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觀的、具體可感的事物。在小學寫字教學中,教師巧妙運用形象思維將抽象的書法術語形象化為“脊柱挺立”“目光遠眺”“昂首挺胸”等,讓學生易于理解,便于記憶,可有效糾正學生書寫中的錯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對此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形象思維;直觀;寫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9-0009-0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寫一手好字,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并非易事。傳統(tǒng)的寫字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diào)“頓筆、回鋒、內(nèi)收外放、上緊下松”等專業(yè)術語,對于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容易理解。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觀的、具體可感的事物。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運用形象思維將抽象的書法術語形象化,小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并記憶,同時,教師還可有效糾正學生書寫中的錯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脊柱挺立
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是橫平豎直,然而,由于不良書寫習慣的影響,許多小學生很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書寫帶有中豎筆畫的字時,往往容易左歪右斜。筆者指著一個學生書寫的“中”字中歪歪斜斜的中豎說:“字如其人,漢字的結(jié)構(gòu)同人體的結(jié)構(gòu)相似。漢字的中豎就好比人的脊梁骨,必須正直挺立,人才顯得精神抖擻。如果左右歪斜,字就東倒西歪、站立不穩(wěn),就像一個站立不穩(wěn)的醉漢?!敝?,筆者讓該生做了一個上身傾斜的站立動作,沒過多久,該生就覺得難受了。筆者趁熱打鐵,讓該生再次書寫“中”字,這次,該生再也不敢大意,把中豎寫得筆直筆直的。
二、目光遠眺
“橫”是漢字中一道極為常用的筆畫。寫好橫畫對寫好漢字極為重要。橫有長橫、短橫之分。由于人的視覺錯覺,橫畫不能寫成水平,而應寫成左低右高、略微向右上傾斜,收筆時稍微向下頓一下筆,使筆畫變重些,這樣看起來才顯得平穩(wěn)。所以,人們常說的“橫平豎直”中的“橫平”,不是指絕對的水平,而是要求看上去感覺平穩(wěn)??墒牵簧傩W生寫橫畫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橫畫水平或者橫畫低垂的錯誤。盡管教師一再提醒,學生就是難以糾正。筆者對學生說:“橫畫好比人的眼神。當橫畫水平時,目光呆滯,像一個傻瓜;當橫畫低垂時,無精打采,像一個罪犯;當橫畫微微上揚時,精神抖擻,像一個戰(zhàn)士。你愿意做傻瓜、罪犯,還是戰(zhàn)士?”學生當然愿意做戰(zhàn)士。經(jīng)過如此描述,學生牢牢記住了:橫畫要像一個戰(zhàn)士的眼神,微微上揚,給人精神抖擻的感覺,否則,就會給人一種無精打采、垂頭喪氣的感覺。
三、昂首挺胸
漢字雖然名為方塊字,實際上并不方正,而是高低錯落,長短參差。正如王羲之所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珠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齊,邊不是書,但得點畫耳。”可是,許多小學生寫的字齊頭齊腳,像一塊四四方方的豆腐干。字如其人,一個人只有昂首挺胸,才能精神抖擻、意氣風發(fā)。因此,書寫時必須做到高位起筆。當然,上方是橫畫的字除外,如“不、王、平”等。首筆是點的字,如“方、主”等,要做到首點高昂。帶有中豎的字,如“中、?!钡?,要中豎高昂。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以右邊的部首為主。筆者看到一個學生寫的“鐘”字首撇和懸針豎的起筆高度齊平,便指著這個字說:“金字旁的撇的起筆好比人的肩膀,懸針豎的起筆好比人的頭部。如果撇的起筆和懸針豎的起筆高度齊平,就像人的頭縮到脖子里去了,像一個縮頭烏龜?!蓖瑫r叫他做一個縮頭的動作,他自己也覺得滑稽可笑。在筆者的指導下,該生把原來懸針豎的起筆高度增加了一點,這個字立刻活了起來,就像一個人瞬間變得昂首挺胸,精神抖擻。
四、謙讓有禮
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謙讓有禮,才能和睦相處。如果你爭我搶,必然矛盾重重。做人的道理同樣適合指導學生書寫。小學生書寫時,往往不會全盤考慮,不知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如何避讓穿插,寫出來的字要么是左大右小,要么是左右擁擠,相互打架。一個學生書寫“槍”時,左邊的木字旁占位很大,擠占了右部的位置,右部的“倉”字的捺畫本來該寫得很伸展,由于位置不夠,只能夠縮手縮腳,委曲求全。筆者對這個學生說:“當一個人獨坐板凳時,手腳可以自由伸展,隨意活動。當兩個人同坐一張板凳時,內(nèi)側(cè)的手腳就要向內(nèi)收縮一下,給對方讓點位置。只有謙讓有禮,兩個人才能和諧相處。”筆者指著他的“槍”字接著說:“所以,木字旁的右邊的筆畫要收縮避讓一下,給右邊的‘倉留些位置。右邊的‘倉,也要撇收捺放,相互謙讓?!闭f完,筆者給他寫了個范字,并且故意強化了內(nèi)收外放。這個學生仿照范字,重新寫了一個“槍”,完全改正了先前的毛病,真正做到了避讓穿插,伸展自如。
五、相互關愛
小學生寫字,很少顧及筆畫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如寫“四點底”,學生會隨便點四個點,方向一致,大小也差不多,死板而雷同,毫無美感可言。有位教師這樣指導學生:“這四個點就像一家人外出旅游,媽媽走在前面,兩個小孩走在中間,爸爸走在最后。媽媽回頭呼喚,爸爸應聲回答,一家人其樂融融?!边@位教師寓枯燥的知識于生動有趣的畫面之中。今后學生在寫帶有“四點底”的字時,腦海里自然就會出現(xiàn)一家四口人外出旅游的畫面,輕松掌握了“四點底”的書寫要領。還有不少學生寫口字旁時,平平正正,除了個頭比獨體字“口”略小外,兩者外形沒有任何區(qū)別。筆者是這樣指導學生的:“口字在做偏旁時,外表要嚴重變形,幾乎由梯形變成一個倒放的三角形。此外,橫畫上揚的角度更加明顯,對準右部第一個筆畫的起點,好比一個小孩仰頭看著自己的媽媽。” 此后,大部分學生寫字時,都能有意識地顧及筆畫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避免了筆畫之間、部首之間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
六、慈母抱子
學生初學書法時,很少能注意到筆畫之間的收放關系,往往大小比例失調(diào)。一位學生寫“起”字時,“己”部寫得過大,而平捺短小,比例不協(xié)調(diào),給人一種壓抑之感。筆者這樣指導學生:“平捺好比母親的手臂,右邊的‘己部好比母親手中抱著的孩子。如果大手抱小孩,就很輕松。如果小手抱大孩,感覺就很疲憊。”學生很快明白:“己”部要寫得瘦小,平捺要伸展,并且要向里靠一靠,使字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密。
七、右腳站立
學生在寫帶有“口字底”和“國字框”的字時,喜歡把左右兩豎的長度寫得一模一樣,毫無變化,感覺十分呆板。筆者先給學生寫一個規(guī)范的“回”字,接著說:“一個人站立或行走時,會將身體重心放在一只腳上。同樣的道理,寫‘回字時,也要把一只腳伸出來。一方面避免了左右兩豎的雷同,更重要的是另一只腳(右腳)支撐有力,增加字的穩(wěn)定感?!睂W生在寫帶有豎(豎鉤)和捺畫的字如“垠”時,容易把捺畫寫得很低,導致捺畫和豎畫底部齊平。筆者這樣啟發(fā)學生:“這個豎提好比人的左腿,要支撐有力,捺畫好比踢出去的右腿。既然右腿踢出去了,就不能和站立的左腿高度一樣,這樣有一種動態(tài)美?!闭f完,讓學生做一個右腿踢出去的動作,觀察兩條腿的高度。如此,學生記住了豎提和捺畫這兩個筆畫高度的差異。
八、腰背挺直
許多學生不明白“豎鉤挺直”的含義,在書寫帶有豎鉤的字時,如“利”字,常常把豎鉤寫成向右微微彎曲的弧線,大大削弱了漢字的美感。筆者這樣指導學生:“豎鉤好比一個側(cè)身站立的人,他有三種形態(tài):一種是站得筆直,一種是腰背挺直,還有一種是彎腰駝背?!惫P者隨即做出三種身體動作,讓學生說出哪種姿勢最有精神,很顯然,腰背挺直的姿勢最有精神。然后,筆者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豎鉤屬于哪種形態(tài)。通過比較三種站立的姿勢,學生明白了書寫豎鉤時要做到腰背挺直的原因。這樣,學生在后面的書寫中就掌握了要領。
九、左右對稱
對比、變化是藝術的生命,同時對比、變化建立在對稱、均衡的基礎之上。對稱和均衡便是美學專家口中的形式美。對稱美和均衡美在生活或大自然中無處不在。如人體的四肢、蝴蝶的翅膀、天安門城樓。書寫漢字做到左右對稱均衡,才符合人的審美觀,給人以美的享受。小學生在書寫時,常常忽視這一點,如寫“不”字,撇畫很長,而反捺又短又高,左右嚴重失衡。有位教師先伸出左手做了一個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然后又伸出右手做了一個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告訴學生,這叫左右對稱,給人以美感。接著,她左手做了一個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右手做了一個斷手臂的動作。告訴學生,這叫左右失衡,非常難看。所以“不”字的撇和反捺要寫得左右對稱才好看。這位教師給學生寫了一個范字,并用虛線畫了條輔助線,學生一目了然。學生照著教師的范字重新寫了個“不”字,做到了左右對稱,十分美觀。
十、身短腿長
學生書寫時,由于沒有整體概念,不知道先緊后松,往往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以至于后面的筆畫只能占很小的位置。一個學生寫“宇”字時,由于寶蓋頭和兩橫的站位太大,擠占了豎彎鉤的位置,豎彎鉤只能寫得短短的,顯得頭重腳輕,搖搖欲墜。筆者指著他的“宇”字說:“漢字的結(jié)構(gòu)如同人的結(jié)構(gòu)。以橫和豎彎鉤的交點為界,上面部分好比人的上半身,下面部分好比人的雙腿。身短腿長,構(gòu)成協(xié)調(diào)的美感。如果像武大郎那樣身長腿短,誰都覺得難看。你是愿意做身短腿長的芭蕾舞演員,還是愿意做身長腿短的武大郎呢?”學生當然愿意做身材優(yōu)美的芭蕾舞演員。筆者接著說:“既然愿意做身材優(yōu)美的芭蕾舞演員,那么書寫時,就要寶蓋頭和兩橫的占位不要太大,給豎彎鉤留下足夠的伸展空間?!睂W生再次書寫“宇”字,注意了上緊下松,字的結(jié)構(gòu)十分勻稱。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形象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結(jié)構(gòu)特征,化抽象的講解于具體可感的動作和畫面之中,直觀形象,通俗易懂,學生學得興趣盎然。長期以來的書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巧妙運用形象思維糾正學生書寫中的錯誤,是一條提高學生書寫水平的捷徑。
[參考文獻]
[1]季重林.淺談有效的寫字指導[J].江蘇教育,2020(13):28-30.
[2]于彥民.牽好寫字教學的“牛鼻子”[J].江蘇教育,2019(85):64-66.
作者簡介:蔣遠義(1964— ),男,湖北枝江人,中小學高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