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富彪,張志廣,廖尚宇,梁家志,計 樂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云浮 5273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屬于臨床上的危重癥,是一種心電圖存在典型ST段抬高、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升高并存在動態(tài)演變的急性心肌梗死,該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術是治療STEMI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血管閉塞,并且存在較大血栓負荷,因此在行急診PCI術后易出現(xiàn)慢血流乃至無復流現(xiàn)象[2]。有研究表明,在PCI術中應用抽吸血栓術,可有效降低該類患者無復流發(fā)生率[3],球囊預擴張可降低術后血管閉塞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fā)生率[4]。本研究對84例行PCI術治療的STEMI患者術前分別給予血栓預抽吸和球囊預擴張,分析其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84例2016年6月—2018年3月間在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納入研究,所有納入患者均為左冠脈急性閉塞病變,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了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隨即進行急診冠脈造影,明確患者冠脈病變情況。試驗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40~81歲,平均(61.47±10.34)歲。對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43~82歲,平均(60.91±10.5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我院確診為STEMI者;(2)無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治療禁忌癥者;(3)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術前處于休克狀態(tài)者;(2)術前行心肺復蘇治療者;(3)存在疾病者。
術前準備:所有患者術前均給予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60684,國藥準字:j20171021)300 mg與替格瑞洛(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180 mg,以及100 U/kg普通肝素。治療方法:經(jīng)橈動脈行急診冠脈造影,明確病變后立即進行急診PCI術治療。(1)對照組:通過指引導管將0.014導絲送至罪犯血管遠端,隨后通過導絲將2.5mm×20mm預擴球囊送至罪犯血管病變近端,連接壓力泵,以6~8個標準大氣壓進行預擴張,之后負壓撤出球囊,再次造影明確冠脈再通情況。冠脈復流后再根據(jù)冠脈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涂層支架。(2)試驗組:與對照組相同,通過指引導管將0.014導絲送至罪犯血管遠端,隨后通過導絲將血栓抽吸導管送至罪犯血管病變近端,于導管尾端連接注射器,在持續(xù)負壓下將導管送至距閉塞端3~5 cm處,之后負壓撤出導管,再次造影明確冠脈再通情況。冠脈復流后再根據(jù)冠脈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涂層支架。
記錄兩組造影結束至冠脈開通時間、X線曝光總劑量、手術總時長、90min心電圖ST段完全回落(心電圖ST段回落≥70%)率以及術后30min心絞痛緩解(患者自我感覺心絞痛疼痛癥狀較術前明顯緩解)率。
抽取患者靜脈血液3 ml于有分離膠的真空管中,以4 000 r/min離心10 min,采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日立牌7600型)檢測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鈣蛋白T(cTnT)水平(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ACCESS2型)。
對患者進行為期12個月的術后隨訪,統(tǒng)計隨訪期間兩組出現(xiàn)再發(fā)心絞痛、心源性與非心源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
將研究收集所得數(shù)據(jù)導入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經(jīng)PCI術,冠脈再通率與術后存活率均為100%。
造影結束至冠脈開通時間試驗組略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試驗組術中X線曝光總劑量要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手術總時長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術后30 min心絞痛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90 min心電圖ST段完全回落率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CK-MB、cTnT兩項心肌損傷標志物指標峰值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肌損傷標志物峰值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心肌損傷標志物峰值情況比較(±s)
組別試驗組(n=42)對照組(n=42)tP CK-MB(U/L)145.18±52.39 181.57±62.42 2.894 0.000 cTnT(μg/L)5.35±1.93 8.44±2.26 6.738 0.000
術后6個月與12個月試驗組MACE發(fā)生率均略微低于對照組,但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術后隨訪兩組患者MACE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STEMI是在冠脈斑塊損傷的基礎上誘發(fā)的急性閉塞性血栓,該病發(fā)病的主要機制是冠脈斑塊破裂,繼而形成血栓,導致急性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在疾病早期對患者進行持續(xù)的心肌再灌注可縮小患者心肌梗死面積,改善患者預后,PCI術是目前治療STEMI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同樣存在一些不足之處[5]。PCI術后慢血流或無復流是該方法治療STEMI后一種較為常見癥狀,有研究證實[6],慢血流與無復流的發(fā)生使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患者一旦發(fā)生該類并發(fā)癥,將出現(xiàn)心功能下降、惡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目前研究顯示[7],無復流的主要發(fā)生機制為一下幾點:(1)再灌注時引起了心肌纖維收縮、腫脹;(2)內(nèi)皮細胞損傷,血小板和中線粒細胞的聚集所引起的管腔狹窄;(3)冠脈微循環(huán)損傷的易感性;(4)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微小血管阻塞,其中破裂的斑塊所釋放的物質(zhì)將引起內(nèi)皮細胞收縮,進一步增加微循環(huán)障礙。
史方堃的研究表明[8],球囊預擴張可擴張血管,有效治療動脈狹窄,并且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血栓抽吸也是臨床上用于減少STEMI患者罪犯血管內(nèi)血栓的常用方式。本研究分別于PCI術前對患者進行兩種方式的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X線曝光總劑量要低于對照組,同時手術總時長也明顯短于對照組;試驗組術后30min心絞痛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者提示于術前行血栓預抽吸能夠有效降低患者X線曝光時間,減少X線對患者的損傷,并且有利于患者心絞痛的恢復。
心肌損傷標志物主要存在與心肌組織中,是臨床上檢測心肌損傷、估計梗死范圍的常用指標。CK-MB主要位于心肌中,當心肌壞死后大量的CK-MB釋放進入外周血中。cTnT是近些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心肌損傷物質(zhì),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度,當患者出現(xiàn)心肌方面疾病時其水平將迅速升高。本研究對兩種心肌損傷標志物峰值水平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兩項物指標峰值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對照組患者心肌損傷較試驗組更加嚴重,即血栓預抽吸有助于患者心肌的保護。
對兩組患者的隨訪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6個月與12個月MACE的發(fā)生率要略微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血栓預抽吸不增加患者MACE發(fā)生率,且能適當降低。
綜上所述,PCI術前先行血栓預抽吸能夠減少患者X線曝光時間、緩解疼痛,減輕患者心肌損傷,減少MACE發(fā)生,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