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群
摘 ?要:思政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戰(zhàn)場,德育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以獲得最大的德育效益。
關鍵詞:德育;養(yǎng)成教育
習近平同志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級教育領導部門也都強調必須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新人,以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的情況下則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原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受到了沖擊,產(chǎn)生了變化。這種沖擊與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德育主要是養(yǎng)成教育。即讓學生養(yǎng)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jié)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思想,并愿意為祖國及家鄉(xiāng)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fā)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
為培養(yǎng)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國在《教育法》《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中體現(xiàn)了德育的內容,在政治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指出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要使這一思想教育落到實處,首先要認識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輸。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除了學習有關法律、法規(guī),還必須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和教材,積極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深挖教材中對學生人生成長有針對性、有親和力和啟發(fā)性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這就是他常說的“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思政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戰(zhàn)場,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價值觀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在教學中針對中職學生成長可能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強化以學生身邊的、現(xiàn)實的案例作為課程教學抓手,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觸及學生心靈,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只要教師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于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每一章節(jié)的中心、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guī)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我們完全可以結合班級實際和學校的中心工作來進行。例如,學校抓校風建設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和違紀現(xiàn)象,引導學生去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區(qū)分好壞,明辨是非,從而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如果學生無法分辨或意見不統(tǒng)一,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切忌過早下結論和簡單地灌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授課的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行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綜上所述,實踐與育人的內在統(tǒng)一要求學校德育課程應著眼于學生的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以獲得最大的德育效益。
參考文獻:
[1]深化學校德育工作的探索[J]. 卞祖祥.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2)
[2]道德對道德的批判——淺論建設科學的德育[J]. 朱小闖.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