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毛毛
5月的時候,北京來了個劇組,他們想去看一個廢棄的國有銅礦,說是要創(chuàng)作一個關(guān)于國有礦企改革的劇本。他們找到了我的一位朋友。她從小在那長大,也拉上我一起去看看。
銅礦離城市二十來公里,到了礦上,我們看了廢棄的礦井、辦公樓、宿舍區(qū)、俱樂部……最后來到了一所廢棄的中學(xué)。幾幢一模一樣的結(jié)實的二層紅磚樓房,一層三個教室,樓前的香樟樹早已高過了樓房,枇杷樹果實累累,芬芳的金銀花爬滿了樓房的墻壁,操場上荒草一片,教室的門窗早已被人拆卸一空,一片生機勃勃的荒涼。我忽然感到一陣傷感,這真是一個被青春遺棄的地方?。?/p>
大伙分散走進各間教室,我進了二樓的一間??帐幨幍姆孔永?,黑板上寫滿了粉筆字。學(xué)校已被廢棄二十年了,當(dāng)年最后離校的最小的學(xué)生也都三十多歲了,他們還留戀這所校園?還返校?
黑板上字跡疊著字跡,我找能看清的用手機拍。第一張拍的是:“心碎,懷念你,懷念從前”;第二張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第三張是:“我不知道我還挺多久”,這張還寫有日期,是2015年8月;第四張是:“愛你一萬年——最后的回憶”;第五張是:“艷琴來過,什么是青春?”,還寫有日期,是2012年3月;第六張是:“雖然告別了青春的陽光,但你依然要開放”;第七張是:“Z,你還記得我嗎?”……
我辨認(rèn)著,拍著,心里面酸酸的。有許多人離開學(xué)校后也懷念學(xué)校,但他們待過的教室已有新的學(xué)生,回去了也只能在教室的窗口望望。新的青春歲月已填充了他們離開后的空白,他們的青春記憶也只能留在腦海里。而這個地方不同,一切還在原地,一切還保留著他們離開后的寂靜,一切都能喚起他們的回憶并不受干擾地沉浸在這回憶里。他們一個個地在黑板上留下他們的心思。
他們懷念往日的青春歲月,懷念他們往日喜歡著的人。他們在如今的生活中感到了迷惘,到這兒來詢問;他們在走入社會中生活遇到了挫折,到這兒來傾訴;他們在長大成人后感到了自己無力的渺小,到這兒來尋求幫助的力量。他們一定是帶著復(fù)雜的心情來,帶著復(fù)雜的心情走。這兒是他們的青春墳場,到這兒來悼念自己的青春;他們把這黑板當(dāng)作自己青春的墓碑,在上面留下自己的逝去的青春碑文。
朋友們陸續(xù)從各間教室出來,他們看到的和我都差不多,我們的感慨也差不多。青春都是相似的,青春的失去也是相似的,失去青春后的心情也是相似的,回望青春也是相似的……
只是這一切,在這個廢棄的校園體現(xiàn)得尤為直觀和明顯。那幾天,我都沉浸在一種難以言說的傷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