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珍 何鵬
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的必備能力,也是培智語文教學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之一。而復述作為口語表達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學生的日常溝通與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復述能力往往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質量。在此,將針對培智學生語文學習中復述能力偏弱的現(xiàn)象提出培養(yǎng)建議,以期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一、循序漸進,夯實復述基礎
對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具體來說,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比較弱,學習態(tài)度尚未形成,此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先練習簡單實用的長短句,在熟練之后再逐漸加深難度[1]。以自編課文《我的學?!窞槔?。在復述學習的起始階段,只要求學生復述單句,內(nèi)容為“我的學校是杭州市某某區(qū)某某學?!薄T诙鄶?shù)學生都能完成單句的復述后,再加大難度,將內(nèi)容擴充為多句。仍以上述主題為例,擴充后的多句為“我的學校是杭州市某某區(qū)某某學校,我現(xiàn)在讀二年級,我愛我的學?!薄S蓡尉溥^渡到多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復述練習的難度,并強調(diào)早練習、多練習,這樣才能將認知學習與復述技能的訓練有效結合起來。在學生進入中高年級之后,復述難度還應進一步提升,過渡到對句段和全文的復述練習。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句段和全文的復述訓練中,應該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關鍵句段,鼓勵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不必完全照搬課文原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復述過程中的自主性和概括性。
二、填充訓練,搭建復述支架
在學生逐漸熟悉單句復述訓練之后,教師應通過語句的補充訓練增加難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以低年級課文《認識常見的蔬菜》為例,課文內(nèi)容為:菜場里的蔬菜真多啊!有紫紫的茄子,有紅紅的西紅柿,有白白的蘿卜,還有綠綠的青菜。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句話,但是復述這一內(nèi)容對于二年級的培智學生來說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在學生逐漸熟悉課文內(nèi)容后,隱去一些關鍵詞,讓學生獨立補充語句,作為復述的過渡訓練。如將《認識常見的蔬菜》課文內(nèi)容設計成如下練習:菜場里的(? )真多??!有紫紫的(? ),有紅紅的(? ),有白白的(? ),還有綠綠的(? )。
語句補充不僅適合于低年級學生,也適合于高年級學生。在學習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時,課文填空可以讓學生在練習復述的同時熟記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運用美的能力。以高年級課文《荷花》為例,課文描述荷葉和荷花姿態(tài)的語句形象生動,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上文的畫線部分為描寫荷葉和荷花的精華語句,教師可以將其設計為填充的形式,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通過日積月累的填空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得到了不斷提升。
三、思維導圖,理清復述思路
很多學生在復述時容易出現(xiàn)思路混亂、表達不流暢的問題,根本原因往往在于學生不清楚課文脈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梳理課文脈絡,利用圖片或概括性的文字構建課文的內(nèi)容體系,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從而提高學生復述練習的效率[2]。
如低年級課文《棉花姑娘》主要講述棉花姑娘生病了,是因為葉子上有許多蚜蟲,她希望找人幫她治病。棉花姑娘希望燕子幫她捉害蟲,可是燕子說自己只能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飛來了,可是啄木鳥只能捉樹干里的害蟲。青蛙跳來了,可是青蛙只會捉田里的害蟲。最后,飛來了一群七星瓢蟲,它們幫助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文中出現(xiàn)的小動物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架構內(nèi)容體系,通過視覺化的提示,給學生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見圖1)。
四、生活情境,泛化復述運用
當教學與生活情境相結合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學習動力。因此,教師要及時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找到更多的表達支點,同時豐富和個性化復述內(nèi)容[3]。以學校組織的春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先示范如何將春游的整個過程具體生動地敘說出來,然后讓學生嘗試復述春游的過程。教師的示范如下。
4月30日這天,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去春游,春游的地點在杭州動物園。(第一段引導學生能夠描述時間、地點、事件)
8點鐘左右,春游大巴來了,我們班乘坐的是2號車。到了杭州動物園,我們有序排隊下車。(第二段引導學生能描述上下車的過程)
春游活動開始了,我們班首先參觀了金魚館。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金魚,非常有趣。然后,我們觀看了雜技表演。接著,我們繼續(xù)參觀動物園,看到了很多動物,有老虎、獅子、黑熊、斑馬、孔雀……(第三段引導學生描述參觀的過程)
教師示范的意義在于讓學生明白如何分段復述事件的過程,使復述更加有條理、有層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表達內(nèi)容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如對于一部分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要鼓勵其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必刻意模仿教師的說法。
培養(yǎng)復述能力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其溝通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引導與訓練,不同學生的復述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將進一步增強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并由課堂延伸至生活中,促進學生獨立交流與溝通能力的提升,提高社交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星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復述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刊,2018(11):17-18.
[2]張良景.重視故事復述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8(5):59-60.
[3]李觀蓮.課文復述:語文教學的制勝法寶[J].教書育人,2018(11):72-73.
(責任編輯? ?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