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紙媒大型專題報道,是新聞宣傳的重要途徑,是引領社會輿論、增強宣傳實效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媒體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有效方式。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入、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加速重構,紙媒的專題報道必須順應時代的變化,圍繞受眾需求,在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在精準上求突破,在制作上增力度。文章結合省級媒體和企業(yè)宣傳特點,以受眾反響較好的專題報道為例,就傳統(tǒng)紙媒專題報道的創(chuàng)新思路和創(chuàng)新方法進行簡述和說明,以期在融媒體時代制作出競爭力強、傳播力強的好新聞。
【關鍵詞】傳統(tǒng)紙媒;專題報道;創(chuàng)新路徑
傳統(tǒng)紙媒的大型專題報道指的是具有話題性、主題特色鮮明、針對特定時期或人物事件的報道,其內容包容性強、覆蓋面廣,具有明顯的深度特點。傳統(tǒng)紙媒在此類報道中,多以深入一線采風、大版面報道來提升和實現報道內容的傳播力和報道視覺的沖擊力,其新聞權威性、嚴肅性,也都是任何自媒體和普通新聞報道無可替代的。融媒體時代,受大眾閱讀習慣轉變,新聞傳播渠道、信息傳播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為適應新的傳播規(guī)律,滿足閱讀群體的新需求,紙媒的專題報道必須在加快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善于運用和發(fā)揮紙媒的載體優(yōu)勢,啟動“創(chuàng)新”引擎,把握“精準”目標,堅持內容為王原則,在內容的廣度、深度上發(fā)力,在貼近性、靈活性上做文章,使宣傳主題情景化展示、宣傳思想特色化呈現,讓專題報道動起來、活起來。
一、創(chuàng)新思維,內容為王,把握“高標準謀篇”
(一)創(chuàng)新是提高新聞傳播效果的必然途徑
創(chuàng)新是新聞傳播的動力之源、活力之源,是鞏固主流陣地、壯大主流輿論的必然要求。在強化融合意識、用戶意識、市場意識基礎上,更注重選題策劃、更注重打磨精品、更注重融合傳播、更注重社會效果的創(chuàng)新,才更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也只有這樣的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創(chuàng)作出更具影響力的新聞、制作出更具傳播力的專題報道。
專題報道要在創(chuàng)新上做文章。而創(chuàng)新的關鍵,首先是辦報人要追求一種新思維。這里所謂的新思維,就是指辦報人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一種重新組織和架構新聞選題、重新挖掘和整合新聞資源,以適應和滿足讀者本質需求的思維方式。法國學者福科曾說過:每一個時代的視野都是獨特的,與其他時代不同,這使得一個時代的人不可能用另一個時代的人的方式去思考。事實正是如此,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假如辦報人還一味固守著“編輯本位”的老路,不思變、不求變、不應變,一定會離實際、離群眾、離生活越來越遠,也必將會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時代里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二)內容生產力為紙媒帶來品牌與知名度
專題報道具有做精做深新聞的報道優(yōu)勢。內容永遠為王,自媒體快捷、海量的新聞,雖然能滿足人們一時的需要,但其具有新聞碎片化的先天不足。挖掘新聞背后發(fā)生的故事、新聞背后的真相,滿足人們在求知求新的基礎上對求精求深的欲望,為傳統(tǒng)紙媒做精做深新聞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這里所說的謀篇即策劃,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策劃是做好大型專題報道的基本前提,不論重大政策重大舉措的報道,還是民生責任、企業(yè)宣傳,在遇到重大專題報道時,尤其要把握好內容的定位和統(tǒng)籌,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完成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的舉措。
(山東科技報》作為農業(yè)科技類專業(yè)紙媒,既擔負著傳遞黨和政府重大政策、重大舉措的宣傳任務,也肩負著為基層百姓鼓與呼的民生責任,這些年在與市場磨合、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審時度勢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專題報道。這些有策劃有思想有目標有影響力的專題報道,不僅為宣傳主體在行業(yè)內建樹一流樹立了金字品牌,引來社會廣泛關注,而且成為山東科技報社自主探索出的經營之道、凝練出的宣傳特色,引發(fā)業(yè)內聚焦。在為山東省農信社深化改革暨省聯社成立十周年特別策劃(輝煌10年》大型專題報道時,充分考慮到一個金融“老大”十年的跨越發(fā)展和不俗實力,經過反復醞釀和修改,最終確定并策劃制作了包括綜述篇、改革篇、發(fā)展篇、支農篇、業(yè)務篇、服務篇、科技篇、文化篇在內的16版的《輝煌10年》專題,“十年改革創(chuàng)建一流”“十年圖志豪邁跨越”“十年躬耕沃土飄香”“十年一心普惠金融”“十年求索革‘芯發(fā)展”“十年同舟共贏未來”,等等,生動形象地勾畫出山東農信十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足跡,成為山東農信十年輝煌歷程的歷史濃縮。如果說(輝煌10年》是一個策劃面,那么這每一個“十年”便是一個個的策劃點。縱觀面與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點點相連,有事件描述、有故事呈現;有客觀還原、有情感流溢;有數據統(tǒng)計、有圖表示例??v觀整個報道,大道至簡,內容深刻而不失簡潔、嚴肅而不失活潑,真實直觀,系統(tǒng)全面,貼近讀者,版面視覺沖擊力倍增。該專題報道刊發(fā)后,業(yè)內外爭相談論,數字報點擊率一度過萬,該專題報道有如此大的社會反響,其內容生產功不可沒。
二、堅守精準,凝練特色,著力“體驗式布局”
(一)精,是精煉,是精品
專題報道能否成功,內容和方向確定后,新聞資源和編輯制作鏈上的精確、精心、精致必不可少。創(chuàng)新只有在“精”上下足功夫,才會出精品、有價值,才能吸引讀者、感動讀者、激勵讀者,才能引發(fā)讀者閱讀共鳴,增強傳播力和引導力。要做到“精”字,就需要對制作鏈上每一個創(chuàng)新點的深入思考和反復的向好的嘗試,在一次次思考與嘗試的交融磨合甚至碰撞中,讓創(chuàng)新的觀念升華、將創(chuàng)新的思想呈現??梢赃@樣說,一個專題報道,沒有一次概念和思想的提升,就算不上是一組好的專題報道。這種思考和嘗試,是建立在“走轉改”不斷積累、不斷挖掘和總結的基礎上,是以講好平凡人和普通故事為前提。只有將“從讀者中來,到讀者中去”的生動鮮活的故事突出特色創(chuàng)新,才能提煉出精品,才能讓精品釋放出深度、溫度和態(tài)度,才具有傳播價值。
(二)準,是定位準,是途徑準
社會發(fā)展的新趨勢及由此產生的讀者新需求是專題報道保持鮮活生命力的基礎,只有對這種新趨勢、新需求進行科學的研究和準確的把握,才能找準并設計好專題報道的定位并確定實施路徑。
在較長一段時間里,(山東科技報)圍繞國家金融新政以及目標客戶需求,展開了一系列專題報道的策劃與制作,個個亮點凸出,組組特色鮮明:圍繞改革發(fā)展,推出《闊步邁向新征程》;圍繞社會服務,推出《轉型創(chuàng)新強服務 砥礪奮進踏歌行》;針對新業(yè)務“智e購”商城上線,推出《“智”拓互聯網金融新未來》;圍繞賀新春,推出《過年啦》;圍繞“金紐帶”春天行動,推出《春天》系列《春天的問候》(春天的氣息》《聚力春天》等一組專題報道,相互對應的子欄目,如“記者走基層”“振士氣:捷報頻傳我們斗志昂揚”“揚正氣:分享經驗我們逐夢前行”“接地氣:精準營銷我們步伐鏗鏘”“展朝氣:目標之約我們共鑄精彩”,以及躍動的“有實力”“有魄力”“有動力”“有活力”等欄目,既張揚了服務正能量,又將讀者帶進蓬勃的春天,感受服務群體春天般的溫暖和熱情,為讀者帶來賞心悅目的新聞閱讀感受。
三、情景交融,結合有度,催生“互動式呈現”
傳統(tǒng)紙媒專題報道要引入入勝,除了定位和內容要求新求準外,表現形態(tài)上的新奇有趣也不可忽視。傳播學告訴我們,受眾更喜歡接受有趣的信息,專題報道的內容或稱之為題材,是可讀性的原發(fā)因素,具有先天品質的意義;它的表現形態(tài)是可讀性的續(xù)發(fā)因素,具有后天品質的意義。
在實現先天品質和后天品質完美結合的道路上,《山東科技報》進行了相對多元的結合文章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摸索出了讀者喜聞樂見的報道形式,構建了立體多元的宣傳新格局。
(一)長短結合聚焦新看點
長短結合,就是既要有長而深的大通訊、大制作,也要有短而精的豆腐塊、小清新,長短布局,錯落有致,形式各異,不拘一格。篇幅雖有長有短,但分量不分上下,在千余字通訊的反襯下,即使不足百字的“小人物”的夢想之言也毫不遜色,因為專題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看點,都獨立承擔著無可替代的報道使命。
(二)上下結合彰顯新價值
上下結合,就是找準大政方針與基層實踐的連接點,通過新聞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專題策劃的匠心獨運,讓小故事進射大思想、小人物涌流大情懷,讓帶著溫度的基層“活魚”烹制出美味的新聞大餐,讓新聞傳播力影響力更有價值。
(三)文圖結合培植新亮點
文圖結合,就是既要有評論、編前語編后話,增強厚重感和影響力,也要有以小見大、以精取勝的情景照片。尤其讀圖時代,傳統(tǒng)紙媒更應揚圖片之優(yōu)勢,不斷在創(chuàng)新和嘗試中挖掘圖片新的表現形式。
《山東科技報》在長期的專題報道制作中也逐步摸索出圖片表現新形式,并獲得了理想的制作效果和宣傳效果。簡單來講,既可以以兩三張情景照片或漫畫或剪紙等穿插在文章中,起點綴之效果;也可以采取“情景照片十說明”模式制作專題;還可以將六幅或八幅情景照片十簡單說明,串聯成情景組照,以講述一件事、一個故事等“小人書”“連續(xù)劇”式的表現形式,在有效彌補單張照片過于單調等不足的同時,我們一直追求的專題報道內容呈現的故事性得以倍增,從而讓受眾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取最多、最有用的信息,產生最深、最持久的記憶。-
參考文獻:
[1]胡晉瑜.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報道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年第1期.
[2]杜夢鶴.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報道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J].視聽,2015年第1期.
[3]袁晨晨.媒介融合背景下紙媒新聞報道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提升[J].傳播力研究,2018年第16期.
【作者簡介】孫華,山東科技報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