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1則案例,報道生脈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恢復期新冠肺炎患者糞便核酸陽性的應用體會,認為該患者恢復期中醫(yī)證候特點以氣陰兩虛、肺脾不足為主,兼有痰濕、氣滯、食積、氣分伏熱等,生脈散與香砂六君子湯兩方相合,并加入柴胡、桔梗、麥芽疏肝解郁、消食化滯、升脾胃清陽,取培土生金之意以健脾補肺,全方標本兼顧,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肺為主,兼健脾祛濕、消食化滯。該例患者經純中藥治療后糞便核酸成功轉陰,提示生脈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在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的臨床治療中是確實有效的。
【關鍵詞】生脈散;新冠肺炎;恢復期;糞便核酸陽性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出現(xiàn)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qū)及境外多個國家也相繼發(fā)現(xiàn)了此類病例。該病作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已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中醫(yī)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屬于“溫病”、“疫病”等范疇。疫情發(fā)生以來,各地紛紛強化中西醫(yī)結合,促進中醫(y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這些舉措,有效發(fā)揮了中醫(yī)藥的力量,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筆者在臨床上應用生脈散加減治療1例恢復期新冠肺炎患者糞便核酸陽性,現(xiàn)就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病例資料:
患者女性,34歲,2020年2月13日在我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隨后轉入上級醫(yī)院治療,經治療連續(xù)2次咽試子核酸陰性,于2020年2月17日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出院標準出院,并于當日轉至我院進行隔離觀察并康復治療,入院時患者自汗,惡風,神疲乏力、咽干口渴、口苦,脘痞脹滿、舌質紅,苔薄膩,脈虛弱。中醫(yī)診斷為:疫病(恢復期)表虛不固、痰濕中阻、氣分伏熱,中醫(yī)治以益氣固表止汗,扶助正氣、行氣祛濕,給予玉屏風散加減。處方:炙黃芪30g,白術15g,防風15g,佩蘭10g,藿香15g,貫眾5g,共3劑,水煎服,早晚分服,2020年2月26日,患者訴自汗明顯減少,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兩脅脹滿、咽干口渴,食欲不佳,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核酸樣本檢測結果顯示咽試子(陰)、痰液(陰)、糞便(陽),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核酸檢測結果,通過專家會診,辨證診斷為氣陰兩虛證、肺脾不足,給予口服中藥方劑治療,結合《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y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二版)》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恢復期治療方案,中醫(yī)治以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肺,以生脈散為基礎方,處方:太子參30g、麥冬10g、五味子9g、柴胡6g、桔梗3g、陳皮9g、炒白術15g、麥芽15g、炙甘草6g,服法:免煎顆粒,一日一劑。2020年3月1日患者自述服用中藥后口干、口渴癥狀明顯改善,仍覺脘痞納呆、倦怠乏力、食后腹脹,查體:舌胖、邊有齒痕,苔薄膩,脈細略滑,在原方基礎上結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木香6g、砂仁10g、茯苓15g、半夏(制)10g、枳實(炒)10g,繼續(xù)服用4天,患者口干口渴、脘痞納呆、神疲乏力癥狀消失。2020年3月5日核酸檢測結果提示:咽拭子、痰液、糞便標本病毒核酸檢測均轉陰性;根據(jù)核酸復檢結果,根據(jù)專家組會診意見,繼續(xù)服用原方,鞏固治療。2020年3月16日再次復查核酸結果提示咽拭子、痰液、糞便標本病毒核酸檢測均陰性,2020年3月19日經專家組會診后認為患者咽拭子、痰液、糞便核酸檢測均陰性,符合我市解除集中隔離要求,并于3月19日當天出院居家觀察。
2.討論
新冠肺炎的病位首先在肺,因肺主氣,開竅于鼻,職司衛(wèi)外,故外邪侵襲每先犯肺。新冠肺炎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肺脾的關系十分密切,本虛標實是其基本病理特征,邪毒郁肺化熱,耗氣傷陰,經治療后,邪氣已去而正氣未恢復,表虛衛(wèi)外不固,出現(xiàn)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等癥狀。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治療組組長張志明認為,甘肅地區(q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熱郁的特征突出,故在恢復期以氣陰兩虛、肺脾不足為主,治療以益氣養(yǎng)陰、健脾益肺為主[1],在傳統(tǒng)方劑中,生脈散為益氣生津經典方劑,筆者結合臨床經驗及本例患者特點選用生脈散為主方作為恢復期的基礎治療方案,結合香砂六君子湯健脾益氣祛濕,符合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肺的治法,生脈散中太子參作為君藥,可以清補益氣生津,補肺氣、升清陽、清氣分余熱;臣以麥冬養(yǎng)陰、清熱生津,且可以潤肺;五味子配太子參補固正氣、伍麥冬收斂陰津,為佐,三藥一補一潤一斂,共奏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之功。香砂六君子湯原方以黨參或人參益氣健脾,補中養(yǎng)胃為君,臣以白術健脾燥濕,佐以茯苓滲濕健脾,陳皮、半夏燥濕健脾,木香砂仁運脾行氣,使以甘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本方扶脾治本,兼化痰濕,標本兼顧,兩方相合,加入柴胡、桔梗、麥芽疏肝解郁、消食化滯、升脾胃清陽,取培土生金之意以健脾補肺,達到標本兼顧,補正氣以鼓動血脈,滋陰津以充養(yǎng)血脈,氣陰生而脈氣復。本著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全方在益氣養(yǎng)陰生津的同時兼顧肺脾,通過補益肺脾,突出脾土中焦在本病預后轉歸中的關鍵作用,補益中氣,升舉脾胃清陽,從而使得肺氣復,衛(wèi)氣鼓,達到扶助正氣、益氣固表,防止邪氣反復之功。
3.總結
相關研究表明多數(sh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自然進程都有病毒在感染后期經糞便排出的特點,有文獻報道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呼吸道標本和糞便標本核酸檢測結果不一致的現(xiàn)象,并建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標準中應增加多種類型標本檢測,以防止漏檢。本例患者經純中藥治療后糞便核酸成功轉陰,減少了患者病毒復發(fā)風險及潛在傳播風險,其具體機制可能與中藥調節(jié)免疫功能、調節(jié)胃腸菌群等作用相關,雖其具體機制尚未明確,但本案例可為中醫(yī)藥治療恢復期糞便核酸陽性提供臨床治療思路。
參考文獻:
[1]雍文興,馮彩琴,張利英,王慶勝,劉永琦,張志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甘肅地區(q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驗案4則[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20,54(03):21-24.
[2]楊娥,鐘艷梅,馮毅凡.白術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2,28(02):218-221.
作者簡介:喬存(1975-)男,漢,甘肅華亭,本科,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主要研究中醫(yī)呼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