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明
[摘要]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使用的標準物質是一種已經(jīng)確定了具有一個或者多個足夠均勻特性值的物質,包括標準樣品、標準溶液、實物標準以及基準試劑等,在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本文對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標準物質購買、管理及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進一步提高標準物質的管理規(guī)范性,確保標準物質的正確使用,提高糧食質量檢驗檢測的準確性。
[關鍵詞]糧食質量檢驗;標準物質;購買;管理;使用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5
標準物質作為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的準確性量具,其主要特性為均勻性、穩(wěn)定性以及準確性,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起到關鍵作用,是糧食檢驗檢測活動中質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重視對其的購買、管理,以此提高標準物質的質量和準確性,確保糧食質量檢驗檢測活動的正常開展。
1 標準物質購買注意事項
1.1 確定標準物質分級
標準物質級別的劃分依據(jù)是其特性值準確度,不同級別的標準物質對于其均勻性、穩(wěn)定性以及用途等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將標準物質分為一級標準物質和二級標準物質[1]。一級標準物質是用來標定比它低一級的標準物質,或者用來校準高準確度的計量儀器,同時可以研究和評定標準方法。二級標準物質可以作為工作用標準物質直接使用,滿足一般檢驗檢測的分析需求,常被用于較低要求的日常檢驗檢測,可以作為現(xiàn)場方法的研究和評價標準。
1.2 選擇有證標準物質
在購買標準物質時要選擇有證標準物質,即附有證書的標準物質。有證標準物質的一種或者多種特性量值被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度確定,使得標準物質可溯源到準確復現(xiàn)的表示該特性值的測量單位,并且每一種認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給定置信水平的不確定度。在糧食檢驗檢測的過程中,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才能獲得相應的認定值或準確值,確認校準以及檢測結果的正確度,同時根據(jù)標準物質的使用表明檢測結果的計量溯源性。實物標準要選擇有證標準物質,并且要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yè)標準,要保證標準物質的合格性[2]。
1.3 注意標準物質組成和特性
在使用標準物質去檢測待測物質的某一個或者多個量值時,為了消除由于標準物質與待測物質之間的基體材質或者測量范圍不同所導致的系統(tǒng)影響,需要選擇與待測物質組成相似、特性相同的標準物質,以此提高檢測的準確性以及有效性。為此,在購買檢測用標準物質的時候,要結合待測物質的組成和特性,以及現(xiàn)階段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合理地選擇標準物質,盡可能選擇組成和特性相近的標準物質,減少檢測過程中出現(xiàn)的系統(tǒng)影響。
1.4 合理選擇標準物質最小取樣量
如果有證標準物質規(guī)定了最小取樣量,則在使用標準物質進行糧食檢驗檢測時,取樣量不能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取樣量。所以,在購買標準物質的時候要根據(jù)實驗室使用的檢測方法以及相關的檢測標準等,合理地選擇標準物質的最小取樣量,保證最小取樣量滿足檢測要求。
1.5 確定標準物質有效期及購買量
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人員在購買標準物質時,要與供應商確定所有標準物質的有效期限,并結合自身的日常檢測情況確定標準物質的使用量,以此保證購買的標準物質量滿足一定期限內(nèi)的檢測使用需求。同時,還要保證在標準物質有效期使用完,避免出現(xiàn)標準物質購買量不足或者過期的問題,給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影響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3]。
2 標準物質管理注意事項
2.1 建立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
在管理標準物質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標準物質在存儲和處置過程中受到污染或者損壞,并盡可能降低由于標準物質失效而造成檢測風險的概率,需要建立一個規(guī)范的標準物質管理制度,以此加強對標準物質的日常管理。這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標準物質和檢測設備出現(xiàn)的準確度下降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進而保證標準物質在使用過程中的準確性以及溯源性[4]。首先,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購買標準物質時要填寫相關的購買申請表,并在負責人審核批準后才可購買。其次,要做好標準物質的領取和使用記錄。標準物質的保管人員要將其領取時間、數(shù)量、庫存、領用人以及發(fā)放人等情況做好記錄,同時需要在標準物質使用記錄表上將標準物質的使用時間、人員、有效時間以及標準物質配置濃度等做明確的標記,確保標準物質的使用規(guī)范性與準確性。最后,標準物質需要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如果超出有效性或者因為保存不當而出現(xiàn)污染或者損壞情況,則需要及時予以銷毀,并嚴格填寫《標準物質銷毀登記表》[5],將銷毀標準物質的名稱、數(shù)量、銷毀方式以及負責人等具體信息記錄完整,做好相應的安全處置工作,以免對環(huán)境或者人體造成危害。
2.2 定期檢查標準物質使用情況
開展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工作的過程中,要想有效提高檢測工作的有效性與準確性,必須做好標準物質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對標準物質進行檢查。檢查的內(nèi)容包括標準物質的種類、級別、有效期、濃度、瓶號、數(shù)量以及存儲環(huán)境和保存方法等。一方面,檢查人員需要定期檢查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各個檢測項目所需的標準物質是否符合相應的檢測標準,同時需要按照標準物質證書上的規(guī)定合理地存儲標準物質,確保標準物質的質量。另一方面,標準物質檢查人員要在標準物質有效期的時間節(jié)點細致查看其是否過期,避免出現(xiàn)誤用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檢查人員要對標準物質進行期間核查,合理地制定核查計劃,編寫規(guī)范的核查規(guī)程,科學地開展標準物質檢查工作。
3 標準物質使用注意事項
3.1 驗證新購買的標準物質
在使用標準物質之前,檢測人員需要對新購買的標準物質進行全面的驗證,對照證書確認其運輸和保存環(huán)境是否滿足相關規(guī)定,如是否需要低溫保存,運輸包裹中是否配有降溫冰袋等[6]。同時,要對標準物質的名稱、數(shù)量、級別等一一進行確認,并檢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內(nèi),驗證完成以后方可按照規(guī)定對其進行保存或使用。
3.2 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標準物質
標準物質研制單位在制備標準物質的時候會根據(jù)其穩(wěn)定性研究數(shù)據(jù)、量值以及不確定度等,對標準物質的有效期進行確定,以此保證其使用性能良好,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工作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標準物質在有效期內(nèi),雖然部分儲量大、穩(wěn)定性周期長的標準物質在過期后也可以保證穩(wěn)定性,但是其實際穩(wěn)定性無法得到研制單位的保證,如果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人員仍然使用該標準物質開展相關檢測工作,則需要自行承擔一切檢測后果。
3.3 妥善保存開封后的標準物質
有些標準物質證書會對其使用方式進行規(guī)定,如應一次性用完或者安瓿瓶一經(jīng)打開應立即使用等,這類標準物質大多為不穩(wěn)定或者具有較高的量值準確度,在開封以后其量值容易發(fā)生超出不確定度范圍的變化,需要及時轉移、使用或者制成標準儲備溶液保存。而對于一些開封后可以重復使用的有證標準物質,檢測人員需要在取用標準物質以后及時封裝,并按照規(guī)定妥善保存,同時要注意取用標準物質時對使用工具的處理,以免對標準物質造成污染。
3.4 控制好標準物質的稀釋質量
標準物質的濃度和純度較高,通常需要進行稀釋后才可以使用。為此,檢測人員在使用標準物質的時候要控制好標準物質稀釋質量。一方面,要合理使用稀釋容器和稀釋溶劑,以免標準物質吸附或者溶出在容器中。另一方面,在稀釋標準物質時,應嚴格按照標準方法中規(guī)定的稀釋溶劑進行稀釋,并選擇經(jīng)校準后且符合精度和準確度要求的容器和計量器具等進行稀釋操作,確保稀釋后的標準物質滿足檢測時的使用需求。
4 結 論
總之,標準物質在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度和精度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在購買、管理以及使用等環(huán)節(jié)應加強對標準物質的質量控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管理流程,促進糧食檢驗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張亞冬.糧食質量檢驗檢測中標準物質購買、管理及使用注意事項淺析[J].黑龍江糧食,2018(6):43-45.
[2]彭晶,楊惠成.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內(nèi)部質量控制[J].食品界,2019(8):104.
[3]李道軍.淺談糧食檢驗中應注意的環(huán)節(jié)[J].農(nóng)家科技旬刊,2017(11):261.
[4]何娜.新時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糧食檢驗與儲糧質量監(jiān)管工作[J].食品安全導刊,2018(15):103.
[5]吳慶生,劉弘婕,寧波.新時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糧食檢驗與儲糧質量監(jiān)管工作[J].現(xiàn)代食品,2018(24):173-175.
[6]戴冠蘋,高敬銘,張紅云,等.ICP-MS和GFAAS測定糧食中鎘的對比研究[J].糧油食品科技,2018,26(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