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英?王琳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施行,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在確保高質量完成好學業(yè)基礎教育的同時意在全面提升學生們的道德品質。當前學校的思政教育正在逐步落實到具體教學科目當中,而武術課程作為一種承載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獨特技藝的專業(yè)課程,更是成為了學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越來越多的思政元素被融入到武術訓練里面來,武術課程的綜合價值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本文將就青少年武術訓練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思考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青少年;武術訓練;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
眾所周知,武術作為我國一種重要的代表性文化,其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們通過科學專業(yè)的思政教育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內在基礎。武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計劃,深入挖掘武術教學中存在的思源和信息,將武術中的德育教育部分和思政教育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和調動起學生們參與學習武術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接受武術訓練的過程中同樣接受思政教育的滲透和洗禮。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就此議題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關于武術訓練是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的解讀
武術不僅僅是一門傳統(tǒng)技藝,武術在上千年發(fā)展歷史中所積累和沉淀下的武術精神與當代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工作內容有著非常多的相通之處。青少年在學習和接受武術訓練的過程中,他們提升的不僅僅是武術技藝水平,隨之培養(yǎng)起來的應該還有學習武術的人應該具備的武術精神,當這些無形的武術精神反應到現(xiàn)實生活中時,就體現(xiàn)在青少年日常言行舉止當中,比如他們的個性、他們的價值理念以及評判標準等等。
當前青少年所接受的思政教育所涵蓋的范圍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和政治三個主要領域,其中,武術訓練與思政教育最相通的地方便是武德,而武德應該歸屬于道德教育的范疇當中。這也是武術之所以能夠迅速發(fā)展成為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陣地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關于青少年武術訓練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分析
1、武術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
無論是武術訓練還是思政教育,其中最核心的一個人物便是武術教師。武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教學水平以及他們對于武術與思政教育二者之間關系的理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武術訓練中思政教育的開展效果。因此,武術教師必須要做到嚴于律己,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和人格魅力去感染自己的學生。筆者建議,武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武術教師要時刻以高標準和嚴要求來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給學習武術的青少年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形象,在教授武術技能的同時,要多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在長時間的教學中保持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真正信服和尊重自己的武術教師。
第二,武術教師要深入探究武術教學和思政教育之間的共同點和關聯(lián)點,要結合武術教學的實際內容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更多與思政教育相關的資源,將思政教育的內容積極引入和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來,隨時隨地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中的思政滲透與洗禮。
第三,武術教師要對學生們的言行舉止以及儀態(tài)儀表提出高標準,要求學生們在日常學習以及生活中都必須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要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向周圍的人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2、積極開展課外武術實踐活動
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發(fā)現(xiàn)當前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學習武術的場所主要集中在武術課堂上面,武術教師也是在課堂上來按部就班的展開教學,雖然這也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但是,空間的局限性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思政教育開展效果。因此,筆者建議,武術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們爭取參與課外武術實踐的機會,帶領學生們走出武術課堂,走進課外實踐的大環(huán)境當中,讓學生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和更加廣闊的視野來接受思政教育。比如,當前社會上有很多武術協(xié)會舉辦的活動,也有一些專業(yè)的武術俱樂部等等,這對于學習武術的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課外實踐陣地,學生們多參與一些這些的課外武術實踐活動,與更多的武術愛好者和學習者一起交流和聯(lián)系,相信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于武術精神和武德內容自然會產生更深刻的認知和了解,他們也會通過自己更多的經歷去收獲更多的感受和感悟,這是武術課堂不能夠帶給他們的。
3、加強對武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在很多學校里面,武術課程都被列為學校的特色課程,其也是很多青少年學生表現(xiàn)出極高興趣的一門課程。筆者了解到,很多學校的武術課程都將教學重點集中在了武術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上面,并沒有對武德的教育和滲透表示出該有的重視?;诖饲闆r,要想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武術訓練教學當中,學校就必須要重新調整武術教學內容的比重,進一步加強對武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傳授給學生基本技能的同時做好武德教育的滲透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武術訓練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fā)展是一種必然趨勢,伴隨著新思政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和拓展,思政教育與武術教學的融合程度將會變得越來越高,武術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其后續(xù)快速融合發(fā)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崔永亮.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教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思考[J].《體育風尚》.2018年
[2]薛欣,高永強.新時代“課程思政”理念下學校武術教育的回歸與定位[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年
[3]馬林,劉錦仙.全球文化發(fā)展背景下論我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發(fā)展的思考[J].智富時代.2019年
[4]崔鈺琪.“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方向、策略與路徑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19年
[5]孟濤,李紹成,梁蕾.“一帶一路”視閾下武術文化不同地域傳播的比較研究[J].《武術研究》.2019年
作者簡介:石宏英(1978.11-)女,漢族,陜西省渭南市人,本科,講師,從事高校體育教育、訓練研究。
王琳(197.02-)女,漢族,陜西省渭南市人,本科,中學二級,從事教育教學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