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策略,根據(jù)幼兒生命啟蒙教育的特點,從生命與自然、生命與自我、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消逝四個維度進行探索,豐富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讓幼兒感受萬物共生、平衡有序,養(yǎng)成有愛心與責任感的人,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關(guān)鍵詞】幼兒園 生命教育 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159-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重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題與終極追求,幼兒園階段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讓幼兒終身受益。所謂“生命教育”,是指從對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開始,讓幼兒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尊重生命,肯定自身價值,養(yǎng)成有愛心與責任感的人,實現(xiàn)與自然和諧共處。那么,幼兒園教師如何開展幼兒生命教育課程呢?筆者根據(jù)幼兒生命啟蒙教育的特點,從生命與自然、生命與自我、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消逝四個維度進行探索。
一、認識生命,在種植養(yǎng)殖活動中探索生命的秘密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綻放著生命的活力,幼兒園生命教育融入種植、養(yǎng)殖活動中,讓幼兒與動植物相遇、相識、相知、相伴,通過種植、養(yǎng)殖活動,在與生命的互動中感受自然的力量,感受萬物共生、平衡有序,感恩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獲得對生命意義的理性認知。
(一)種植活動讓幼兒親近大自然,關(guān)注生命,愛護一草一木。我園創(chuàng)設良好的種植環(huán)境,開辟“自然角”“一米菜園”等,開展“一人一植物”活動,鼓勵幼兒探索植物、泥土、水以及各類工具。在種植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種子、場地、培植方式,對植物播種、澆水,從中知道泥土是很多生命的家園。孩子們每天照顧植物、觀察植物的變化,發(fā)現(xiàn)小苗從破土而出到葉子慢慢變黃、弱小、枯萎,進行移栽和除苗、施肥;用畫、量、涂、點、拓印等形式,記錄著植物的生長過程,比較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美好。
(二)養(yǎng)殖活動是讓幼兒親手養(yǎng)育一個小生命,認識生命,激發(fā)其愛心與責任感。如順應幼兒的興趣,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飼養(yǎng)小青蟲的環(huán)境,讓孩子自主觀察,見證小青蟲一步步變成美麗的蝴蝶。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孩子問道:“小青蟲喜歡吃什么?”“小青蟲真的會變成蝴蝶嗎?”從萌發(fā)飼養(yǎng)小青蟲的想法,到對小青蟲悉心呵護與照顧,小青蟲化蛹后發(fā)現(xiàn)它久久不羽化,以為是越冬蛹,再到見證青蟲變成蝴蝶的系列過程,激發(fā)孩子的愛心與責任心。筆者提問:我們是否要把蝴蝶繼續(xù)留在教室里呢?這一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熱議。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應當把蝴蝶放飛,讓它回到自己的“家”——大自然中,讓它們尋找自己喜歡采的花蜜,尋找自己喜歡的伙伴一起飛舞。幼兒把蝴蝶放回大自然,正是珍愛生命的體現(xiàn)。
二、敬畏生命,在繪本與生日故事分享中探索遺傳基因之謎
“媽媽,我從哪里來的?”很多幼兒對這個問題都很好奇,然而,他們得到的答案卻是:充話費送的、路邊撿來的、河水沖來的、樹上摘的、垃圾堆里抱來的……這樣的回答讓孩子很沮喪,覺得自己不屬于這個家,沒有安全感,無法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莊嚴。和幼兒討論生命的誕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溫馨的故事更容易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的神圣。教師可以從繪本故事、生日故事分享活動中,讓幼兒知道他們是在父母的期盼中出生的,讓幼兒更加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一)繪本便于幼兒閱讀,是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書本。教師運用繪本生動、形象的畫面講述生命的故事,給年少不經(jīng)事的幼兒帶來平靜的心態(tài)和溫馨的暖意,幫助幼兒形成對待生命良好的情感和態(tài)度。如《小威向前沖》《我從哪里來》等繪本,用童話般的語言講述精子與卵子有趣的相遇,從而完成受精、形成遺傳的過程,詳細介紹了生命的孕育過程,把抽象的事情講得準確又唯美,以非常生動別致的形式讓幼兒了解生命的來歷。
(二)生日故事分享能夠吸引幼兒興趣,是了解生命獨特的途徑。在幼兒生日前,幼兒園教師會向家長了解幼兒的名字由來、出生情況以及成長照片等,在班里講給孩子們聽,結(jié)合人體胚胎發(fā)育過程圖,告訴每一位小朋友“你是爸爸和媽媽愛情的結(jié)晶,媽媽經(jīng)過十月懷胎,很辛苦地孕育才生出來的”,讓幼兒直觀地了解生命的由來,知道誕生與成長的艱辛,懂得感恩與敬畏生命。
三、珍愛生命,在生命安全體驗館中探索安全技能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給幼教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給予新時代幼兒園的生命教育新的挑戰(zhàn)。幼兒生命教育應發(fā)生在生活中,生動而真實的教育最簡單、有效。
教師在幼兒園創(chuàng)設幼兒生命安全體驗館,讓幼兒在情境與游戲中學習、在實踐與操作中獲得真實體驗,培養(yǎng)幼兒從小“珍愛生命、尊重他人、守護家園”的意識。安全體驗館可以設置不同的情景功能區(qū),如交通安全、消防滅火、垃圾分類、模擬逃生、應急救護、食品安全、自然災害等安全體驗項目,幼兒可以通過模型對各種生命有了初步認識,了解常見的交通標識、學習垃圾分類;通過各項模擬系統(tǒng)的親身體驗,學會正確使用滅火器、正確報警,以及逃生自救流程等安全常識;也可以在廚房體驗區(qū)了解一些生活常識,還能在“求助站”里學習如何照顧小朋友……生命安全體驗館通過“場景式+情景式”方式寓教于樂,讓幼兒通過體驗記住一些應知應會的安全“小常識”和逃生自救“小竅門”,明白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內(nèi)涵,提升幼兒的安全技能。
四、尊重生命,在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中探索生命的價值
死亡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人們總認為幼兒還小,和幼兒談論“死亡”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因此大人們對于死亡的問題大多避而不談。事實上,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通過一片葉子、小動物的葬禮、清明節(jié)掃墓等活動,引導幼兒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幫助幼兒正確看待死亡,教會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眼前、活好當下。
(一)借助一片葉子從發(fā)芽到凋零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幼兒園里葉子隨處可見,孩子們平時在自然觀察和寫生中,與葉子親密接觸,很清晰感受到葉子在一年四季的變化?!靶∨笥褌?,葉子最終會落下來,那它為什么還要生長,它的存在有什么意義呢?”“老師,葉子可以遮擋太陽,給我們帶來陰涼?!薄叭~子可以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給我們帶來快樂。”“葉子像一把扇子,可以扇風?!薄叭~子可以幫助樹干吸取養(yǎng)分?!薄叭~子可以制造氧氣?!薄叭~子落在泥土里可以變成肥料,讓樹長高?!薄~子的生命雖然短暫,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卻不少,這就是葉子一生的意義。
(二)借助小動物的葬禮,引導幼兒勇敢面對悲傷情緒,理性看待死亡。養(yǎng)殖角里幼兒喂養(yǎng)了兩個多月的小蚯蚓突然死了,由于和小蚯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心里很難過,在午間談話環(huán)節(jié),大家分享著自己的心事,好多孩子都哭了,紛紛為小蚯蚓的死亡感到惋惜,迫不及待想到一樓為小蚯蚓找一個新家。于是,孩子們來到一樓操場,盡管泥土很硬,但他們一點兒也沒有放棄的念頭,每個人都想為小蚯蚓做點什么,坑越挖越大。孩子們?yōu)樾◎球玖⒘艘粔K碑,摘來花送給小蚯蚓,嘴里念念有詞:“小蚯蚓,你會去天堂的!”孩子們還提出要給小蚯蚓的碑寫上字,“寫什么呢?”孩子們統(tǒng)一同意定為:“小蚯蚓,我們愛你!”借助小動物葬禮,幼兒悲傷的心情得以慢慢平復,能夠理性地看待死亡。
(三)借助清明節(jié)掃墓活動,給幼兒播下愛國愛家的種子,學會尊重生命。每年清明節(jié),我園組織幼兒去革命烈士紀念館掃墓,瞻仰先烈,教師就可以和孩子談談先烈對社會的影響、談談生命的價值,讓幼兒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導他們學會尊重生命,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國、愛家的種子;鼓勵孩子們珍愛生命,為社會做貢獻,才能更大限度地實現(xiàn)生命價值。
幼兒園的課程來源于生活,生命教育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教師應該從關(guān)懷和尊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開始,利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施生命教育課程,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生命觀,幫助幼兒提高生命質(zhì)量,使幼兒在情感、知識、技能、學習品質(zhì)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能夠與他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作者簡介:韋澤妮(1985— ),女,廣西北流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學前教育五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