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江蘇常州人,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jīng)濟、金融工作,當過經(jīng)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并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大陸的語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見面,在《群言》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座談會上。周有光是與會者中最年長者。中等個子,穿著樸素,風姿儒雅,戴黑色上緣框框的眼鏡,面容滋潤,目光睿智,頭發(fā)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歲模樣,只邁步稍稍蹣跚。
周老曾遭遇諸多坎坷,他都平和豁達面對。他不求什么世俗的榮華富貴。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對人生真諦通透的體味,自足達觀,隨時“鍛煉筋骨”,也許正是這位文化老人長壽的“秘訣”。他說:“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弊鳛閷W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歲過后,仍然關注社會民生,筆耕不輟,尚能一年寫一本書,可謂奇跡中的奇跡。
年輕時留美攻讀經(jīng)濟學,一個偶然機遇,改變了周老的后半生。他說自己的人生,原是個“錯位”??烧沁@個錯位,成就了一個著名語言學家和文化大師,成就了一個新中國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專家。周老幼年即具語言天賦。在上海圣約翰大學求學期間,他選修《語言學》,熱衷于參加“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并且發(fā)過相關論文。
這個“拉丁化運動”,簡單說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稱羅馬字母,周老笑說“有人指它是‘帝國主義的字母”——給漢字注音,進而以拉丁字母拼寫漢語,使?jié)h語成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這是咱們老祖宗幾千年來從未涉獵過的先鋒學術活動,始于100多年前。
周老的語言、文字改革方面的專著以及與之相關的論述,達20多部,廣為人稱道;而經(jīng)濟學著作僅三兩部,鮮為人知。周老在語言學方面的卓越建樹,對中國文字改革的巨大貢獻,學界和坊間眾口一詞,贊譽有加。眾多媒體尊之為“漢語拼音之父”,他卻敬謝不敏,誠道“不敢當”?!敖z綢西去,字母東來?!保ㄖ苡泄庹Z)來干嗎?來拼音。漢語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生”的,他怎能當人家“老爸”呢!
今天,凡中國人,以及學習和使用漢語的外國人,誰離得開《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的拼音法?聯(lián)合國也要用它呢。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開辟了漢語和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社會的一條便捷通道,功不可沒。僅從這一點看,周有光其名,便將彪炳青史。
改革開放初期,為加強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通曉四國語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參與英文《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漢譯,為中方三專家之一,因此人稱“周百科”;中方另二人,一是新聞巨子兼大學者劉尊棋,一是被譽為“萬能科學家”的錢偉長教授。
《百科全書》號稱“沒有圍墻的大學”,翻譯這書,是一個碩大工程,對于不管多大的學者來說,也是一個學習、重溫百科知識的過程。而這于周老,又是一個機遇。也許正是這一工作,激發(fā)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語文現(xiàn)代化和世界多國文化的熱情,使他晚年的學術生活,在更廣闊的領域大放異彩。這時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譯《百科全書》意義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稱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杰出學者。
周老學問大,但他不是只會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書呆子。他研究語言,搞拼音,也沒有被一串串字母,將自己糾纏在一個狹小天地里。大學者雕小蟲忙,近年《群言》雜志,幾乎每期都刊登他議論社會現(xiàn)象的短文。他其實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斗士,其人具有雜文家慣于挖掘社會病的特質,但不赤膊上陣。他把自己的“憤”,化在平實睿智之中,常以機智獨特的方式針砭時弊,文字讀來別有不慍不火、綿里藏針風味。
(作者王乾榮,選自《北京日報》2011年11月22日。有刪改)
讀有所思
1.從全文來看,第二段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這篇傳記主要寫了周有光的哪些事跡?
3.周有光的人生經(jīng)歷給了你哪些啟示?結合全文,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