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人文素養(yǎng)的引入屬于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發(fā)展方向,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養(yǎng)可以更好的強化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好的形成情感層面上的激發(fā),達到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目標。但是,因為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雖然可以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但是很難實現知識的創(chuàng)新應用。對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語文教育整體水平,本文簡要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希望可以借助本次研究為相關教育者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人文素養(yǎng)是教育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概念,同時也是近些年教育討論的熱點話題。在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期間,充分展現人文素養(yǎng)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意識以及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水平。對此,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顯著教育價值。
1.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狀
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方式都相對比較落后,這也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效果相對較差,整體教學效率比較低…。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及其提升具備顯著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求我國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注重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可以全面性發(fā)展[2]。但是,當前我國因為在應試教育方面的約束,導致整體教學理念相對落后,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整體教學有效率嚴重受挫。另外,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較低也是導致初中語文教學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當前的初中語文任課教師在個人人文素養(yǎng)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這也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自尊,認為在學生面前應當保持威嚴,導致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頻率較低,此時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靈活性。
2.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學策略
2.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
教材屬于語文教材的基礎內容,語文教學主要是以教材為線索進行。學生可以借助語文課堂的學習,感受我國文化內涵。借助對教材當中的文章閱讀實現知識的學習。教材當中的文章基本上都帶有人文精神,所以充分挖掘教材當匯總的人文精神內容,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對于生活與人生的思考。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文章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不斷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在《理想》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理想的內涵以及價值,還需要促使學生逐漸構建關于自身的實際理想,構建奮斗的建設目標,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2.2豐富課堂人文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fā)。在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處于絕對的主導性地位,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會遭受嚴重的打壓,采取單純的教學方式很難保障整體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意識也很難實現有效的培養(yǎng)。對此,在教學中便需要針對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需求,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最佳、最有趣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角度里阿卡納,教師可以豐富課堂的形式,借助環(huán)境的改善以及不同語言的刺激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僅在于口頭講解,同時也可以加入一些肢體活動、例如課文的表演,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3]。
2.3創(chuàng)新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枯燥乏味,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缺少積極性。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策略。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存在影響的因素非常多,其主要是以學生的個體知識以及同學之間的影響。對此,只有在不斷的豐富學生個體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意識與能力。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學生在知識內化期間,得到個人品質與言語能力的提升以及性格水平的完善。在潛移默化之間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水平。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力,促使學生逐漸感受語文知識的學習趣味[4]。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這一篇內容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借助角色板演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文章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文章內容擴編出一個情景劇,促使學生在表演期間感受人物的內心過程,感受童話藝術,同時發(fā)現生活當中的真善美與假丑惡。角色板演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情感,更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成長。
2.4培養(yǎng)人文意識生活化能力
在初中教育中作文屬于非常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關鍵。但是,因為寫作教學本身存在枯燥乏味的特征,所以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對此,為了更好的突顯人文意識,在教學期間可以充分應用生活元素,借助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為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5]。
例如,在人物描寫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可以先提出要求“每天可以在日記中記錄生活中的事情,尤其是對于一些感興趣、有感觸、好玩或記憶深刻的事情、人記錄下來”。每周可以選取3名學生的日記與同學分享。借助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激發(fā)與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以及端正生活中寫作態(tài)度、人文態(tài)度,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質的飛躍。
2.5突出現代化教學技術
現代化教學手段主要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以及有聲的口頭語言,為語文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語言,以音、形、義結合一體,促使教學中信息得到有效的傳遞,傳遞的效率、質量以及數量都會有明顯的增長[6]。在教學中可以借助現代化技術水平創(chuàng)建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促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象、直觀以及具體,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感官、視聽沖擊與吸引,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得到激發(fā)。應用有效的載體,可以促使學生感知文章中的情感,從而實現人格品質的建設。
在名著導瀆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育資源,促使學生通過對名著的閱讀,觀看電影以及相互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然后觀看電影,借助堅毅性格、英雄本色以及創(chuàng)造開拓精神形象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再例如,在《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教學期間,可以讓學生觀看《東京審判》,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意識到“鑄劍為犁”,從而記住歷史并珍惜和平。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人文素養(yǎng)的體現以及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從情感層面上實現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還可以從課堂氛圍、教學策略等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在教育期間教師需要全面掌握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針對學生學習狀況采取最佳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煥林,略談“部編本”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實施[J].好家長,201 7,20(67):118 118.
[2]吳音,部編版語文教材《雪孩子》的文本解讀[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3(8):105 106.
[3]陳秋梅,新教材新亮點——以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為例[J].課外語文,201 9,3(6):4445.
[4]于滿山,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J].考試周刊,2018,21(13):51 51.
[5]肖付彬,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6): 3435.
[6]馬先紅,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 7,14(5):233234.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zhèn)華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