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針對農村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計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寫作能力。組織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寫出農村最大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想象,激發(fā)起創(chuàng)新欲望;給學生搭設平臺引導學生互動交流。這些方法都針對農村學生生活面窄,交流渠道少等問題,能有的放矢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促使其樂于表達,讓學生明白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與他人交流。然而,在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卻常常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有很多農村學生都性格內向,不善于和人互動交流,由于生活環(huán)境有限,他們的見聞也不如城市里孩子廣,因此很多學生都對寫作缺乏興趣,認為自己寫不好作文,進而喪失了寫作的激情。在這種情況下,要針對農村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嘗試抓住學生的問題,找到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1 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激發(fā)靈感
農村學生由于社會接觸面比較窄,所以在寫作的時候常常缺乏素材,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懈怠之情,失去了寫作的興趣。針對這樣的問題,要嘗試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又或者嘗試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促使學生更投入地參與到寫作中。
以“運動會”為寫作主題,在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寫作的時候不如鼓勵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嘗試親身體驗參與每一種運動的感受,體會運動會上熱血沸騰的感覺。若條件不允許,則可以播放和運動會有關的錄像、視頻,展示與之有關的圖片,這樣也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學生在感官刺激的驅使下能更好地進入到寫作情境中,進而感受到運動的樂趣,產生想要自主寫作的激情。有學生便回憶起了自己參與運動會時的感受:“我報名參加的是跳高的比賽,在過桿的一剎那,我緊張得不得了,感覺自己的腳好像是碰到了橫桿。當我落地后,發(fā)現(xiàn)橫桿只是晃動了一下,并沒有掉下來時,激動得從墊子上一躍而起。周圍的同學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在該學生的作品中,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自己參加跳高運動的場景,寫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學者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展開角色扮演等方式能讓學生有更強的代入感,通過親身嘗試的方式激發(fā)寫作靈感;辯論活動、演講活動等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思考的角度會更為寬泛;讀寫沙龍等活動能促使學生互動交流,探討好的寫作想法。這些方法各有特點,都能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2 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在寫作中,提升觀察能力能讓學生收集更多的素材,找到事物最大的特點,這對于提升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點,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自己的周圍,看看有哪些事物能體現(xiàn)出農村的特點,并將其寫入作文中。若有條件還可鼓勵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農村生活和城市進行對比,更精確地找出差異點。
在嘗試創(chuàng)作《我生活的這片土地》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鼓勵學生積極觀察生活,看看自己生活的農村具有怎樣的特點,說說有哪些事物是只有農村才有,城市里很難看到,嘗試將這些事物寫進自己的作品中。如有學生便將自己觀察到的新鮮事物寫了下來:“城里的孩子恐怕很難理解,為什么我們要給蘋果穿衣服呢?是的,我家的蘋果一個個都穿上了紙袋子做的衣服。這可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讓蘋果生長得更好,爛果病發(fā)生的概率會少很多呢。在噴灑農藥的時候,蘋果的‘衣服更可以減少農藥殘留?!比舴怯胸S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很難發(fā)現(xiàn)這樣有趣的事情。該學生不僅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趣事,寫出了農村的特點,而且還嘗試了解了其中的原因,讓自己的作文變得有理有據,可信度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鼓勵學生多挖掘農村生活的特異之處,將其寫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展現(xiàn)這片土地的神奇。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只有大量積累生活的素材,才能讓作文變得更為“鮮活”。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鼓勵學生嘗試用記日記等方法將觀察到的有趣事物記錄下來。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合理選擇適合的寫作素材,做到“下筆如有神”了。
3 鼓勵聯(lián)想想象,開闊視野
部分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社交面比較窄,所見所聞也不多,總是覺得缺乏寫作素材。針對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嘗試在寫作時展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此時可以適當給學生推薦一些具有想象力的童話作品,鼓勵學生閱讀,引導其獲得啟發(fā),促使其積極大膽地展開童話創(chuàng)作活動。在這樣的寫作中,學生的視野變得更為開闊,寫作興趣也會有所提升。
在鼓勵學生觀看《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后,鼓勵學生嘗試展開想象,展開童話續(xù)寫的活動。首先引導學生思考:“海的女兒原來并沒有徹底消失,她變成了海上的水汽,進入了千家萬戶。那么,你覺得她還會看到哪些場景呢?你能將它們寫下來嗎?你覺得她還會見到王子嗎?他們再次見面的場景會是怎樣的呢?”這促使學生找到了想象的切入點,學生深入思考,嘗試提出了自己的設想:“早上,當王子來到花園里賞花的時候,一滴露水落到了他的臉頰上。這是海上霧氣凝結起的露水,海的女兒正透過露水對著他笑呢?突然,王子感到臉頰上熱熱的,他不由得詫異:‘露珠不是涼涼的嗎?他哪里知道,這是海的女兒給他的親吻?!?/p>
想象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起點和源泉,小學生本來就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鼓勵其積極展開想象。通過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同時也能提升寫作的能力。
4 強化互動評改,搭建平臺
要想讓寫作能力得到升華,還要提升自主修改的能力。不少農村學生處于隔代教養(yǎng)的狀態(tài),由于和家人的溝通較少,所以常常會顯得性格內向,很少和他人交流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導致學生無法互評交流,提升寫作成績。針對這樣的問題,要嘗試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在網絡上傳自己的作品,傾聽同學和其他網友的評價,并從中找到有助于提升寫作能力的評語。
在嘗試創(chuàng)作《我最好的伙伴》這個作文后,鼓勵學生將作文上傳到微信平臺,又或者上傳到作文網站中,傾聽同學和其他網友的評判。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得到了不少啟發(fā)。有學生對同伴的作品提出了建議:“這里寫的是自己家里養(yǎng)的老黃狗和大白鵝。寫狗和鵝的交流寫得很詳細,我覺得很好。但是,‘我去哪里了呢?這篇文章的題目不是《我最好的伙伴》嗎?要寫一下‘我和大白鵝、老黃狗一起玩耍的場景才好啊。”還有的學生在閱讀他人的作品后展開了反思,認為:“我覺得我的作文內容太局限了,我認為只能寫‘人。但是看到很多同學都寫了小動物,還有同學寫了自己喜歡的書本、文具之類的,我發(fā)現(xiàn)可寫的內容原來有很多。”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的方法提升了能力。
將面對面的交流改成網絡互動交流后,很多內向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互評中。學生互動評改的參與度得到了提升。教師也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利用網絡指導學生怎樣審題立意,寫出精彩的作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能針對農村學生的學情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則能避免學生談作文色變的問題,避免學生為了應付寫作而生拉硬拽。在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下,學生會一步步深入下去,展開自主探究,進而讓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作者單位:新疆阿克蘇阿瓦提縣拜十艾日克鎮(zhèn)托萬克庫木艾日克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