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霞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較好,總結(jié)如下。
共122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1例,對照組男39例,女22例;年齡27~65歲,平均(46.8±5.1)歲;十二指腸潰瘍42例,胃潰瘍19例;合并Hp感染28例。對照組男37例,女24例;年齡29~64歲,平均(46.1±5.3)歲;十二指腸潰瘍40例,胃潰瘍21例;合并Hp感染30例。
納入標準:①胃鏡檢查確診,符合《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建議》[1]標準;②胃潰瘍直徑3cm以內(nèi),十二指腸潰瘍直徑1cm以內(nèi)。
排除標準:①有消化道腫瘤;②有心肝腎肺等器質(zhì)性疾??;③近半年內(nèi)使用過非甾體抗炎藥。
兩組均用三聯(lián)療法。枸櫞酸鉍鉀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20098)0.3g,1日4次,餐前30min服用;阿莫西林膠囊(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44021518)0.5g,1日3次;奧美拉唑腸溶片(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871)20mg,1日1次,睡前服用。
觀察組加用黃連附子湯。附子4g,制香附8g,烏賊骨6g,陳皮6g,白芍12g,大棗12g,姜黃連12g,炒枳實10g,延胡索10g??诳嗉狱S芩10g,龍膽草10g;有黑便加地榆、側(cè)柏葉各8g,炮姜炭6g;疼痛甚加失笑散8g,丹參6g。水煎取汁200mL,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
用癥狀積分評價癥狀的改善情況,包括上腹痛、飽脹、噯氣、反酸,分值均為0~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治愈:癥狀消失,胃鏡顯示潰瘍愈合。顯效: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潰瘍面積縮小大于75%。有效:癥狀有所好轉(zhuǎn),潰瘍面積縮小50%~70%。無效:癥狀、潰瘍面積無變化,甚至加重。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上腹痛 飽脹 反酸 噯氣對照組 61治療前2.31±0.43 1.91±0.42 1.78±0.23 2.09±0.20治療后1.19±0.26*1.08±0.24*1.28±0.16*1.61±0.25*觀察組 61治療前2.41±0.45 1.96±0.39 1.72±0.27 2.14±0.19治療后0.93±0.16*△0.81±0.12*△0.89±0.14*△1.22±0.13*△
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8例(13.1%),其中惡心嘔吐5例,便秘2例,腹瀉1例;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10例(16.4%),其中腹瀉5例,惡心嘔吐3例,便秘2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與遺傳、胃酸分泌多、腸道黏膜防御機制降低、Hp感染等有關(guān)[3]。治療原則是減少胃酸分泌、修復腸道黏膜功能、根除Hp。
枸櫞酸鉍鉀在胃酸性環(huán)境中可形成保護層,覆蓋于潰瘍面上,阻止胃酸等侵襲潰瘍。還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進黏膜釋放前列腺素,從而保護胃黏膜。另外,對Hp有殺滅作用,與抗生素合用可根除Hp[4]。阿莫西林殺菌作用強,穿透細胞膜的能力也強,可較好的殺滅Hp[5]。奧美拉唑?qū)儆谫|(zhì)子泵抑制劑,可抑制H+,K+-ATP酶的活性,從而減少胃酸分泌[6]。
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病機為臟腑氣機失調(diào),胃腸受損,肝脾不和。證型以脾胃虛寒型為主[7]。治法以疏肝和胃,健脾化濕,行氣止痛為主。黃連附子湯方中附子溫脾腎、回陽救逆、散寒止痛,制香附疏肝理氣、止痛,烏賊骨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陳皮理氣健脾,白芍柔肝止痛、養(yǎng)陰平肝,姜黃連清熱燥濕,大棗補脾和胃、益氣,炒枳實破氣消積、下氣通便,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濕、理氣止痛之效。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附子、香附有抗菌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8-9]。白芍有保肝,抗炎作用[10]。黃連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抗炎抑菌,鎮(zhèn)痛[11]。延胡索可抑制胃液分泌,抗?jié)儾。?2]。
黃連附子湯聯(lián)合西藥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可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