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母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是我眼中一個不折不扣的美學家。母親像一朵開在鄉(xiāng)間阡陌上的小野花,有著頑強堅毅的性格,任憑風吹雨打都能綻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母親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那個動蕩不安、缺衣少食的年代,即使如此,貧窮造就的不是抱怨和嘮叨,而是母親勤勞善良的性格和堅韌不屈的脾性。
母親嫁給父親時,家里的情況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土坯壘就的三間平房,衰敗蕭瑟。母親讀書不多,講不出大道理,但是她熱愛生活,她堅強樂觀,她喜歡把每一天的生活都過得精致美好。她勤勞聰明,即使住在這樣破敗的家里,母親還是用隨手可取的材料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買來幾尺碎花布貼滿房頂和四周土墻上,這樣一進家門,整個房間都成了花的海洋,晚上躺在土炕上,那花布就像深邃的天空給人無限的遐想。
空曠的院子母親也沒有浪費,她喂養(yǎng)了一群雞鴨,又順著籬笆的走勢整理出一片菜園,買來蔬菜種子按照時令耕種下去,那蕭條的小院就變成了綠意蔥蘢的菜園,一茬茬的蔬菜裝點著這個寧靜的小院,也裝點著日漸豐美的日子。
破舊的籬笆墻都被母親換上了新砍下的柳樹枝,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深深地扎進泥土里,天長日久,那扎進泥土的柳枝竟然生了根,一到春天,整個小院都被嫩嫩的柳芽包圍起來,再加上攀爬在籬笆上的小野花,整個院子都變得生機盎然起來。院子里雞鴨成群,蔬果飄香,在貧窮的歲月里正是母親用巧手改善著我們的生活。
母親的認真生活讓我們的一年四季都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日子母親會在田野里采回野花擺在廚房,擺在臥室,讓我們一進門就能聞到春天的味道。夏天的房間里少不了母親采回的荷花,一朵一葉讓整個房間都清涼起來。秋天的日子里蘆葦花成了我們房間的裝飾,即使在寒冬里,母親照樣能把白菜根、蒜瓣養(yǎng)成一盆花,讓我們的眼睛在蕭條的冬天一樣能欣賞春天的綠意蔥蘢。
在我們的記憶里,那間破舊的小屋始終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即使在那些青黃不接的日子里,因為母親有一顆向美的內心,所有的日子都變得云淡風輕,花香撲鼻。母親就像一朵開在塵埃里的花,用自己質樸的芬芳縫補著貧窮歲月里的拮據,讓那時的生活都活色生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