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標
提要:買不到高收益理財產品怎么辦?辦法有兩個:要么提高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更高風險的產品;要么降低投資預期,選擇保本但收益率更低的產品。
很多人都習慣于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以前,這些產品的收益率比較高,也比較穩(wěn)健,選擇起來很簡單,看收益率高低和期限長短就行了??勺罱欢螘r間,這樣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少,收益率低就算了,期限還都比較短,加上等待期,實際的收益率就更低了。
造成理財產品收益率低,期限短的原因在于:一是資產新規(guī)實施后,要求銀行不能再對理財產品實施剛性兌付,老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少,在今年年底將全面退出市場;二是銀行出于資金成本的考慮,也不太愿意再給這類理財產品高收益了。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辦法只有兩個。
第一是提高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更高風險的產品。目前,銀行主推的是凈值型理財產品,其中絕大部分屬于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的范圍與原來的理財產品差不多,只不過在計算凈值時,與原來的產品有所不同。老的理財產品大多采取的是攤余成本法,凈值與市場的波動無關。凈值型理財產品主要采取的是市價法計算凈值,由于價格的波動,會導致凈值的波動,甚至可能在某一段時間內會出現(xiàn)凈值下跌的情況。毫無疑問,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風險要高于老的理財產品。前一段時間,受債券價格下跌的影響,數(shù)百只凈值型產品出現(xiàn)了投資虧損,這就是風險。在投資凈值型產品前,一定要注意看一下產品的投資方向,有些產品會有一定比例的資金可以投資股市,這類產品的風險會更高一些。除了凈值型產品外,債券基金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特別是純債基金,風險與凈值型理財產品差不多,又不收業(yè)績提成,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第二是降低收益預期。如果無法承受小幅虧損的風險,就只能降低收益預期,選擇更保守的產品。比如,現(xiàn)在還有3個月或半年的傳統(tǒng)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8%左右,可以先買著,享受最后的保本保收益時光。一些銀行還有大額存單業(yè)務,如果能買到3年期、利率在4%左右的大額存單,一定要珍惜機會,將來很難再碰到了。有的銀行只有2年期及以下期限的大額存單,最高利率在3.1%~3.2%左右,實在有點太低了,還不如一些銀行發(fā)行的現(xiàn)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高,流動性也要差一些。在這種情況下,買現(xiàn)金管理類產品也是一種選擇。目前,浦發(fā)銀行、上海銀行的現(xiàn)金管理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仍能達到3.3%,高于多數(shù)銀行的2年期大額存單利率。
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推動利率逐步市場化。未來,利率下行的趨勢不可阻擋,再像以前那樣“躺賺”的情況不會發(fā)生了。隨著利率的下行,越來越多的人會適度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如果你不滿足與每年只能獲得2%~3%的收益率,那么就要從新的凈值型產品入市,了解產品的特性和風險,學會與風險共存的方法,以期獲得更高的理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