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秀
一、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之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統(tǒng)一起來。例如,教學《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當學生朗讀到“土地”這一意象時,要讓他們?nèi)ンw會詩人艾青對祖國大地最深沉的愛。結(jié)合時代背景,讓學生反復朗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讓學生去體會在那個苦難的時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發(fā)自詩人內(nèi)心深處,更象征了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
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愛國呢?在世界科技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國際間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中國飛速發(fā)展,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意識。現(xiàn)在努力用功讀書,頑強拼搏,充實自己,以后為國家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感恩教育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知恩圖報、樂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機會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感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背影》一文中的父親,遭遇喪母之痛加上差使也交卸,陷入了困境,但他仍然強忍悲痛寬慰兒子,車站送別時吃力地爬上月臺為兒子買橘子。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反復品讀父親爬上月臺買橘子的一系列動作,體會父親濃濃的愛子之情。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父親,暢談日常生活中自己父親的愛子之舉,并教育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父親。如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規(guī)定,不給父母添麻煩;珍惜父母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努力提高學習成績,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為父母制作感恩卡片,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幫忙做家務等。通過這些有目的、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感恩意識便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培養(yǎng)。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知恩、感恩、報恩,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關(guān)愛、同情弱者的教育
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關(guān)愛弱勢群體,奉獻愛心的重要性。例如,《老王》一文中,作者楊絳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了一大瓶魚肝油。老王的一只眼是瞎的,很少有人坐他的三輪車,只有作者不嫌棄他,總是照顧他的生意。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不幸者老王的同情、關(guān)愛,并抓住時機教育學生學會關(guān)愛、同情弱者。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格?!钡律平逃且蝗罩?,需要學生在長期的行動中歷練內(nèi)化。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時,除了要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還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舞臺,激勵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不斷踐行,使他們的德善之舉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