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秋
(安徽省天長市界牌中學 安徽滁州 23933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方針政策。教師應積極提高自身能力素質,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數(shù)學學習效率,使其學到更多數(shù)學知識。本文將與各位教師共同探討提高初中數(shù)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以期與各位教師共同進步[1]。
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激發(fā)一般來自外界的刺激,只有學生對知識點有好奇心,才能驅使學生去學習,提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必要的外界刺激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提問之所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是因為每次提問的問題是面向全班同學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都希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表揚和贊賞,這種競爭感會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努力把答案說得更加飽滿。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平時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在平時要更加認真地對待課本和知識點。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贊賞,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又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是學生與教師進行雙邊互動的活動,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知識點,學生接受知識點的單項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提問知道哪些知識點是重點,會更有側重地學習。教師通過提問能夠了解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知道哪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是難點,需要多講幾遍,哪些知識點學生理解比較容易,避免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重復講授。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反饋過來的課堂信息,對自己的教學進度進行調整。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進而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可以在布置學習任務時給任務設置高、中、低三種難易程度,學生在做任務的時候可以從低到高逐步完成。學生在做任務的過程中也能了解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也能更直觀地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在布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一課的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題目讓學生學習,如簡:如圖AC平行于EF,AC=EF,AE=BD,求證三角形ABC全等于EDF。中:如圖AB=AC,AD=AE,AB垂直于AC,AD垂直于AE,求證角B等于角C,BD=CE。難:如圖在三角形ABC中,AB=AC,AD和BE都是高,它們相交于點H,且AH=2BD,求證AE=BE。教師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不必在自己沒有掌握的領域浪費時間,完成學習任務的效率也會更高。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過:“數(shù)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非?!睌?shù)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數(shù)量關系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系結合起來,通過“以形助數(shù)”或“以數(shù)解形”,即通過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起到優(yōu)化解決途徑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引導,引導學生在思考數(shù)學問題時運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當然,有一部分學生對數(shù)形結合思維的理解較慢,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時間。
比如,教師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的“一次函數(shù)與二元一次方程”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作圖解題,把書本中的知識點或練習題中的關鍵數(shù)據(jù)作成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思考,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只是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2,3),B(5,3),C(2,5)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求BC的長。教師在講授這一習題時,要鼓勵學生運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維。教師可以再向學生提出類似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作圖,鍛煉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思維,讓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滲透到學生的做題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形成良好的數(shù)形結合思維模式,對學生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會有很大幫助,學生的做題效率也能更高。
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教學策略,科學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率。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樂趣,幫助學生提高數(shù)學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初中階段的學生面對的不僅是枯燥的學科知識,還有升學的壓力及家長的期望。面對學生千百般的情況,教師應努力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況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