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卿 李倩
[摘? ? ? ? ? ?要]? 當前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但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加強了沿線國家與國際之間的交流。在這一背景下,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來說,要求進一步提高,同時也為高職英語教育帶來了發(fā)展機遇。怎樣在這一背景下進行英語教學的改革是廣大教育學者研究的重點。主要分析了“一帶一路”對高職英語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并分析其中的問題以及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路徑。
[關? ? 鍵? ?詞]? 一帶一路;高職英語;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1-0166-02
“一帶一路”倡議主要是針對亞、歐、非大陸國家的發(fā)展,促進彼此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同時也加強沿線國家與國際的交流,使得沿線國家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除了經濟方面的交流,“一帶一路”也帶動了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給各個國家的人民帶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耙粠б宦贰背h實施背景下,人才的需求也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同時人才要求也有所轉變,應用型的人才成為新時期對人才的標準。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育要想更好地發(fā)展,就需要進行改革。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是必然的
21世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使我國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一帶一路”涉及亞洲、歐洲、非洲的多個國家,并且對沿線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雖然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但是英語將這些國家聯(lián)系起來,通過英語的交流,實現(xiàn)了文化、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在此背景之下,傳統(tǒng)的高職英語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講解,并不能滿足與各國之間交流的需要。各個國家的文化與宗教信仰不同也會影響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所以現(xiàn)階段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又有了新的變化和要求。我國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安,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來說,西部地區(qū)尤為重要,在國際交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過程當中,綜合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需求巨大,我們應該明確認識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二、“一帶一路”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的要求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的發(fā)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大院校是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只有重視教育發(fā)展,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棟梁之才,促進國家的發(fā)展和強大。只有認清“一帶一路”發(fā)展的新形勢,明確它的提出和實施給高職英語教育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才能更好地進行改革。
(一)英語在“一帶一路”實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前文已經提到“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眾多,縱使國家的背景和文化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通過英語這一國際語言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也就是借助英語,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進行了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和交流。英語是一種基礎的交流工具,也是連接各個國家的重要紐帶,要想更好地進行貿易活動、文化傳播、政治交流,英語能力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所以高職院校要重視英語的教學,并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革,促使各國更加順暢地溝通。
(二)要求教學模式要進行轉變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書面成績,并不十分重視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這是非常片面,不可取的。聽說、詞匯與語法只是初步的英語學習,還要對英語的語言背景有一定了解,英語與漢語有所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詞句的意思一樣但是放到整個句子當中意思就有很多差距。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傳統(tǒng)講授方式的弊端已經十分明顯。我們要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掌握各國文化背景的情況下準確地運用英語溝通交流。
英語的學習最終要應用于實踐中,不論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還是溝通能力,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提升,根據現(xiàn)實情況來進行靈活運用,這樣才能體現(xiàn)高職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根據“一帶一路”所提出的要求,在高職院校當中,應該對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教學課堂。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單純地進行知識講授,要促使學生真正將英語用于實際交流當中,促進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
三、當前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導向性不強
自古以來,教書育人就是教師的職責,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首先,基礎知識的教授是必然的,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引導。而新時代背景下,又對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yè)賦予了新的職責,即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需求,為社會培養(yǎng)綜合發(fā)展的技能型人才。這說明當前時代的教育,不僅僅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還要充分結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就業(yè)情況開展教學。但是就當前高職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教學的導向性并不強,多數教師認為只要完成最基本的教學工作就可以,不需要對學生的就業(yè)以及發(fā)展情況過多考慮,而這種教育理念是不符合“一帶一路”時代背景的。
(二)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要想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進行改革,首先要從教學資源上入手。但是就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資源來看,其豐富度不夠,不能夠完全涵蓋“一帶一路”的相關內容。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進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也就增加了難度,不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傳統(tǒng)的教材內容不能給學生良好的方向引導,尤其是對沿線國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更是深深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和應用。
(三)太過于偏向理論教學
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溝通,都離不開語言,而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也是要應用于實際交流和溝通當中,但是很多教師卻忽略了語言的運用,而過多地偏向理論知識的教學。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知。尤其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實踐和語言的運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但是在教學的影響之下,學生也會更加偏向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并不能使英語在自己將來的就業(yè)中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四)教師綜合素養(yǎng)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的教師與本科院校還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的學歷和經驗直接影響著英語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在留學進修方面缺少一些外國學習的經驗,對國外的文化背景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教學中不能對各國文化進行更透徹的對比分析,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認知。同時高職院校的資質比較低,很少有一些留學生就讀,這也會影響高職院校英語學習的氛圍和教學效果。
四、高職英語教學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改革措施
(一)加強教學導向性,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所謂的應用型人才,實際上就是能夠將自身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中的人才,它與理論型人才是相互對立的。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過程當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還是非常常見的,這種教學思想并不能為社會培養(yǎng)時代所需的人才,因此我們要從教育思想上進行改變,要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導向性,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二)英語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文化教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如果對此不了解,則在與各國交流的過程中很有可能鬧出笑話。因此要求在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中加入一些沿線國家文化、經濟、宗教等相關內容,讓學生對他們的習慣、人情有更好的認識,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尊重對方的習俗和交流習慣,更加凸顯出國家的文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些文化以及交流方式等與我們國家有很大的不同,教學中可以通過比較文化異同的方式,讓學生在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的同時,還能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與沿線一些國家進行交流的時候,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對方的交流習慣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在交流中推廣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在彼此尊重的情況下進行交流互動才能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情感,在這個過程當中,高職院校學生也能更好地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
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是為學生知識的運用做鋪墊,只有學好理論知識,才能開展后續(xù)的英語學習,但是我們要明確的是理論知識的掌握并不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要通過具體的英語運用才能體現(xiàn)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情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與人交流中表現(xiàn)得更加得體,更好地抒發(fā)自我情感和意愿。不同的語言情境是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一種考驗,因此我們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模擬各國的交流場景,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有對自身素養(yǎng)和能力提高的意識,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英語中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這樣的學習氛圍也會更好地吸引學生,讓他們愿意主動說英語,運用英語。其次,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階段性學習之后可以組織英語大賽,比賽的形式和內容可以是開放式的,給學生足夠的創(chuàng)造空間。通過PK來刺激學生,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再次,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多搜集一些沿線國家的短視頻,讓學生對沿線國家有更直觀、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一些美劇也會反映出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多聽多看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能力。最后,“一帶一路”背景下,要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因此學生可以利用校外實踐的機會,強化、理解校內所學的語言知識,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為以后就業(yè)打牢基礎。
(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一般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都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做支撐,同時也要緊跟時代潮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但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教師也要對沿線國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能力,高職院校可以給教師提供更多與國際交流的平臺,也可以聘請一些國外的教學工作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和教學研究,提升整個院校的師資水平。此外,高職院校還要為教師提供一些出國深造和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切實處于當地環(huán)境,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培訓。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會影響“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同時“一帶一路”也給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帶來發(fā)展機遇,為祖國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但是我們也要從客觀角度出發(fā),認識教學中的不足,要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其更符合時代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春霞.“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9(30):143-144.
[2]楊錦華.“一帶一路”視域下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轉型發(fā)展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9,38(4):73-77.
[3]朱薇.“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高職通信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63-64.
[4]景怡,史睿祺.“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探究[J].農家參謀,2019(15):285.
編輯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