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一個原本只喜歡玩游戲的八九歲少年,有一天突然頭頭是道地向你講述皇后的鳳冠上為什么沒有“鳳”以及“鳳冠霞帔”的來歷,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而他發(fā)生這樣的轉(zhuǎn)變,只是因為家長做了一件事——
從一個被拍賣出2.943億港元的天價盤子開始,武哥把孩子們引到了博物館
武哥是我兒子同學(xué)小辰的爸爸,在家做自媒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這些家長陸續(xù)上班,但孩子們沒上學(xué),一個個神獸般折騰。武哥自告奮勇,說小區(qū)和小辰同班的幾個孩子白天可以送到他那兒。
于是,我兒子和其他3個同學(xué)都被送到武哥那兒。這樣,武哥在工作之余要管理5個八九歲的“神獸”。我們都替他捏把汗,他倒是很開心,說他想到一個在線親子項目,正好趁這機會拿孩子們試一下。
這個親子項目叫“宅在家里帶孩子逛全球博物館”。武哥說,我們這代人缺乏美感和藝術(shù)教育,活得枯燥乏味,連家中裝修都千篇一律。而現(xiàn)在的孩子們有條件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我們應(yīng)該從小引導(dǎo)他們。
“宅在家里帶孩子逛全球博物館”,從一個盤子開始。當(dāng)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盤子,它在香港被拍賣出了2.943億港元的天價。
武哥把這個盤子的圖片打印出來,分給每個孩子一張。3億港元是個什么概念?如果買房能買多少套?買車能買多少輛,能從哪兒排到哪兒?買孩子們喜歡吃的零食,又能買多少?武哥和孩子們一起拿著計算器摁來摁去,結(jié)果驚人。于是,一雙雙小眼睛盯著紙上這個不起眼的盤子,充滿了好奇和疑惑——它是一個神盤嗎?為什么會這么值錢?
吊足了孩子們的胃口,武哥帶著他們從大英博物館到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臺北鴻禧美術(shù)館,再到上海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個一個地逛,尋找這些館里那個昂貴盤子的兄弟姐妹們,看它們在世界各地如何驚艷全人類。
逛完之后,孩子們知道了,它們叫汝瓷,是北宋專供皇室用的高檔瓷器,而那個神秘的盤子有一個很有文化味道的名字——筆洗。筆洗又是什么?查一下就知道了——一個洗毛筆的盤子。為什么這么貴?它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到底美在哪兒?武哥又帶孩子們?nèi)ト甏刹┪镳^里尋找答案。
原來,汝瓷承載了幾代皇帝完美的夢想,它們的出世建立在無數(shù)次失敗與精益求精的基礎(chǔ)上,它們身上那些開片,原本是缺陷,是一種釉病,工匠們卻巧妙地把這種缺陷轉(zhuǎn)變?yōu)榫澜^倫的優(yōu)勢。了解到這些,孩子們目瞪口呆、佩服、若有所思,每個人想到的也許都不同,但他們腦袋里的某種思維開始開竅,也像汝瓷上美麗的開片一樣緩慢綻放出神奇力量。
博物館講解員說,顏色,是汝瓷最為引人的神秘之處。武哥在優(yōu)質(zhì)電腦顯示器上把一個個汝瓷放大,要孩子們說是什么顏色。藍色?綠色?灰色?都不對,古人稱之為天青色?!坝赀^青天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边@是五代時期一位皇帝的詩作,他偶然見到天空大雨過后云破之處的一抹青,覺得特別美,決意要把這抹青燒到瓷器上,且要求這種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這位皇帝是否夢想成真我們不知道,因為他燒的瓷器沒有一件流傳下來。但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宋朝,又有一位皇帝有了同樣的夢,并且終于在瓷器上燒制出了這抹天青色。
為了一抹生動的顏色,古人花費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孩子們再次被震撼:“我們現(xiàn)在還能在雨后看到那抹天青色嗎?”武哥說:“不知道,也許可遇不可求,你們可以找找?!庇谑?,只要是雨后,5個小家伙就爬到樓頂去看天空,去尋覓云破處的那抹青色。
就這樣,5個“神獸”被武哥帶入了博物館天地。為了穩(wěn)住他們剛剛萌發(fā)的這點興趣,武哥又選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紀(jì)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讓孩子們觀看。這部紀(jì)錄片每集5分鐘,一件國寶一個故事,神秘有趣,旁白賣萌,非常對孩子們的胃口。
靜靜陳列在博物館里的國寶們,傳遞著浩瀚如星空般的故事與文化,看上去生硬的博物館,原來是一位經(jīng)歷豐富的老神仙,他能講很多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里有人類的智慧、強大的信仰、不朽的精神、燦爛的文明。
“其實,全世界有很多很多的博物館,就像有很多很多位這樣的老神仙,他們揣著無數(shù)的寶貝和故事?!痹谖涓绲闹v述中,孩子們完全著迷了,他們迫切想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探視那些神奇的寶貝,挖掘背后的故事。
宅在家里,通過三個渠道帶孩子逛全球博物館
周末,兒子和我們一起宅在家,他沒有像之前那樣只顧著看動畫片和玩手機游戲,而是提出要逛博物館:“武伯伯說的,全球的博物館可以在家里隨意逛。”
根據(jù)武哥告訴我的,我讓孩子在家中從三個渠道來逛博物館:第一,我下載了一些關(guān)于博物館的紀(jì)錄片,如《我在故宮修文物》《敦煌莫高窟》《奇趣美術(shù)館》《愛丁堡爺爺?shù)牟┪镳^奇妙夜》《生命博物館》等。第二,買來一些關(guān)于博物館的書籍和DVD,如《世界博物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等。第三,找到一些博物館發(fā)燒友的論壇和社群,加入進去,從大家所發(fā)的圖片和熱火朝天的討論中去感受博物館文化。這三種方式各有特點,孩子可以自己選擇。
逛了一段時間后,兒子驚訝地告訴我,原來手機游戲里很多元素都來自博物館寶物們背后的故事,但現(xiàn)實比游戲更有意思,因為從那些寶物的各種細(xì)節(jié)里,能看到活生生的情感。
有一天,我在追劇時,看到皇后的鳳冠沒有鳳,覺得很奇怪。兒子笑了,得意地跟我解釋:“媽,你看的是隋朝故事,那時裝飾崇尚從自然環(huán)境中取材,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連核心組件都是花樹,比如著名的蕭后冠,就是由13棵花樹組成的。你知道蕭后是誰吧?”看我搖頭,他更得意,“隋煬帝的皇后啊。”皇后的帽子上沒有鳳,那為什么會有“鳳冠霞帔”這個詞呢?他又“呵呵”笑,說:“鳳冠霞帔這個詞出自元朝,在隋朝之后幾百年呢。”很顯然,這些都是他逛博物館時了解到的。
又有一天,兒子突然對我說:“媽,我想當(dāng)建筑設(shè)計師?!蔽掖蟪砸惑@,他怎么突然有這么宏大的理想了?原來他看了《貝聿銘的光影傳奇 伊斯蘭博物館》這部紀(jì)錄片,深感震撼,由此把心中的偶像由某位游戲人物換成了貝聿銘。
如今,跟孩子聊天,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知識儲存和思維方式的更新?lián)Q代,也突然覺得他似乎多了某種特別好的氣質(zhì)。陳丹青說:“人到了美術(shù)館會好看起來?!笨磥?,逛多了博物館的孩子,也會特別好看。
如今網(wǎng)絡(luò)的發(fā)達給我們提供了坐在家里也能讓孩子走進全球博物館的機會,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