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鳳
摘要:小學階段學習數(shù)學旨在提高學生運算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難題,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更好地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運算能力;策略
學生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重要的在于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和整體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高打好基礎。它的形成、提高與發(fā)展涉及到學生的良好的計算習慣的養(yǎng)成,扎實的算理靈活合理的選擇計算方法,還依賴于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發(fā)展。所以,提高運算能力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持之以恒的加以培養(yǎng)。
一、養(yǎng)成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yè),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shù)。還要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例如:解題教學要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另外培養(yǎng)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tǒng)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二、理清概念
數(shù)學概念是算理,在教學中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算。而算理又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礎上。學生對學習到的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意義,對數(shù)的意義和四則運算的意義的理解,直接影響運算過程中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選擇,影響運算律的建模以及解決問題方法的確定。我們六年級下冊的練習冊有一道計算題,題目是:7.7×7+7.7+2×7.7,在做這個練習時,一個學生看了之后說:“老師呀,這道題這么多7,都把我弄糊涂!我知道應該用乘法分配律,但是找不到公因數(shù)了!”其實這就是這位同學對乘法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乘法的意義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在這里他找不到“相同加數(shù)”,也就是他口中的公因數(shù)。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重算法算理,更要重視基本的概念意義。課堂上,要求學生養(yǎng)成記數(shù)學筆記的習慣,課堂上所有的重點知識的板書和課件上展示的概念、公式、定律等都要求學生一一記錄下來。
三、強化練習
(一)低年級時強化口算,打好基礎?!缎W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花時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點。因此,通過口算訓練,可以促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所以,口算的訓練我一直堅持貫穿于整個小學教學始終,只是內容隨著年級的不斷升級,口算題也由最初的“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表內除法”等,進化到了100以內,萬以內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估算及小數(shù)、分數(shù)等加減乘除的運算。
(二)對于中高年段,我們主要采取口算和筆算。主要內容是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方程、解比例及簡便運算。每天視題的運算難度決定練習量,一般來說8—10道題,把題量設置在10分鐘之內完成,這樣便于操作。
四、教會技巧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許多學生會表現(xiàn)出公式運用錯誤、亂用公式、公式記不住等突出問題。針對這一種情況,可采用啟發(fā)和鼓勵學生為主的小組探究教學方法,通過這一種教學方式教會學生一些運算技巧,促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大大提高數(shù)學問題運算效率。
例如,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知識點教學時,為教會學生一些運算技巧,可先借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出示課件內容:“今天,李叔叔騎了一天自行車,上午和下午分別騎了38km、55km,那么他一共騎了多少千米?”課件展示完畢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口頭列式,再用板書展示38+55=95(千米)和56+40=96(千米)兩個算式。待兩道算式列完以后,要求學生將這兩道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并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相互交流、檢驗所寫等式是否符合要求。當學生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以后,教會學生運用這一法則進行解題。以(45+36)+64=這一道運算題目為例,學生們將利用課上掌握的運算技巧將算式列為(45+36)+64=45+(36+64)=145,快算求出答案,提高題目運算正確率。
五、建立錯題集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受到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在教育教學中雖然教師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采取了多種措施,但實際上學生計算時還是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提升其運算能力,筆者在教學時還嘗試引導學生建立錯題集,讓學生將自己平時經常做錯的題目記錄在錯題本上,進行歸類和整理,使他們在學習時能夠及時地反思自己為什么錯,錯誤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因為知識點掌握不牢固,還是因為粗心大意才出錯的。教師也可以定期對學生的錯題集進行點評,分析其在應用錯題集之后,運算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以便更好地發(fā)揮錯題集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運算知識,促進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長期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因此,新課程下小學數(shù)學應該在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形成一定的計算基本技能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力求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任海燕.小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教學方法探尋[J].新課程(上),2019(4).
[2]賀芳.淺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J].師道:教研,2018.
[3]何建秋.小學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認識與技巧培養(yǎng)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