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柯江
摘 ?要:對中考體育改革進行比較分析,探索課堂改革策略。從初中體育課堂組織模式、課堂教學內容、課堂評價標準三個方面,提出應對策略,為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提效和中考體育成績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考體育改革;體育課堂;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6-00-02
一、中考體育制度改革的分析
2019年成都市中考體育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分值提升至60分,考試內容變化,注重學生初中階段體育課堂的過程評價”。更側重于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技術和上肢力量的發(fā)展,注重形成性的過程評價。
(一)評價方式多元化,增設階段性測試
本次中考體育改革后,體育中考總分從原來的50分,增加到60分。新增加的10分,將體育與健康課學業(yè)評價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分別以6分和4分計入總成績。說明評價目標由統(tǒng)一考試向多元化的目標轉變,避免了“素質教育”走向“應試教育”,考什么練什么、集中強化突擊訓練的情況出現,更加注重學生日常體育課堂學習和身體素質提升。
(二)評價內容多樣化,增加選擇性內容
中考體育統(tǒng)一測試內容在原有基礎上,取消了坐位體前屈,新增加了球類(籃球、足球、排球)的三選一技能技術和上肢力量類(男生引體向上、女生斜身引體或是原地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的二選一測試內容。說明評價的指標由以前的耐力(長跑)、下肢力量(立定跳遠)、柔韌(坐位體前屈)三大類改革為運動技能、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耐力,更加多樣化,更注重運動參與和身體健康指標的達成,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評價方法精細化,增量過程性操作
將學生每學期的體育課成績和每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分別按照相應等級計入中考體育成績。以中考考試制度的形式,通過評價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來推進評價方法的精細化,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水平評價的精細化管理。這也再次表明中考體育對學生日常體育學科學習和基本身體素質提升的重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意識。
二、多措并舉下的體育課堂應對策略
中考體育改革,其實質是通過考試方式的變革,倒逼初中體育課堂進行教學改革,而課堂組織模式、課堂教學內容、課堂評價標準的改進是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采取“行政班和興趣班”相結合的組織模式
行政班是學校教務處根據學生管理需要,在學生入學之初按特定規(guī)則統(tǒng)一設置的班級形式。對于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以及中考體育改革后的上肢力量類內容,通過學生聯系緊密的行政班進行教學,既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情況和監(jiān)測學習進度,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學練活動的連續(xù)性。
興趣班是學校為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將學生按照運動專項(籃球、足球、排球)重新組合而成的教學班級。興趣班不但能夠優(yōu)化和重組教學資源,還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特長目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和達成教學目標。
行政班和興趣班相結合模式是根據初中體育課程的設置,從每周三節(jié)課中拿出一節(jié)課供興趣班教學。其中行政班教學仍舊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興趣班教學以年級為單位進行班級重新組合。例如:某校根據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情況,將十個班按三個班或是四個班分為一組,輪流進行興趣走班的教學(表1)。排課時將同組班級的興趣課安排在同一時間,再引導同組各班學生按照興趣特長重新組合。這樣既不會因為體育教師人數不足而無法開課,也不會影響教師正常教學任務和工作量安排。
(二)采取“教重點和課課練”相結合的內容形式
積極應對中考體育改革要從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以學生興趣和特長為教學重點,兼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入手,積極調整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并結合適宜的課課練內容,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推進,需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以提升學生基本素質和運動技能為目標,兼顧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梢杂秘S富多彩的“課課練”提升學生身體基本素質,以中考改革后的項目為重點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這樣既避免了純粹的應試教育,也起到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目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自主體育活動能力。
例如:將足球繞桿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那么在課課練的設計上就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相關足球技能進行練習。如:運球障礙跑,腳內側撥球比多等。同時教學中還要明確告知學生為何要進行這樣的“課課練”,這有利于在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運動技能鞏固和正遷移。
(三)采取“過程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課堂評價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時情意表現、完成情況和學習效果等的反饋活動,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效的直接呈現。其中,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學習情況的評價和反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學習的效率和完成的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而階段性評價是對學生某個學習階段學習成效的評價活動,這既能促進學生階段學習目標的達成,也能讓學生清楚自己該階段的學習成效,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體育健康行為。
中考改革要求將學生每學期的體育與健康課成績納入到中考成績中,那么就需要體育教師必須將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以期更加全面、客觀和準確地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可以從運動技能、身體素質、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和某個階段的及時評價(表2)。這不僅能起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效果,還能促進教師更加真實和客觀地評價學生,從而進一步提升評價結果的公信力和考試成績的權威性。
例如:在籃球行進間運球上籃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籃球教學內容分為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上籃、運球上籃、行進間運球上籃等五部分,而后對學生每項內容學習的情意表現和練習情況進行評價,以此形成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該項運動技能進行考評,形成運動技能的階段性評價。最后再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形成學生學期的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