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是魯迅終生感激和懷念的老師。魯迅先生不但寫了文章表示懷念,還一直在家里掛著藤野先生的照片。1934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魯迅先生的意見,問選哪些篇目。魯迅先生表示: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他還委托增田涉先生代為尋找藤野先生。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先生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得知沒有打聽到,于是嘆息:“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可見他對藤野先生感情之深。
是什么原因使魯迅先生如此感激,如此高度評價藤野先生呢?
魯迅留學(xué)日本時期,日本“舉國上下都彌漫著鄙視中國人的風(fēng)氣”,可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視他,反而對他這個中國學(xué)生特別熱情、友好與尊重,當然會令魯迅終生懷念、感激。
藤野先生給魯迅改“講義”,竟讓魯迅“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因在于:(1)魯迅所說的“講義”,實際上是課堂筆記而不是作業(yè)——別說是高等院校,即使是中小學(xué),教師也沒有給學(xué)生“添改”課堂筆記的義務(wù)。(2)不是“批改”,不是“修改”,而是“添改”,這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3)改得十分認真,不是只改一處或幾處,而是“從頭到末”“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4)絕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每一星期”一次,“一直繼續(xù)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xué),血管學(xué),神經(jīng)學(xué)”。(5)藤野先生這樣做,不為任何經(jīng)濟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利益,相反,還招來了“愛國青年”的不滿和懷疑。
藤野先生還特別理解和尊重魯迅。解剖實習(xí)時,藤野先生聽說中國人敬重鬼神,怕魯迅不肯解剖尸體,還特別加以關(guān)照。得知魯迅要放棄學(xué)醫(yī)學(xué)時,藤野先生“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為什么“竟沒有說”?答案只有一個:他尊重魯迅的人生選擇。后來他把魯迅叫到自己家里,拿出一張照片作為留念,背面寫著“惜別”二字(實際是“惜別藤野謹呈周君”8個字)。
縱觀魯迅先生一生,可以這樣說,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被輕蔑、被歧視,甚至是被誣陷和被迫害之中(雖然其中也有性格的因素)。從《朝花夕拾》全書、從整部《魯迅傳》和其他資料來看,還不曾有誰像藤野先生這樣在那么長的時間內(nèi)給他以那么熱情的關(guān)懷和幫助,特別是在他留學(xué)日本的時候。所以魯迅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
藤野先生在日本并非著名學(xué)者,其言其行也許并非楷模,但是,在對待魯迅,其實也是對待中國人的態(tài)度上,確實難能可貴!
(根據(jù)網(wǎng)絡(luò)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