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霄
摘 要:讓道德與法治課變得生動,方能引起更多人重視這門課的學習??尚械霓k法:巧用資源讓學生樂學;活用教材讓學生愿學;抓住時機讓學生勤學。
關鍵詞:巧用資源;活用教材;抓住時機
一次我在外地參加教研活動。在任教不同科目的同行中我以聊天形式做調(diào)查:“有音樂和道德與法治兩堂研討課,你選擇聽哪一節(jié)?”“當然是音樂課了。又唱又跳,既生動又有趣的。不像道德與法治課,從頭到尾都是說教……”
我也在學生家長中以交談形式做調(diào)查“你對別科教師占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時怎么看?”占67%的家長回答“無所謂了。道德與法治老師給孩子在書上把重難點圈點批畫出來孩子背背就行了。道德與法治課都是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p>
兩項調(diào)查既讓我從同行和家長對道德與法治課學習模式的誤解中感到愕然,又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究竟該如何開展教學?
結合隨機調(diào)查所折射的問題,筆者認為: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時,唯有巧用資源活用教材,讓道德與法治課變得生動,方能引起更多人對這門課的重視。在此,和大家交流二三。
一、巧用資源讓學生樂學
我相信每一個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有著“憂國憂民”的思維和“站在東方看世界”的視野,我也相信大家都愿意去捕捉和加工。然而要解決“捕捉哪些信息?”“加工成什么樣?”這兩個問題,需要我們還要做到兩個“密切”。
其一是密切關注學生正在經(jīng)歷的事情,做到重點突出。
2020年1月,席卷了中國大地的新冠病毒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軌跡。由于正值春節(jié)前夕,人員的大面積流動引起病毒在多地滋生和蔓延。新增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數(shù)每24小時都在更新。如何科學有效地戰(zhàn)勝這場疫情,是對黨和政府的嚴峻考驗,也是對大國擔當?shù)臋z驗。
此時,道德與法治老師可以巧用各類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化學習。怎樣才算得上是巧用資源呢?
我認為要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所處的環(huán)境,一邊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一邊去選擇性地使用資源。畢竟,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疫情和疫情防控的認識、思考、判斷、反思、體會有所不同;同時,對于身處湖北、武漢疫情大面積爆發(fā)地區(qū)的學生和身處其他疫情發(fā)生地區(qū)的學生,他們所經(jīng)歷的事件和心路歷程會有不同。教師不能因盲目引用學習資源,引發(fā)學生更多的焦慮和失落。
如果在湖北,學生有親屬感染了新冠肺炎。此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通過電話、微信、QQ等交流的形式,首先關注家庭遭遇不幸的孩子,進行安撫和心理疏導。同時對班里的學生通過國家權威人士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解釋、后續(xù)醫(yī)學研究,引導他們正確判斷疫情防控的形式,相信黨和政府,相信科學,珍愛生命,堅持鍛煉,從而幫助學生從當時的焦慮、不安情緒中走出。
在疫情感染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地方,教師則可借助網(wǎng)絡,利用文字新聞、視頻、圖片、歌曲等,通過介紹黨中央的一系列決策和措施,宣傳許多醫(yī)護、警務、社區(qū)、志愿者、居民的先進事跡,開展對學生的熱愛祖國、奉獻擔當、社會責任感教育,開展對學生敬畏自然、遵守規(guī)則、崇尚科學、關愛健康的教育。
其二是要密切圍繞課程定位和根本任務,做到由淺入深。
國家領導人2019年3月和大學、中學、小學思政課教師座談時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p>
國家領導人在2015年9月2日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講話中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nèi)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p>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怎樣讓他們在聆聽“英雄故事”“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呢?
仍以這次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為例。其間,涌現(xiàn)出了許多英雄、模范和標兵。鐘南山院士84歲,仍然帶領醫(yī)療攻堅團隊到疫情嚴重爆發(fā)的地方實地查驗引發(fā)疫情的根源,是英雄;許多行業(yè)涌現(xiàn)出來不懼風險、勇挑重擔、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戰(zhàn)士,他們夙興夜寐,甚至于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樣也是英雄。
對于這類資源,我們在帶領學生學習他們英雄事跡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他們當時為什么會這樣做?從他們身上你學到了什么?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樣?你準備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而實現(xiàn)由“愛崗”“敬業(yè)”——“擔當”“愛國”的教育,由“做合格小學生”——“做合格小公民”——“理想信念”的教育。
在這期間,還涌現(xiàn)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全國各地的醫(yī)護人員不懼風險三萬多人報名馳援武漢;許多省市的部門和居民積極捐助物資,海外華人包機把抗疫短缺物資送往武漢;到醫(yī)院支援保潔后被隔離在酒店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離開時主動把自己居住的每一間客房都整理好……
對于這些,我們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內(nèi)心的感受是什么?你從這些事例中想到了什么?你身邊的人都做了哪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對抗擊疫情很有幫助的事情?從這些人和事中你學習到了什么?”從而實現(xiàn)由“感受關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的教育。
二、活用教材讓學生愿學
道德與法治課有這樣一些特點,“結構的綜合性”“目標的基礎性”“內(nèi)容的生活性”“實施的活動性”“評價的過程性與多樣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還要善于靈活運用教材,適當創(chuàng)新。
其一是充分研讀教材的縱向架構和橫向架構。
當下使用的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其框架是橫縱交織的框架。以“公共生活”為例,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以“我們的公共生活”為主題,設定了3課,分別是“大家的朋友”“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愛心的傳遞者”;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以“美好生活哪里來”為主題,設定了3課,分別是“我們的衣食之源”“這些東西哪里來”“生活離不開他們”;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二單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為主題,設定了3課,分別是“我們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參與我奉獻”。對于這些課,教師既要充分掌握不同年級教材中同一主題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又要全面了解其主線和學習空間拓展的邊界。不可把三年級的內(nèi)容拓展到五年級的深度,也不可把五年級的學習要點降低到三年級的認知水平。
其二是處理好“用教材教”和“教好教材”的關系。
部編版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的是很多個真實、生動的畫面,可以引領學生走入調(diào)查、訪談、實踐、智慧分享、討論反思的充滿活力的學習天地。此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既不唯教材,又基于教材,既要活用教材,又不可毫無邊際。
以五年級下冊第5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31頁活動園為例,在使用了教材中的資源展開教學活動后,教師還可以請學生結合防控疫情工作,談談知道的、了解到的影響公共生活和安全的一些事件,比如“沒任務不居家總外出”“外出到公共場所不帶口罩”“公共生活中不遵守一米線”“隱瞞旅居史”等。繼而,教師結合這些行為,給學生淺顯地介紹《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
這樣的教學,不但避免了單調(diào)、枯燥地說教,還不失時機地豐富了本課的學習。在多樣化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學好道德與法治,不但可以讓生活有規(guī)可循、有法可依,還可以讓所有人都生活得更幸福。
再以火災為例。2019年盛夏就開始橫跨整個澳洲的大火,持續(xù)了200多天,過火面積超過17萬平方千米,29人在火災中死亡,10億只動物在火災中喪生。
1987年,大興安嶺也發(fā)生了一起大火,在中國政府和廣大消防官兵的努力下,他們僅僅用力28天就熄滅了那場大火??梢哉f大興安嶺這次史無前例的偉大救援,是中國抗擊災難的一個縮影。
這個資源,我們可以靈活地把它應用在六年級下冊第5課“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中的“不屈的抗災精神”一節(jié)中。我們要通過情境再現(xiàn)和數(shù)據(jù)的對比,及中國政府不斷建立起來的應對自然災害的科學防控機制,讓學生感受到集中力量辦大事、嚴格的責任制及中國人團結奮斗的傳統(tǒng),其是中國總能在救災行動中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繼而強化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潤物無聲地學習中樹立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抓住時機讓學生勤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這個理論倡導把生活本身當做一種教育來進行,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當作學習的對象,用它本身教給我們知識。同時用社會上更豐富的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教育環(huán)境,帶領學生從中觀察、感受、實踐、思考,而不能把學生的學習僅僅定格在學校課堂中。
以三年級下冊“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一課為例。
教材將祖國的大好河山與豐富的特產(chǎn)、美食、名人等聯(lián)系起來,多角度地呈現(xiàn)了四個主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介紹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增強對家鄉(xiāng)自豪感和使命感。此時,教師一定要在對學生認知水平和成長經(jīng)歷了然于胸的情況下,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課堂,開展有趣的課前活動。
教師可提前兩周把“查資料了解我們的家鄉(xiāng)”“看地圖認識我們的家鄉(xiāng)”“尋訪身邊的人說說我們的家鄉(xiāng)”“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和名人夸夸我們的家鄉(xiāng)”“給身邊人介紹我們的家鄉(xiāng)”等作為活動作業(yè)布置給學生。教學中,教師還應該不拘泥于課時,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如新疆南部的老師,可以在教學時組織辯一辯活動,“在中國,有一個自治區(qū),它的面積很大,簡稱是新,你能說出這兒是哪里嗎?”“在新疆,有個城市它位于新疆西南緣,塔里木盆地西部,東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侖山與西藏阿里地區(qū),西靠帕米爾高原,是中國最西部的邊陲城市。你能猜出這兒是哪里嗎?”接著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識家鄉(xiāng)”“說家鄉(xiāng)”“夸家鄉(xiāng)”等活動,不斷培養(yǎng)學生熱愛新疆、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
總之,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斷拓寬教學視野,開辟教學新思路,巧用學習資源,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為構建生動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時刻準備著!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