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 揚
(江蘇泰州225300)
三國時期有沒有海陵縣?清道光年間泰州修志,這是爭論的問題之一?!兜拦馓┲葜尽肪硪弧敖ㄖ醚馗铩陛d:海陵縣“三國時廢”,所載與《大清一統(tǒng)志》《嘉慶重修揚州府志》相同。這種說法源出于《宋書·州郡志》:“海陵令,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廣陵,三國時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保ò矗簶?biāo)點依中華書局點校本)當(dāng)時激烈抨擊《道光泰州志》的《泰州新志刊謬》對“三國時廢”嚴(yán)加駁斥,認(rèn)為三國時海陵縣不廢,廢的只是海陵令。《泰州新志刊謬》云:“《魏志》黃初二年張遼與曹休至海陵;《吳志》呂岱傳,廣陵海陵人,此皆三國不廢海陵之實證。新志(按:指《道光泰州志》)于宋志刪去‘令’字,遂疑令廢縣亦廢。并以江淮戰(zhàn)爭民所不居之?dāng)?shù)百里即指射陽、海陵、高郵、江都,荒謬極矣?!督贤ㄖ尽贰⑿赂荆ò矗褐浮都螒c重修揚州府志》)亦謂三國時廢,皆由認(rèn)令為縣,于宋志未加詳核耳。”
時間過去達(dá)190年,當(dāng)時爭論的意氣用事不復(fù)存在,現(xiàn)在可以心平氣和地探討這一問題。
《宋書·州郡志》的記載
三國時期海陵縣的存廢,沒有直接的史料?!度龂尽穬衫?,其實并不是三國時海陵縣不廢的實證。作為行政建制的縣雖然不存在了,地方卻依舊存在,地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也不會遺棄,指稱時仍然可以使用。如民國期間,作為行政區(qū)的揚州、泰州已不存在,只有江都縣、泰縣,但揚州、泰州作為地名一直沿用?!度龂尽の簳窏l“孫權(quán)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睙o法證明“海陵”一定是縣名?!度龂尽菚贰皡吾纷侄ü?,廣陵海陵人也,為郡縣吏,避亂南渡”條之“海陵”雖然是縣名,但時間在東漢而不是三國,呂岱生于東漢桓帝延熹四年(161),三國鼎立時已近耳順之年?!度龂尽菚侵鱾鳌吩疲骸俺?,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quán)所略,征令內(nèi)移。民轉(zhuǎn)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余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唯有皖城。”這個“初”,指的是建安十四年(209),見《三國志·魏書·蔣濟傳》:“建安十三年,孫權(quán)率眾圍合肥……明年,(濟)使于譙,太祖問濟曰:‘……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濟對曰‘……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娌粡?,而江淮間十余萬眾皆驚走吳。”《宋書·州郡志》亦云:“三國時,江淮為戰(zhàn)爭之地,其間不居者各數(shù)百里。此諸縣并在江北淮南,虛其地,無復(fù)民戶。吳平,民各還本,故復(fù)立焉?!薄端螘ぶ菘ぶ尽妨谐龅摹叭龂鴷r廢”的海陵及射陽、高郵、江都、鹽城等縣,無疑與此種情況有關(guān)。魏黃初六年(225),魏文帝至江淮,只能“行幸廣陵故城”,見《三國志·魏書·文帝紀(jì)》;《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說,吳五鳳二年(255),才“使衛(wèi)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可見幾十年間廣陵一直無城無守,十分荒涼。廣陵附近的海陵縣情況如何雖未見記載,但作為海陵縣隸屬于的廣陵郡都已荒廢,海陵縣因荒廢而不成為一級行政建制是必然的。到目前為止,泰州一帶出土的文物既有漢代的,也有晉代的,唯獨沒有三國時的,正是三國時海陵縣縣城荒蕪、人煙稀少的反映。這些情況可以作為三國時海陵縣廢的間接證據(jù),這個“廢”是因戰(zhàn)亂而自行荒廢,不是由上級的行政命令如撤銷、合并之類而廢置?!兜拦馓┲葜尽返日f三國時海陵縣廢并不錯。
《泰州新志刊謬》的記載
《泰州新志刊謬》認(rèn)為《道光泰州志》錯誤,關(guān)鍵在于它對《宋書》的理解跟《道光泰州志》不同?!端螘贰昂A炅睢龂鴷r廢”這段話可以有兩種句讀、兩種理解:一種就是如中華書局版《宋書》那樣(這也是《泰州新志刊謬》的主張);另一種是將“海陵”與“令”點斷:“海陵。令。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廣陵,三國時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边@樣的句讀、理解,海陵縣三國時當(dāng)然是廢去了,而依前一種句讀,可以理解為廢去的只是海陵令,即所謂“令廢縣不廢”。但《泰州新志刊謬》的理解顯然是不對的?!端螘ぶ菘ぶ尽返捏w例是各行政區(qū)的名稱必與該行政區(qū)長官的官階相連,由官階說明行政區(qū)的級別。例如,跟刺史相連的為州,跟太守相連的為郡,跟令相連的為縣。行政區(qū)名稱以下所有內(nèi)容,官階、建置等,均是對該行政區(qū)所作的說明?!傲?、僑立、復(fù)立、并、廢、屬”等,是以行政區(qū)為對象說的,跟“刺史、太守、令”等無關(guān)。否則“海陵令”“屬臨淮”“屬廣陵”,以人與行政建制構(gòu)成上下屬關(guān)系,殊為不通。不少讀史的人,包括中華書局版《宋書》的點校者,都沒有理解《宋書·州郡志》的體例,誤把“海陵令”作為一個詞、一個概念了。再說,如三國時僅僅廢去海陵令而海陵縣得到保留,幾十年間沒有行政長官的情況下,又如何行使行政權(quán),如何成為一級行政建制呢?顯而易見,兩種句讀,將“海陵”與“令”斷開是對的,而將它們看成一個專有名詞是不對的。今天講述泰州的歷史,涉及海陵縣時應(yīng)明確地說,東漢末年以后它就荒廢了,魏、吳都沒有設(shè)官管理,三國時期在行政建置上沒有海陵縣,直到西晉太康元年(280)平吳后才重新設(shè)置。
讀書必先明句讀,《宋書·州郡志》“海陵”的句讀,可以算作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