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
泡茶時先加茶葉還是先加水?相信很多人都是先加茶葉再沖水。但實際上,不同種類的綠茶各有“性格”—茶葉是蓬松還是緊實,是片狀還是條狀,是細(xì)還是粗,是輕還是重,都會影響茶水浸潤的速度—所以沖泡手法也應(yīng)有所不同。
出于美觀、方便的考慮,沖泡綠茶一般使用玻璃杯,不需要加蓋。選用適當(dāng)?shù)耐恫璺椒?,不僅可以讓茶與水充分交融,釋放出最醇美的味道與香氣,還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逐漸舒展的美好姿態(tài),可謂身心交融,一舉兩得。一般來說,綠茶的沖泡方法可分為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種。
上投法:先加水,后加茶。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茶葉與水緩緩接觸,這種情況下浸潤速度慢而溫和,可以避免茶因水溫過高而被燙壞。上投法多用于茶形纖細(xì)的名優(yōu)綠茶,如特級碧螺春、信陽毛尖等。它們一般全是芽頭或滿身披毫,不耐高溫。而松散型的茶,如龍井,因為會浮在水面不容易下沉,所以不宜使用上投法。
沖泡方法:先向杯中注入七分滿的沸水,等待數(shù)秒,待水溫降至90℃以下時再投茶。等茶葉幾乎都沉到水面以下后,輕輕轉(zhuǎn)動杯子,使杯中的茶湯均勻,稍后即可品飲。
中投法:先加水,后加茶,再加水。中投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水溫過高傷茶,影響香氣與口感;另一方面又能讓茶與水充分融合,充分釋放茶葉的味道。中投法對茶的要求不高,一般綠茶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沖泡。
沖泡方法:先將沸水注入杯中至約1/3處,等待數(shù)秒,待水溫降至90℃左右時,將茶葉投入杯中,稍稍轉(zhuǎn)動杯子,讓茶葉浸潤,再慢慢加入80℃~90℃的水至七分滿,稍后即可品飲。扁平型的龍井茶,使用浸潤泡的方法更易泡出色香味俱全的茶湯:先將適量茶葉投入茶杯,倒入少許90℃~95℃的水,稍浸泡后搖一搖,讓水與茶充分接觸,散發(fā)出香氣,此時適宜品香;再用85℃~90℃的水高沖至七分滿,稍后即可品茶。
下投法:先加茶,后加水。采用下投法,茶與水接觸更快,可以避免水溫下降過快的弊端,冬季尤其適用。下投法適合絕大部分茶葉,這些茶原料較成熟、外形沒有那么緊致,如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等。此外,下投法還適用于蓋碗、茶壺等器具泡茶。
沖泡方法:將茶葉投入杯中,加入80℃~90℃的水至七分滿,稍后即可品飲。
(摘自《生命時報》2020年5月12日,水云間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