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小琴
音準是一首好的合唱作品極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難訓練的一項內容。合唱的音準決定著整個合唱團的演唱水平,只有具備了準確的音準表達,歌曲才會有更好的藝術表現(xiàn)力,才能給聽眾帶來心曠神怡的審美享受。
合唱中影響音準的因素非常多,如:發(fā)聲的位置與氣息、歌唱水平、聽覺能力、音樂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心理、身體等等,但提高音準水平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是視唱練耳訓練。視唱練耳是每一位合唱隊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也是音準訓練的重中之重。筆者在多年的合唱排練中,歸納總結出“五動法”,可以有效解決合唱音準的難題。
對視唱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來說,必須要有一件樂器來輔助。合唱團正常使用的樂器有鋼琴、電子琴等,但一個排練廳通常只有一架鋼琴,可謂“粥少僧多”。我讓學生在手機上下載鋼琴app,這樣每位學生都擁有了一個鍵盤樂器,隨時隨地可以練唱,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鼓勵學生多彈多練,熟悉鍵盤各音高的位置,自己動手學習,變枯燥的被動學習為積極的主動學習,增加學生視唱樂譜的趣味性,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歌唱的音準。在排練過程中,老師要管理好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只有在分聲部唱譜或重點攻克某個旋律難點時,才可以打開手機鋼琴鍵盤,防止少數(shù)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將手機拿出來做其他事,影響整個排練。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高準確與否,依賴于人耳敏銳的辨別能力。通過音響對感官的反復刺激和影響,從聽辨不同的音程開始,分析每個音程具有什么不同的性質。在同一根音上構成不同度數(shù)的音程(如圖),有利于初學者對不同的音程進行比較,會更容易聽辨。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聽辨協(xié)和音程與不協(xié)和音程,區(qū)分出融合或尖銳的音程特點。有了穩(wěn)定而準確的判斷后,再進行完全協(xié)和音程與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的聽辨。大小三六度音程中,大三度明亮小三度暗淡;大六度明朗,小六度柔和。完全協(xié)和的純四純五度,老師對這兩個音程進行反復彈奏,這時有學生會很形象地說純五度的胖一些,體積大一點,這實際上也就是純五度相對空曠純正一些。極完全協(xié)和音程的純一度、純八度是比較容易聽辨的。不協(xié)和音程尖銳刺耳,二度、七度的尖銳不安,增減音程的擴張和收縮感明顯。需要注意的是,相同根音上構成的增四度和減五度,如mi→升la 和mi→降si 在鋼琴上彈奏的琴鍵是相同的,學生區(qū)分不出來,建議在不同的根音上構建增減音程,以便學生聽辨學習。
我們可以分成高低兩個聲部進行練習,一個聲部唱根音,另外一個聲部唱冠音。音程在整個視唱練耳的訓練中是最重要的,音程的橫向發(fā)展構成合唱中的旋律,縱向發(fā)展構成和弦。音程訓練是合唱訓練的基礎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在熟練把握和辨別音程的基礎之上,再進行和弦的聽辨和學習,逐步建立起學生的聽覺概念。除聽辨之外,可以進行聽記、聽寫等聽覺訓練。另外,合唱音量的大小、強弱以及聲部的進退都需要一點一滴地反復訓練,通過積累聽覺經(jīng)驗,對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要素做出正確的辨別,逐步提升反應速度,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聽覺能力。
在聽到某個音的一剎那,人腦會立刻將這個音的高度瞬間記住并指揮人體的歌唱器官積極運作,發(fā)出與記憶中保持的高度相一致的音。從比較簡單的單音練習開始,逐步過渡到唱音階、音程、和弦等,聽唱結合,反復練習。在合唱中聽和唱是分不開的,前面聽到的音程,在聽辨的同時唱出兩音高。
音階練唱:每一首合唱作品有各自特定的調式和調性,通過五聲調式、大調小調音階練唱,逐步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調式感,以便在合唱中遇到較為復雜的調性時,能夠自如而又準確地進行調性轉換。需要注意的是,調式音階上行比下行音準容易一些。學生唱下行音階容易偏低,原因是旋律下行時,歌唱的狀態(tài)容易放松,導致音準偏低。這種現(xiàn)象在唱合唱作品中同樣存在,旋律下行時要提醒學生保持好高位置的積極歌唱狀態(tài),盡量避免音準偏差。
和弦練唱:有了音程的基礎學習和弦會相對容易,在練習和弦時,以C大調主和弦為例,混聲四部。
用聲部逐步疊加的方式練唱和弦,要求學生們在一個聲部出來后,其他聲部要根據(jù)已有的音高迅速找到各自聲部要唱的音高,并做好聲部進入準備。同時,仔細傾聽合唱聲音色彩中,由單一向豐富有層次漸變的效果。各個聲部輪流變換演唱不同的和弦音,是橫向的旋律與縱向的和聲結合最簡單有效的一種練習方法,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合唱的和聲是如何產(chǎn)生的,能夠逐步培養(yǎng)和聲感覺。用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和弦之間的連接,如:I-IV-V-I的連接。再用固定調來練習各種調性的大調和小調,在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調式感的同時,強化了學生的音高概念。
合唱團在視唱練耳訓練時,要求學生記住一個很重要的音:小字一組的a,即國際標準音la。記住這個音的音高,在合唱中可以有一個穩(wěn)定的參照音,其他音均可以在以la為根音或者冠音進行構唱,此音要求學生背唱準確。在沒有如何音高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各自先唱出內心音高la,老師要有思想準備,大部分情況下會“慘不忍聞”,因為有多少人就能發(fā)出多少個不同的音高出來,這是正常現(xiàn)象。讓每個人延長自己“內心音高”的la,老師在鋼琴上彈出標準音,要求學生將自己唱出的音高與聽到的標準音的音高進行對比,是偏高還是偏低還是正好。唱不準的學生要自行調整,使內心音高與標準音高相吻合。學生反復跟唱直到記住標準音的音高,這是一個長期而又反復的練習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利用合唱團排練間隙,出其不意地找?guī)讉€學生出來唱標準音,久而久之,讓學生養(yǎng)成記憶音高的習慣。剛開始記住一個音,后來可以逐步地延伸到其他單音或音程,做到“隨叫隨唱、隨唱隨準”。學生通過音高記憶和慢慢積累,把一些重要的音樂語匯長久穩(wěn)定地保存在大腦里。在歌唱過程中,就會始終以標準音為參照,準確地辨別所唱音與標準音的距離,不斷地校正自己唱出的音高,從而能夠提高整個合唱團的音準水平。另外,對于旋律的記憶,可以多背唱一些中外名曲的主題或優(yōu)秀民歌的旋律,增加音高記憶儲備。這個方法簡單實用,對音準的訓練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也是合唱團長期訓練實踐中行之有效方法。
“耳朵聽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聽不到的旋律更美妙”。這里,聽不到的旋律可以解析成樂外之音,是感官體驗到的愉悅美之外的令人激動的情感的美。想象是音樂的翅膀,讓學生學會想象和聯(lián)想,把聽到的一段旋律想象成一個故事,把聽到的音符想象成一種情境,把自己融入情節(jié)之中。我們還可用相應的旋律音符來表達某個故事,如:音程、和弦的構唱可以借助它們特有的色彩進行想象,增音程的擴張感,減音程的收縮感,大三和弦的明朗有力,小三和弦的暗淡柔和等,將抽象的音高形象化,對音準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提醒學生在演唱的時候,不僅僅是在唱一首歌,更是在唱一幅畫、唱某個人或者某個故事。合唱時學生融入情境,帶著想象對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時候,會使合唱的音高更準確地呈現(xiàn),情感更細膩地表達。這樣,合唱也會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的審美階段,同時也可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除了視唱練耳外,發(fā)聲的位置與氣息會影響合唱音準。發(fā)聲的位置要高位統(tǒng)一,位置偏離會影響音準;當氣息過猛音準會偏高,當氣息支持不夠時,直接導致音準偏低;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排練。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學生的學習任務重、作業(yè)多、壓力大,鍛煉時間少、久坐、熬夜等原因導致學生身體疲勞困倦、發(fā)聲干澀沙啞,他們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導致音準偏差。一些學生帶著顧慮參加排練,“人在曹營,心在漢”,精力不集中,心神不寧、草率應付,往往只是下意識地跟著張嘴,甚至唱錯聲部。在生理方面,學生的變聲期有長有短和有早有遲,這也是高中合唱團特有的尷尬狀況。仍處于變聲期的學生,聲帶脆弱、聲音沙啞,發(fā)聲不力,稍高的音上不去。在心理因素方面,緊張激動、高度亢奮,容易導致音偏高。另外,對作品的熟練程度不夠、理解不透、作品的難度等也會影響合唱的音準。老師在選擇作品時一定要慎重,不能夠一味追求“高大難”的歌曲,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總之,音準是個抽象的概念,科學運用“五動法”有效提高合唱的音準,學生們在合唱時就會更準確地把握音高,更好地演繹作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