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潔, 高春紅, 胡曉琳, 湯一帆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老年醫(yī)學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近年來中國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日益升高。心血管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已成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1]。相關報道[2]指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2種或多種慢性疾病,這種多病共存現(xiàn)象說明各類慢性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隨著慢性疾病種類的不斷增多,多病共存患者的病情會隨之加重,嚴重者甚至需要長期臥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進而加重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3]。相關數(shù)據(jù)[4]顯示,中國2種疾病共存者約占11%,其中60歲以上人群的共病發(fā)生率達47%以上。當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xiàn)共病狀態(tài)后,會直接增高其住院風險、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醫(yī)療費用等,導致預后較差,故臨床應予以重點關注[5]。本研究分析了影響不同改良老年疾病累計評分表(MCIRS-G)得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旨在探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病狀態(tài)嚴重程度與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按照回顧性分析法選擇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167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① 患者疾病均符合《重癥心腦血管病治療學》[6]中的疾病診斷標準,并經心電圖檢查等確診; ② 患者基礎信息齊全,中途未退出研究; ③ 患者了解本次研究步驟,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依從性較差者; ② 住院時間不足1周者。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基礎信息,包含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收入、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主要照顧者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同時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包括是否吸煙、飲酒以及病程、并發(fā)癥、冠狀動脈病變及植入支架數(shù)情況等。所有患者入院后48 h內接受MCIRS-G、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36條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評價。① MCIRS-G: 可對機體14個系統(tǒng)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各系統(tǒng)疾病的嚴重程度評分標準: l分,未出現(xiàn)傷害; 2分,輕度損傷,并不影響日常生活,預后較好; 3分,中度損傷,影響日常生活,需要治療,預后一般; 4分,重度損傷,致殘率較高,應盡早治療,預后較差; 5分,致命性傷害,需緊急救助,預后極差。若患者同一系統(tǒng)發(fā)生多樣疾病時,則記錄最為嚴重的疾病??偡譃?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7]。② EQ-5D: 包含行動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動能力、疼痛、焦慮或抑郁5個項目,3分為困難較大,2分為些許困難,1分為無困難,總分15分, ≤5分為正常, >5分為生活質量較差,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好[8]。③ SF-36: 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方面,總分100分, <60分為生活質量較差, ≥60分為正常,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9]。
發(fā)放調查問卷前,由專業(yè)人員向患者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步驟、意義等,獲得患者同意后發(fā)放調查表,并要求其獨立完成問卷,時間控制在30 min內,結束后由專業(yè)人員檢查是否存在缺項、漏項。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67份調查表,回收167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向所有研究對象發(fā)放調查問卷,并收集其完整的基礎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將有差異的資料代入線性回歸方程計算,探討影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病狀態(tài)嚴重程度與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按照MCIRS-G得分結果將納入患者分為3組,其中<20分組65例, 20~50分組58例, >50分組44例。<20分組患者年齡63~85歲,病程3個月~16年; 20~50分組患者年齡62~85歲,病程3個月~15年; >50分組患者年齡64~85歲,病程3個月~15年。3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MCIRS-G得分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吸煙、飲酒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3組在心肌梗死、心絞痛、EQ-5D得分、SF-36得分、住院時間、醫(yī)療費用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表1 3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
不同SF-36得分患者、不同EQ-5D得分患者在心肌梗死、心絞痛、MCIRS-G得分、住院時間、醫(yī)療費用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5)。見表2。
表2 影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后有顯著差異的資料代入線性回歸方程計算,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心絞痛、MCIRS-G、住院時長、醫(yī)療費用均是影響SF-36得分、EQ-5D得分的因素。見表3、4。
表3 影響患者SF-36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表4 影響患者EQ-5D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可使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受累,導致患者產生呼吸困難、心悸、胸痛、水腫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升高,且共病問題逐漸突出[10]。共病狀態(tài)是指患者存在一種典型疾病,同時患有另一種或多種疾病。一旦出現(xiàn)共病狀態(tài),多種疾病可相互影響,并加重相關癥狀,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生活質量是指在不同文化及價值體系中個體對自身、期望、目標的體驗,主要為個體的主觀感受[11]。目前,關于不同MCIRS-G得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報道較缺乏,造成臨床對患者共病狀態(tài)的認知不足。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MCIRS-G得分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吸煙、飲酒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但在心肌梗死、心絞痛、EQ-5D得分、SF-36得分、住院時間、醫(yī)療費用方面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不同SF-36得分、不同EQ-5D得分患者在心肌梗死、心絞痛、MCIRS-G得分、住院時間、醫(yī)療費用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上述有差異的資料代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fā)現(xiàn)上述指標均是影響SF-36得分、EQ-5D得分的因素,提示影響不同MCIRS-G得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因素較多,尤其是存在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病史、EQ-5D得分較高、SF-36得分較低、住院時間較長、醫(yī)療費用較多者,臨床應重點關注并盡早給予相關治療與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當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后,其共病狀態(tài)極為突出,同時伴有多個器官或系統(tǒng)處于病理狀態(tài),并與主要疾病相互影響。共病狀態(tài)可能從多方面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產生影響,包括機體功能、生活質量、醫(yī)療費用、病死率等,由于患者健康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其共病狀態(tài)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2-13]。MCIRS-G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其是在CIRS基礎上改進的,將高血壓設置成獨立系統(tǒng),并在相應評分上提升1分,有助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臥床且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MCIRS-G得分較高,且隨著MCIRS-G得分的升高,患者住院時間不斷延長,醫(yī)療費用不斷增加,生活質量明顯降低,說明共病狀態(tài)嚴重者的住院時間及醫(yī)療費用更高。共病狀態(tài)屬于預后決定性因素,若能夠盡早掌握其與預后相關指標的關系,即可及時制定有效干預措施,改善MCIRS-G得分,從而為預后提供保障[14]。EQ-5D、SF-36為預后評估中的常用調查表,均是對患者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調查后可掌握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變化,但前者是評估行動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動能力、疼痛、焦慮或抑郁方面,后者是評估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方面[15]。評估MCIRS-G、EQ-5D、SF-36得分,可準確掌握患者主觀感受及生活質量水平,進而完全了解患者真實狀況,盡早選擇有效干預措施,為改善其預后提供保障。
目前MCIRS-G已被應用于諸多疾病的患者中,如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食管癌患者、肺癌患者等,用以評估患者合并癥分布情況。韓興華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MCIRS-G得分與年齡相關,合并癥與消化道腫瘤患者預期壽命減少有關,是腫瘤的獨立預后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 EQ-5D、SF-36和MCIRS-G得分具有顯著相關性,表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并癥數(shù)量越多,則生活質量越差。張海梅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合并癥數(shù)量是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生活質量的獨立影響因素。由此提示,臨床工作者需要更多地關注合并癥較多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以延長患者的健康預期壽命。
綜上所述,影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病狀態(tài)嚴重程度與生活質量的因素較多,臨床應予以重點關注,提供完善的護理及治療方案,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