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婭琪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新媒體時代的迅速發(fā)展,網絡已成為輿論工作的主陣地、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并提出明確要求。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網絡輿論引導力,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輿論;輿論導向
中圖分類號:G20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7-0018-02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提高輿論的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今天,我們正處于新媒體時代,網絡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參與輿論表達和輿論引導的有利平臺。我們要充分理解網絡輿論的傳播邏輯,認識當前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面臨的形勢,通過有效的引導措施,切實增強網絡輿論引導力。
一、當前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面臨的形勢
2019年8月30日,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發(fā)布了《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中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54億,普及率達到61.2%,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這說明,互聯(lián)網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被互聯(lián)網信息一步步滲透。以微信、微博和移動手機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在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同時,也正日益改變著輿論格局,成為輿論引導的重要平臺。我們必須開始正視這種變化、重視這個現(xiàn)實,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認識網絡輿論引導的重要性,與時俱進地調整輿論引導在網絡方面的工作。
二、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必要性
(一)網絡易激化社會矛盾,成為輿論的放大器 ?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既是社會轉型期又是矛盾凸顯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等問題依然存在。利益結構調整、收入分配不均、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逐漸增多,群眾對現(xiàn)實的不滿日益增多,而網絡提供了宣泄不滿情緒的便捷渠道,成為社會負面輿論的放大器。當非理性言論在網絡中呈井噴式的擴散,會導致網絡輿論偏離真相,擾亂公眾的判斷,如果負面輿論得不到及時正確的引導,容易造成群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激化社會矛盾。
(二)網絡易滋生謠言,影響社會穩(wěn)定
網絡輿論與渠道集中、把關嚴格的傳統(tǒng)輿論相比,趨勢的預判和控制更加困難。由于網絡的信息傳播方式與傳統(tǒng)媒體不同,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自由地對社會事件展開討論[4],發(fā)表個人觀點,甚至在網絡上成為“意見領袖”,影響網絡輿論的走勢。當別有用心的人在網絡中發(fā)布、轉載虛假信息和負面言論時,由于網絡開放性、實時性、隱蔽性和無邊界性的特點,“網絡謠言”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謠言傳播速度更快,容易造成輿論失控,影響社會穩(wěn)定。
(三)網絡“匿名性”為負面輿論的形成提供溫床[5] ?網民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在網絡空間暢所欲言,而不必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網民在表達觀點時更加無所顧忌,言語容易過激,言論也可能缺乏真實性。由于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當某些網民惡意散布虛假消息或者負面言論時,部分無法把握消息準確性,并且存在從眾心理的網民,容易受到負面言論的影響,參與到負面言論的傳播中,推動負面輿論再發(fā)酵。
三、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文者,貫道之器也”。導向是輿論引導的根本性問題,我們要把握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在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正確的輿論導向”的標準,即“四個有利于”,一要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二要有利于推動改革發(fā)展;三要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四要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2]。需要把這“四個有利于”的標準具體化,體現(xiàn)到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堅持正面的宣傳報道,批評現(xiàn)實生活中黑暗的、消極的一面,展示積極的、光明的一面,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營造清朗的網絡環(huán)境[3]。
(二)健全網絡輿論引導管理機制
科學的引導管理機制是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保障。完善網絡輿論信息監(jiān)測、分析、研判、應急機制,建立信息收集平臺,整理輿論信息,關注網絡輿論發(fā)展變化,及時掌握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突發(fā)事件的發(fā)展方向及時作出分析研判。對重大突發(fā)事件,將時效性放在網絡輿論危機處理工作的首位,緊緊抓住輿論處理的24小時黃金期,快速啟動應急方案,搶占輿論先機,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公開事實真相,以正面的觀點引導網絡輿論走向,從根本上壓縮負面輿論發(fā)酵的空間和時間。
(三)培育網絡輿論引導人才隊伍
人才隊伍是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保證。要系統(tǒng)分析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人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網絡輿論引導人才培訓機制,打造政治素質過硬,對黨絕對忠誠,熟悉宣傳工作,掌握網絡傳播技術的綜合性人才隊伍。同時,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對在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在網絡輿論引導和處置過程中組織不力、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單位和個人,視情節(jié)嚴重程度,予以問責追責。
(四)推行網絡用戶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是一種秩序化的網絡管理,通過網民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明確網民在網絡環(huán)境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促使網民加強自我約束,規(guī)范言行,有效地防止某些網民匿名在網上散布謠言,制造恐慌和惡意侵害他人名譽等一系列不正當行為,降低網絡謠言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凈化網絡環(huán)境。
(五)創(chuàng)新網絡輿論引導方式
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推動互聯(lián)網思維和一體化發(fā)展的結合,加強信息內容和技術應用的整合,將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算法推薦等技術合理運用到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中,對網絡信息進行采集和分析,設置信息過濾控制系統(tǒng),對敏感詞匯和偏激言論等不良信息進行屏蔽、堵截和過濾。將機器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取代人工編輯,作為網絡信息的“把關人”,提高輿論的引導效率。同時,采用無人機拍攝、短視頻制作、H5動畫、VR體驗等形式,推出更多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作品,提升主流價值作品的影響力。
(六)積極應對網絡負面輿論
負面信息一般會通過瀏覽量大的媒體傳播,再通過網民轉發(fā)、評論從而擴大影響力,形成震蕩。當發(fā)生負面熱點事件時,要主動與網絡媒體溝通協(xié)調,構建“網絡統(tǒng)一戰(zhàn)線”,利用主流媒體平臺,及時發(fā)布真實權威信息,發(fā)揮主流媒體強大的影響力,控制負面信息的惡意傳播。在處理網絡負面輿論過程中,可能會遭到網民的質疑和批評,要及時作出合理回應,坦誠面對,避免誘發(fā)新的輿論危機。同時,要主動創(chuàng)造新的熱點話題,吸引公眾注意力,分散對負面輿論的關注度,使負面輿論自然平息。
四、小 結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復雜性給輿論引導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因此,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全引導機制、培育人才隊伍、推行網絡用戶實名制、創(chuàng)新引導方式、積極應對負面輿論,通過科學的網絡輿論引導,弘揚正能量,抑制謠言傳播,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人心安定。
參考文獻:
[1] 韓金強.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新形勢下做好網絡輿論引導的幾點思考[J].政治指導員,2015(1):20-22.
[2] 俞文.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N].光明日報,2019-12-11.
[3] 姜勝洪.網絡輿情熱點的形成與發(fā)展、現(xiàn)狀及輿論引導[J].理論月刊,2008(4):34-36.
[4] 林志軍.論社會治理視域下的網絡負面輿情及其管理[J].魅力中國,2018(36):42-43.
[5] 吳琦.網絡輿論監(jiān)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經濟,2019(10):60-61.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