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洪,佟恒博,劉 敏*
(1.重慶市綦江區(qū)人民醫(yī)院 放射科,重慶 401420;2.重慶市綦江區(qū)人民醫(yī)院 疼痛科,重慶 401420)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以腰腿痛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導致大小便失控、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神經受壓迫的臨床癥狀,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目前,外科手術是LDH的主要治療手段,但若不能對患者的病情、發(fā)病位置進行有效觀察,其療效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2]。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磁共振成像(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其多平面三維重建(MPR)技術不斷發(fā)展,大量先進的影像學設備在臨床醫(yī)院得到應用[3,4]。本研究對LDH患者CT與MRI檢查資料進行分析,深入研究比較CT-MPR和MRI掃描的影像學特點及對LDH的診斷價值。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重慶市綦江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LDH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出現不同程度神經支配區(qū)疼痛、神經支配區(qū)麻木等癥狀,并經手術病理確定為LDH;無腰椎手術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急性腰椎外傷、感染、腫瘤、畸形等所致LDP;有惡性腫瘤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心、肝、腎等嚴重性疾?。挥醒倒塥M窄癥即退變性腰椎不穩(wěn)、滑脫等疾病。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CT組和MRI組,每組60例,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CT組和MRI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CT組:患者均給予CT-MPR掃描,即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全身螺旋CT掃描儀進行掃描。先進行定位,結合臨床醫(yī)師診斷判斷患者病變的部位,參數為120 kV、300 mA、5 s、層厚1 mm、層距1 mm,無間隔掃描,范圍為全腰段脊柱,再行多角度MPR顯示腰椎間盤(L2-3/L3-4/L4-5/L5-S1)突出情況,中心線與椎間盤層面平行,重建全腰段脊柱冠狀位、矢狀位,骨窗(WW:450 Hu,WL:2000 Hu) ,軟組織窗(WW:55 Hu,WL:350 Hu),重建矩陣512×512。
MRI組:患者均給予MRI掃描,即采用1.5 T西門子MRI掃描儀,表面線圈。先進行定位,結合臨床醫(yī)師診斷判斷患者病變的部位,取仰臥位,頭先進,掃描參數為常規(guī)矢狀位 T2WI、T1WI 及常規(guī)橫軸位T2WI,重點掃描腰椎間盤(L2-3/L3-4/L4-5/L5-S1)突出情況。
以手術病理為對照,比較兩組對LDH的診斷情況。
影像學標準:兩組均觀察患者髓核突出大小、突出部位、有無許莫氏結節(jié)、有無神經根受壓、有無脂肪和硬膜囊受壓及真空現象,均由經驗豐富(從事LDH診斷3年以上且具有相關資格證書)的醫(yī)師進行閱片。
檢出指標:椎間盤突出程度、突出部位、Schmod結節(jié)和神經根受壓、硬膜囊受壓、真空現象等LDH特征及總檢出率、影像學特點等,其中,椎間盤突出程度標準[5]:椎間盤突出椎體邊緣部分<0.5 cm且突出部分邊緣及形狀規(guī)則,為Ⅰ度;在0.5 cm~1.5 cm,突出部分較規(guī)則為Ⅱ度;在1.6 cm~2.5 cm,突出部分邊緣與形狀均不規(guī)則為Ⅲ度;>2.5 cm,突出部分邊緣與形狀均非常不規(guī)則,為Ⅳ度。
CT組和MRI組對椎間盤突出部位、突出程度、Schmod結節(jié)和神經根受壓、硬膜囊受壓、真空現象等檢出率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表4。
表4 兩組椎間盤Schmod結節(jié)、神經根受壓、硬膜囊受壓、真空現象檢出情況比較[%(例/總例數)]
表2 兩組椎間盤突出部位檢出情況比較[%(例/總例數)]
表3 兩組椎間盤突出程度檢出情況比較[%(例/總例數)]
CT組和MRI組對LDH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6.67%(58/60)、100.00%(60/6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34,P=0.154)。
CT和MRI均可顯示LDH椎間孔多狹窄或閉塞、椎管狹窄,椎體后側部椎間盤局限性突出呈簡單幾何圖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脊髓受到突出椎間盤的擠壓而移位或可出現器質性改變,病椎大部分由突出椎間盤填塞,且具體節(jié)段的椎間盤突出聯合相同節(jié)段神經根擠壓癥狀可確診為LDH。MRI主要顯示髓核信號,其中T2髓核信號較脊髓高、較腦脊液低,T1髓核信號較腦脊液高、較脂肪低;CT主要顯示不同形態(tài)的軟組織密度影擠壓同一節(jié)段的脊髓,密度分辨率較高。典型CT和MRI圖見圖1、圖2。
圖1 LDH的CT圖女,58歲,L4-5的LDH,a和b均為俯視圖,顯示L4-5右外側型突出伴硬膜囊及右側神經根受壓
圖2 LDH的MRI圖與圖1同一患者,a為側位圖、b為俯視圖,顯示右外側型突出伴硬膜囊及右側神經根受壓
LDH是以引起腰腿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椎間盤病變,主要是由于外傷、反復腰扭傷、過重持物等導致腰椎間纖維環(huán)破裂所致,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而擠壓椎管內脊髓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不同程度的麻木、放射性疼痛及腰部疼痛等神經受壓迫癥狀[6,7]。目前,LDH的治療方法有多種,如藥物或物理等非手術及手術減壓等方式,因此,盡早發(fā)現并診斷LDH,有助于為病患選擇合適有效的治療措施,尤其是對明確手術患者的解剖特點,從而選擇最安全可靠的手術方法及術式,具有重要的意義[8,9]。
LDH的術前診斷中,CT椎間盤造影可直接查看突出的位置與具體大小,但其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且脊髓造影漏診率較高。MRI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特點,可清析直觀地顯示軟組織與骨組織,CT的清晰度、分辨率較MRI低,但其MPR技術不受椎體位置、角度的影響,可明確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大小、形態(tài)、骨質增生、后縱韌帶骨化等[10-13]。
本研究對LDH患者的CT與MRI檢查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CT組和MRI組對椎間盤突出程度、突出部位、Schmod結節(jié)和神經根受壓、硬膜囊受壓、真空現象等檢出率基本相同,這與符莉莉等[14]及Lee等[1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CT-MPR和MRI均能夠有效評估LDH的椎間盤突出程度、部位及病情。通過CT及其MPR改良技術,能夠立體、直觀地觀察到患者錐管內的神經根、脊膜囊的情況,并清晰地將包含椎間盤的橫切面上的軟組織全部顯示出來,可有效觀察到髓核、病變位置等關鍵指標,清晰顯示鈣化的椎間盤,直觀反映突出椎間盤與同一平面神經根的關系。而MRI檢查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特點,能形成清晰的矢狀面影、椎管的形態(tài)與狹窄程度、髓核向椎管的遷移,有效查看椎管內可能出現的其它病變。因此,CT與MRI檢查均能夠使醫(yī)生通過攝片結果得到患者足夠多的疾病信息,有效分析患者的病情程度和特點,為LDH的臨床治療帶來幫助。本研究結果表明CT-MPR和MRI均對LDH具有良好的診斷準確性,這與王忠明等[16]及Rapp等[17]的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了CT-MPR和MRI對LDH的診斷價值。
綜上,CT-MPR和MRI均可有效評估LDH的椎間盤突出程度、部位及病情,且均具有獨特的影像學特點,并具有良好的診斷準確性,能有效指導手術治療,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而考慮到CT 檢查時間周期較短、費用較低、禁忌癥少等特點[18],為更合理地應用CT-MPR和MRI檢查,在LDH的臨床診斷中,建議將CT檢查作為首選方式,若出現不符或異常狀況,再進行MRI檢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