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民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汝州 467500)
放化療是治療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方法,但無論是放療還是化療,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本研究用扶正抗瘤方輔治晚期肺癌取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平均(62.45±5.17)歲,Ⅲb 期29例、Ⅳ期13例,腦轉移13例、骨轉移10例、肝轉移7例、腎及腎上腺轉移6例、兩處器官及以上轉移6例;鱗癌19例、腺癌16例、腺鱗癌7例。觀察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齡平均(61.87±5.24)歲,Ⅲb 期 35 例、Ⅳ期 23例,鱗癌 30例、腺癌 18例、腺鱗癌10例,腦轉移17例、骨轉移14例、肝轉移12例、腎及腎上腺轉移7例、兩處器官及以上轉移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經(jīng)臨床和病理學診斷確診為晚期肺癌,PS評分小于等于3分,中醫(yī)辨證分型屬氣陰兩虛證??人蕴瞪?,或痰稀,咳聲低弱,氣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形瘦惡風,自汗或盜汗,口干少飲,舌質(zhì)紅或淡,脈細弱。
納入標準:①分期為Ⅲ、Ⅳ期;②預期存活時間大于6個月;③自愿接受治療;④年齡小于等于75歲。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損傷;②過敏體質(zhì);③嚴重精神疾?。虎軈⒓悠渌幬锱R床試驗而影響觀測結果;⑤非氣陰兩虛證。
兩組均予鹽酸吉西他濱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40310)1000mg/m2,靜脈滴注30min,1周1次,連續(xù)3周后休息1周,每4周重復1次,依據(jù)毒性反應相應減少劑量,共治療8周。
觀察組加用扶正抗瘤方。黃芪 20g,太子參20g,北沙參15g,麥冬20g,五味子10g,夏枯草15g,山慈菇9g,石見穿20g,貓爪草15g,浙貝母10g,桔梗10g,瓜蔞皮10g,甘草5g。余熱未清加蘆根、金銀花,陰虛熱盛加玄參、生地黃,咳甚痰中帶血加白茅根,潮熱、盜汗加炙鱉甲、青蒿。日1劑,水煎服,若有胃脘不適餐后服用,治療8周。
行胸部CT檢查,測定瘤體大小。測定外周血細胞免疫水平(CD3+、CD4+、CD8+、CD4+/CD8+)。ELISA法檢測血清IL-10、IL-6、IL-13水平。
根據(jù)《實體瘤RECIST評價標準》[1]評價標準,分完全(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CR為所有( 非淋巴結的) 靶病灶動脈期強化消失,并且所有原病理性淋巴結( 包括目標病灶和非目標病灶) 短徑均小于10 mm。PR為所有目標病灶的長徑總和減少大于等于30%。SD為基線病長徑總和有縮小但未達PR或有增加但未達PD。PD為所有目標病灶的長徑總和增加至少為20%,并且長徑總和增加的絕對值在5 mm以上,或者是出現(xiàn)新的病灶??傆行剩≧R)為CR加PR,控制率(DCR)為CR加上PR加SD。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s)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2 55.87±4.42 60.74±6.48 41.86±3.95 45.82±4.27 33.15±3.15 26.83±2.38 1.26±0.28 1.71±0.32觀察組 58 56.05±4.39 65.71±6.52 41.79±4.10 49.75±4.32 32.86±3.39 22.75±2.46 1.27±0.30 2.19±0.29 t 0.79 3.65 0.65 4.63 0.82 5.22 0.64 4.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IL-6(pg/mL) IL-10(pg/mL) IL-13(pg/mL)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2 72.65±6.13 64.56±4.76 93.25±11.32 84.62±8.41 284.14±23.85 186.67±18.69觀察組 58 72.81±5.87 56.11±4.82 92.83±10.67 73.53±9.72 283.85±24.33 120.52±14.56 t 0.65 4.47 0.93 4.71 1.05 5.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
兩組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質(zhì)量比較 (±s)
表5 兩組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質(zhì)量比較 (±s)
組別 例 中位生存期(d) 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照組 42 146.23±13.75 55.38±6.47觀察組 58 188.47±16.64 68.71±7.34 t 6.32 5.33 P<0.05 <0.05
中醫(yī)認為,晚期肺癌存在不同程度正氣虛弱,多為氣陰兩虛證型。屬本虛標實之證,氣虛陰虛為本,痰濁濕邪為標。治當益氣養(yǎng)陰,化痰軟堅[2]。扶正化瘤方中黃芪、太子參健脾補肺,北沙參、麥冬、五味子滋陰生津潤肺,夏枯草、貓爪草散結消腫、清熱止咳,山慈菇、浙貝母消癰散結、清熱化痰,石見穿善治痰喘、癰腫,桔梗開宣肺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
扶正抗瘤方輔治肺癌晚期可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