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黃靜
摘 要: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影響學生最為深遠的群體,輔導員的言行舉止,工作態(tài)度,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何讓輔導員感受工作的魅力,讓學生得益于老師的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長久的課題。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指出了積極心理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高校為輔導員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和輔導員積極主動自我提升是輔導員培養(yǎng)積極心理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高等學校;輔導員;積極心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湖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專項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7FDY28)部分研究成果。
1 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自20世紀90年代興起,是一門研究人類幸福的科學,關注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人生階段,積極心理學始終堅持認為生命中美好的一面與糟糕的一面同等重要,因此需要得到心理學界的同等程度的重視。它彌補了心理學領域一直以來只重視人類心理問題的探討,致力于將積極向上的心理傳遞給他人,在心理學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積極心理學研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第一,主觀體驗,主要包括人類在何種情況下會充滿希望、感知幸福,在何種條件下容易產生積極思想;第二,個體成長。主要是對個體品質特質進行研究,包括樂于助人、勇敢、寬容等美好品質;第三,群體層面,主要分析人所處群體人際關系對積極心理產生的影響。積極心理學研究歷史雖然短暫,是一個新的領域,但其有著長久的過去,已經涉及心理學很多其他的分支,比如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應用臨床心理學和組織管理心理學等。
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尤其在當下,人們幸福感嚴重缺失,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人們找到快樂,找到幸福,并且放大快樂與可幸福,積極心理學就是最正確的處方。
2 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對學生的重要性
《舊唐書·魏徵傳》中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狈e極心理學家塞繆爾也曾說過:“生活如同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 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1],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是學生大學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鏡子之一,他們所掌握的積極心理學知識,和他們所擁有的積極心理品質會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1 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九大工作職責之一[2],長期以來,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側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在學生人格完善、潛能開發(fā)方面有所忽略。輔導員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知識,學會從正面管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重新定位,注重學生積極心理能量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發(fā)展給予科學的引導。通過掌握積極心理學,高校輔導員將正面教育與學生輔導工作有效融合,對學生給予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多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點,多對自己給予更多的正面積極肯定,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2.2 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對于個人猶如陽光之于萬物,而學生的心理能力在輔導員老師積極心理陽光的照射下也將是陽光積極樂觀向上的。輔導員的積極心理品質會影響所還班級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通過定期不定期與學生的談心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交友、生活、就業(yè)等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完善自我同一性。輔導員對學生足夠的關心、尊重和理解,是學生的積極品質得以挖掘,實現塑造人、培養(yǎng)人目標的最重要的途徑。
3 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途徑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高校輔導員履行立德樹人工作職責的前提和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積極心理品質,有利于激發(fā)輔導員的工作潛力,提升輔導員的職業(yè)成就感,促進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一個積極樂觀的輔導員,一定會喚醒一群積極樂觀的學生。讓每位輔導員老師體驗到幸福、滿意和成就,從而創(chuàng)立積極和諧的校園,培養(yǎng)樂觀、積極向上的學生,這才是教育目標,也是高校的職責所在。
3.1 高校應給輔導員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條件
3.1.1 減輕輔導員的工作壓力
輔導員工作職責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yè)規(guī)劃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等九項[2],輔導員老師被要求一天24小時開機,學生打架斗毆要沖前面,學生有矛盾要解決,學生出現情感問題要關懷,學生入黨、建社團、就業(yè)、開證明都得管,學生晚自習要跟班,晚上要查寢住寢,輔導員工作職責重要,工作內容非常繁瑣、復雜,工作時間和精力付出多,壓力大。學校應當盡量避免輔導員同時面對多種類多部門工作而導致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等九項職責之外的任務上,做工作范圍以內的事,以真正減輕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和心理顧慮。讓輔導員從平時緊張的工作中得到放松,舒緩他們繃緊的神經,學??山M織開展一系列文體活動,如各類球賽、趣味運動會、農家樂等,讓輔導員擁有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擁有各種合理的感情宣泄途徑。
3.1.2 完善輔導員晉升制度
落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制定專門辦法和激勵保障機制,落實專職輔導員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要求,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按專任教師職務崗位結構比例合理設置專職輔導員的相應教師職務崗位,專職輔導員可按教師職務(職稱)要求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yè)技術職務(職稱)。專職輔導員專業(yè)技術職務(職稱)評聘應更加注重考察工作業(yè)績和育人實效,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2]。各高校要建立科學的輔導員職位晉升和評優(yōu)制度,建立輔導員職稱評聘制度,單獨評聘輔導員職稱;讓輔導員成為高校人人羨慕和崗位,提升輔導員老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吸引更多優(yōu)勢老師從事輔導員工作,充實到輔導員隊伍中??茖W合理、公平公正的職位晉升機制能激發(fā)輔導員老師的工作熱情,使輔導員沒有后顧之憂的踏實工作。被學生和學校的認可對于輔導員而言十分重要,讓輔導員在職業(yè)中被認可被尊重是讓他們產生積極心理體驗的重要方式。輔導員是學校學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責任大,負擔重,在職位晉升制度對輔導員予以傾斜也是對輔導員工作的一種肯定,這樣更有工作激情和工作效果。
3.1.3 提高輔導員的工資待遇
輔導員是高校一線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上付出的時間和承擔的責任是非常多的,但是工作薪資卻低于其他教師。薪資和工作付出的不匹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輔導員較低水平的積極心理素質。各高校應提高輔導員薪資標準,使輔導員的貢獻與收獲相匹配,充分肯定其勞動價值。學校應制定傾向于輔導員的薪資政策,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地位和待遇,較大幅度提升輔導員的工資水平,單獨核定輔導員工資。從而調動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輔導員的工資待遇不僅是對輔導員工作的肯定,對他們人格的尊重,也是提高輔導員積極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3.2 輔導員要主動努力自我提升
3.2.1 關注自我積極心理品質提升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引領者,需要將自身知識修養(yǎng)不斷提高,只有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大學生。積極心理學有助于輔導員的自身發(fā)展,而且可以推進輔導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輔導員需要明確積極心理的作用,在閑暇之余學習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在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積極心理得到逐步發(fā)展。高校輔導員需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在工作中以學生為主導,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能力對學生給予細致、全面的呵護,并將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使輔導員的工作能力逐步提升。只有輔導員具備良好的積極心理品質,才能使自身的引導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3.2.2 提升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
現階段輔導員每天面對的瑣事較多,加之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輔導員管理的難度,輔導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會因各種困難而產生一些不良情緒。興趣愛好可以使人們的壓力得到緩解,輔導員可以發(fā)展一些興趣愛好,例如打籃球、唱歌、跑步等,提升自我積極心理品質。輔導員應及時進行自我調節(jié),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主動吸取積極心理學中的知識,不斷完善自我品質,提高自我技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積極配合輔導員的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好的發(fā)光發(fā)熱。
4 結語
高校輔導員培訓積極心理,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學生的需要。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進入新時代,面對00后大學生主體,對輔導員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作的挑戰(zhàn)性也越來越強,擁有工作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需要輔導員有做好工作的技術,也要有做好工作的藝術,既不為工作所累,又得到學生的信任,培養(yǎng)自己的積極心理,天天都有新的感受,自己和學生都在成長,那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國家和民族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培養(yǎng)積極心理,培養(yǎng)陽光學生,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陳菊明.教師人格形象對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7):186-187.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09-29.
作者簡介
張曉玲(1983-),女,碩士,講師,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咨詢中心教師。
黃靜(1971-),男,碩士,副教授,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