的施工技術要點如下:
首先,全面設計。一是合理拆分裝配式構件。本工程中,采取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對樓面板、預制樓梯進行分項設計。將單塊疊合板的長度控制在5米以內,以預防疊合板運輸、吊裝過程中由于尺寸過大而出現(xiàn)損壞。將單塊疊合板的吊重控制在2噸以內,以降低施工難度。二是科學確定疊合板厚度??蛇x擇(60+70)毫米、(60+80)毫米兩種規(guī)格,60毫米為最小值,70、80毫米的選擇,則應根據管線多少進行確定,確保其可以將頂板鋼筋完全覆蓋住,如果無法覆蓋鋼筋,則選擇80毫米+的現(xiàn)澆板厚度。三是錨固筋設計。錨固筋長度應在100毫米以上,剪力墻擱置長度不可小于15毫米,疊合梁擱置長度不可小于35毫米。錨固筋設計、鋼筋綁扎完成后,需要對疊合板進行安裝。但是,錨固筋與梁筋、墻筋間極易發(fā)生沖突,且疊合板安裝完成后,無法對錨固筋進行調整,從而無法確保施工質量。鑒于此,安裝疊合板的時候,通常建議不使用錨固筋。根據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現(xiàn)澆板厚度不可低于80毫米。但是,工程實際施工中,一般采取無錨固筋的方式,來規(guī)避錨固筋導致的難度增加問題以及質量問題,此時,現(xiàn)澆層厚度可為70毫米,并采取附加鋼筋的方式,用于彌補無錨固筋的不足,但這會增加疊合板的厚度。
其次,吊裝預制構件。一是要對預制構件的吊重進行科學分析,其不僅會涉及塔吊選型方面的內容,還會給預制構件堆放、預制構件吊裝產生一定的影響。應根據拆分圖紙的要求來對塔吊的類型、位置進行合理選擇。疊合板堆放的時候,應確保場地平整,板底向下平放,并將墊木放置在桁架一側,置于跨中位置,且確保其與疊合板端之間的距離為200毫米。根據板的跨度來確定墊木數量,跨度在3.6米以下的時候,放置一塊墊木即可,跨度在3.6米以上的時候,需要設置兩塊墊木。二是吊裝疊合板。需使用尺寸為1500毫米×3000毫米的預制吊框梁,2道長向“工”字鋼的居中間距為2200毫米,使用4個穿鋼絲繩的吊裝滑輪,并將其安裝在疊合板的吊點上,2個吊點安裝1個滑輪,使8個吊點均勻受力。三是吊裝預制樓梯。吊裝預制樓梯之前,在提前預留的4個孔中安裝φ28毫米的鋼筋,頂部40毫米內設置M18螺紋孔洞。選擇合適的吊裝設備,使用配套螺栓妥善固定好,然后吊裝預制樓梯。安裝樓段之前,設置好鋼筋銷接孔,對接垂直銷接鋼筋。
再次,模板支撐體系。主要包括鋁模板、木模板兩種支撐體系。本工程中,包括3棟高層建筑、10棟洋房,不同建筑形式,支撐方法也有不同。一是木模板。洋房采用的支撐體系是木模板,立桿承插盤扣架體之間的間距為1200毫米,頂端采用可調節(jié)的支撐體系,以靈活調控支撐標高。同時,在U托中安裝主龍骨,與次龍骨之間的距離為200毫米。模板、疊合板之間可粘貼海綿條,確保兩者之間無縫隙,避免漏漿問題的出現(xiàn)。二是鋁模板。使用鋁模板的時候,是在疊合板區(qū)域設置一條支撐龍骨,確保標高可以靈活調節(jié),提高對疊合板的支撐性能。鋁模板的立桿支撐間距要比木模板高600毫米。同時,安裝疊合板預制構件的時候,需要支設獨立三角支撐架,作為固定立桿的臨時支撐。澆筑完成后,及時將三角支撐架拆除。
最后,疊合板澆筑。根據工程實際要求,對現(xiàn)澆混凝土厚度進行確定。本工程中,現(xiàn)澆混凝土厚度為70毫米。預制構件樓層施工中,避免預留預埋,以確保澆筑結構的穩(wěn)固性。高層建筑施工中,需使用升降式腳手架,并要在現(xiàn)澆筑墻、梁中預埋埋件。布料機的位置,洋房采用的是汽車泵,高層建筑采用的是車載泵,布料機底座為現(xiàn)澆結構。
結語: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結構疊合板施工中,應在做好設計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預制構件吊裝、模板支撐體系設置、疊合板澆筑等環(huán)節(jié)的施工技術控制,通過確保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施工質量,來保障裝配式建筑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馮軍崗.裝配式建筑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9(25):12-13.
[2]林冬良,唐世凱,楊延仲.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探討[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07):172+175.
[3]董月琴.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02):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