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琴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財政分權極大的推動了經濟增長,但污染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問題加重。文章以2008年至2017年30個省市的人均SO2負擔強度、財政支出衡量的財政分權度、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比等主要指標,通過建立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來研究財政分權與產業(yè)結構對空氣污染的影響。結果表明財政分權加劇了空氣污染,而產業(yè)結構的升級有利于空氣質量的提高。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to a large extent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pollution problem and environmental disruption have been intensified. Based on annual data from 2008 to 2017,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Fisher-ADF model, and uses RE model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ir quality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enefits air quality on the contrary.
關鍵詞:財政分權;空氣污染;隨機效應模型
Key word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air pollution;RE model
中圖分類號:F812.2;X5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19-0068-02
0 ?引言
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中央收入時常達到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的50%左右,地方收支差額不斷擴大,甚至部分地區(qū)的支出是差額的2倍,這種不平衡嚴重依賴中央的轉移支付。隨著產業(yè)結構持續(xù)調整,各省市第三產業(yè)占GDP比重趨于合理,但仍與發(fā)達國家有一定差距。據(jù)《2018年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公報》,2018年空氣污染超標率達64.2%。在產業(yè)結構持續(xù)調整的過程中,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逐步替代粗放型,能耗低的產業(yè)不斷壯大,這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2018年我國工業(yè)占GDP比重仍占到31.7%。相較于2008的48.6%,第三產業(yè)增加值的占比已經達到59.7%。所以在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研究財政分權、產業(yè)結構與空氣污染的關系契合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主題,符合綠色經濟發(fā)展理念。
1 ?文獻綜述
在學術界,財政分權與環(huán)境污染之間的關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觀點認為財政分權對環(huán)境質量起著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Sigman(2007)[1]考察了47個國家的水污染情況,認為提高財政分權不會加劇河流污染。國內學者段龍龍和劉秀偉(2016)[2]利用STIRPAT模型發(fā)現(xiàn)財政分權形成的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不一定帶來空氣質量的惡化。另一種觀點認為財政分權與環(huán)境質量有明顯的反向關系。Barrett(1994)[3]的研究發(fā)現(xiàn),政府之間通過放低環(huán)境標準形成惡性競爭的現(xiàn)象,在這種環(huán)境下,財政分權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劉琦(2013)[4]表明財政分權加劇污染排污量,經濟增長會惡化環(huán)境質量。
2 ?實證分析
2.1 模型建立
為了檢驗SO2污染與財政分權、產業(yè)結構之間的關系,文章以2008-2017年的年度數(shù)據(jù)為基礎使用Stata15軟件,所構建的面板模型表達式為:
其中,下標i和t分別表示省份和年份,以SO2污染強度ln_pi為被解釋變量,以財政分權l(xiāng)n_fdc、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比ln_stru為核心解釋變量,以人均國民收入ln_pgdp、人口城市化ln_urban為控制變量,μit為隨機誤差項。這里將變量以對數(shù)的形式出現(xiàn),是出于構建穩(wěn)定序列的考慮,同時也能反映變量間的長期彈性關系。
2.2 多重共線性檢驗
在進行面板回歸分析之前,我們先利用stata15計算出各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值(VIF),來判斷變量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相較于標準值10,表3中模型的平均VIF值4,最大值7.03,證實不存在嚴重的多元共線性問題。
2.3 單整檢驗
ADF檢驗能有效判斷序列是否存在單位根,由于是我們是短面板數(shù)據(jù),為避免產生偽回歸問題,我們選擇了Fisher檢驗,結果如表4。
變量ln_pi ln_fdc ln_stru ln_urban的水平量在1%的顯著水平下p值均接近于1,這說明這幾個變量都不具備平穩(wěn)性的特征。dln_pi dln_fdc dln_stru dln_pgdp dln_urban分別代表相應變量的一階差分項,從表4可以看出它們的P值均接近于0.0000,故在1%的顯著水平下能拒絕原假設,認為變量ln_pi ln_fdc ln_stru ln_pgdp ?ln_urban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行協(xié)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