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飏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長空間卻越變越小;我們也總能聽到或看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攻擊性行為、缺乏同情心、膽小缺乏自信、過度依賴、自虐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天真的孩子產生這些難以理解的舉動?如何幫助幼兒改正這些不良習慣和現(xiàn)象,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我認為從家庭教育入手,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共同實施教育,不失為一條高效的教育途徑。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9-0266-01
新《綱要》健康領域的目標要求將:“身心和諧”放在首要位置,這更加明確了健康的真正含義:“健康”除了生理正常無病痛外還包括心理健康?,F(xiàn)代社會不斷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隱患,如社會危機和壓力所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工作中,家長一般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往往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遺傳、社會、家庭、學校及個體的偶然經歷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家庭環(huán)的影響則具有特殊的意義。
《綱要》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兒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積極配合顯得更為重要。當今的教育是師幼互動、親子互動教育,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單是幼兒園的事,如果幼兒園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這就必然使幼兒園教育力量大打折扣。作為家長,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夠的營養(yǎng),有穩(wěn)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導小孩參與社會交往,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多給小孩自由,讓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動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1.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為了使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我們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造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在這種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展?jié)撃埽纬山∪娜烁?。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應該是遵循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兒童的權益,把他們作為一個不斷發(fā)展的人來看待和教育。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生動活潑地學習,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同時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jù)幼兒的實際調整教學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幼兒都有成功的機會,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充滿關心、愛意、和諧的心理氛圍,老師要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并收集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過家長園地等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還利用來園接待時間和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典型的有心理問題的案例,通過家長學習、家教經驗交流、資料宣傳等,促進家長在教育觀念上實現(xiàn)很大的轉變,越來越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2.創(chuàng)建必要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
幼兒有強烈的交往需要及參加集體生活愿望,因此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社會生活。現(xiàn)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缺乏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而游戲活動改變了這一現(xiàn)象,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只有在游戲中,幼兒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感覺不到任何的壓力。游戲活動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樂地活動。將需要矯正或培養(yǎng)的心理品質與游戲的角色、規(guī)則、玩法、玩具結合起來,以逐步調整認知,編制幼兒樂于參與的系列游戲,游戲本身情節(jié)的趣味性、多變性、創(chuàng)造性會吸引幼兒參與并樂于接受游戲角色和規(guī)則約束,以情節(jié)、對話及動作序列培養(yǎng)幼兒交往技能,發(fā)展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并以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緩解幼兒緊張、焦慮恐懼,形成良好的情緒情感替代不良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
3.組建家園共育的教育環(huán)境
3.1?家園一致原則。幼兒心理不健康的產生原因多數(shù)來自家庭,因此要矯正幼兒的不健康心理,必須做到家園密切配合,而且在教育要求和方式上也盡可能采取一致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有益于幼兒行為的統(tǒng)一和人格的完整。
3.2?平等對待原則。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弊鹬赜變菏亲尳處煼艞夐L者的身份,改變幼兒聽命于教師的現(xiàn)象,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位幼兒。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共同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指導,重要的是在幼兒園和家庭中都要與幼兒建立平等的關系。這一關系的共同基礎是對孩子的尊重,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在家和在幼兒園中,家長和教師都是與他們平等的,真正體驗到家長和教師都是非常關心和愛護他們的。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家長和教師應該承認這種差異的存在,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家長和教師應該確立這樣的觀念,才能確保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發(fā)展。
3.3?言傳身教的原則。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模仿期,教師和家長正是孩子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因此,我們的言行經常在孩子的身上得以再現(xiàn)。假如教師和家長本身心理就不健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著操之過急的現(xiàn)象,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也產生問題。因此,想要孩子健康,我們自己必須健康。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面對孩子,教師和家長應慎于言行。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應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言行、正確的方法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樹立良好的家風,這對孩子健康的思想、良好的性格的形成,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做孩子的益友,學會贊美孩子,學會寬容孩子,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的孩子就會健康、茁壯地成長,真正成為能立足于現(xiàn)代社會的一代新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微的任務?!蓖ㄟ^良好的家園合作、溝通能讓家長理解老師、相信老師,減少家園間的負面摩擦,形成良性的家園教育循環(huán)。家園攜手共育,讓孩子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敢于學習、勇于探索,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素質,令孩子受益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