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治療的有效性以及手術時機的合理選擇。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復雜髖臼骨折患者80例,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按照手術時機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每組患者40例,觀察組手術治療前的等待時間小于14d,而對照組手術前的等待時間大于等于14d,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解剖復位率和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有明顯差異(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手術時機選擇與手術入路會對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效果產(chǎn)生嚴重影響,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需盡量縮短手術治療前等待時間,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時機;合理選擇;臨床療效
現(xiàn)階段,復雜髖臼骨折屬于臨床上治療難度相對較高的骨折類型,主要是指兩個相對簡單型骨折同時存在的骨折類型,一般情況下是由于高能量損傷而造成的。且常見于青壯年人群中,患者往往會存在全身多處損傷,是關節(jié)內的骨折,其臨床治療的關鍵是解剖復位治療[1]。但是因復雜髖臼骨折的解剖位置相對較深,且暴露比較困難,使得治療相對棘手。此外,因患者骨折比較復雜,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延誤手術時機的現(xiàn)象發(fā)生[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來自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復雜髖臼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復雜髖臼骨折的診斷標準,將其分成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兩組,觀察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42.1±2.1)歲;從患者致傷原因上來看,屬于交通傷的患者有21例,屬于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有10例,屬于重物砸傷的患者有9例;從患者合并損傷上來看,合并有休克的有5例,合并有顱腦外傷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上肢骨折的患者有8例,合并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下肢骨折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骨盆骨折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腹部閉合損傷的患者有4例;對照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42.0±3.0)歲;從患者致傷原因上來看,屬于交通傷的患者有22例,屬于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有10例,屬于重物砸傷的患者有8例;從患者合并損傷上來看,合并有休克的有6例,合并有顱腦外傷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上肢骨折的患者有9例,合并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下肢骨折的患者有6例,合并有骨盆骨折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腹部閉合損傷的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受傷后14d之內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處理,然后采取健側臥體位。根據(jù)患者術前的X線片檢查及CT檢查結果,合理選擇移位一側首先進行手術治療。在后方采用K-L入路,充分顯露患者的后壁以及后柱,例如關節(jié)間隙存在小碎片,需要牽開患者股骨頭之后取出。并在坐骨結節(jié)中打入Sehanz釘,有效控制后柱旋轉。然后在后柱骨折兩側有效擰入1枚大約為4.5mm的復位螺釘,利用螺釘復位鉗來初步復位其后柱以及后壁骨折。借助C形臂X線機進行透視,如果前后柱都復位滿意,只需要實施后路鋼板固定即可。如果前柱復位相對不滿意,就應采用髂腹股溝入路充分顯露患者前方骨折區(qū)域,前路復位。在復位滿意之后再選用長度適宜的重建鋼板進行塑形,然后用鋼板螺釘固定其前后柱,活動患者關節(jié),在C形臂X線機下確認沒有進入關節(jié)腔,之后安放引流管進行逐層縫合患者切口。
2 結果
2.1 兩組在解剖復位率上的對比觀察組中解剖復位成功的為40例,沒有非解剖復位者,患者解剖復位率為100.00%,而對照組中解剖復位成功的有25例,非解剖復位例數(shù)是15例,其解剖復位率為80.0%,觀察組解剖復位率高于對照組(=9.678,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在髖關節(jié)功能情況上的對比
觀察組治療前Merled'Aubigne-Postel評分(9.12±2.14)分,對照組為(9.01±2.08)分,兩組在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上沒有明顯差異(t=2.001,P>0.05),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Merled'Aubigne-Postel評分分別為(16.42±1.21)分以及(11.64±2.10)分,觀察組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9.541,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從某種程度上講,髖關節(jié)屬于杵臼關節(jié),主要是由股骨頭以及髖臼組成的,形態(tài)特點為臼深,可以容納股骨頭的2/3,且患者的關節(jié)囊堅韌以及厚實,周圍覆蓋強大肌肉,具備較強的穩(wěn)定性,往往在強大暴力條件下才會引發(fā)骨折或者是脫位[3]。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其手術治療時機的科學化選擇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治療效果[4]。具體來說,髖臼骨折一般會存在其它臟器損傷,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通常情況下應把患者的手術時間控制在患者受傷后2w之內,且患者局部出血已經(jīng)停止以及患者情況趨于穩(wěn)定之后[5]。最理想的手術時間在患者受傷后6d左右,患者的髖臼骨折會伴有患者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以及韌帶損傷,當受傷超過3~4w之后,其骨痂就會形成,損傷組織出現(xiàn)纖維化,最終造成瘢痕粘連,使患者的手術中出血量增加,進而提升手術難度。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解剖復位率以及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都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手術時機的選擇以及手術入路都會對復雜髖臼骨折手術的效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在實際手術治療期間,應盡量減少手術治療前的等待時間,有效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呂超亮,方躍,楊天府,等.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及手術時機分析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1,24(8):629-633.
楊軍,張傳輝,李建軍,等.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治療并發(fā)癥與預防[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40(4):377-379.
焦健.復雜髖臼骨折手術治療25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09(35):141-142.
陸建華,湯健,高峰,等.兩種前后聯(lián)合入路手術治療復雜髖臼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0,13(3):334-335.
張光耀.復雜髖臼骨折的手術治療[J].臨床誤診誤治,2010,23(11):105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