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鳴
專注于感知自然現(xiàn)象
2020年5月11日,英國的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面發(fā)布了慶祝開館20周年的信息。在這條信息中,首張貼圖便是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Eliasson)于2003年在泰特美術館的渦輪大廳內(nèi)展出的最為標志性、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天氣計劃》——埃利亞松用空氣加濕機噴出的糖水氣霧營造出倫敦常見的大霧的環(huán)境,用數(shù)百個單頻燈組成一個巨大的橙黃色光盤,而改造成鏡面的天花板在視覺上將空間增大,最終這個作品半年中吸引到了超過200萬人次到泰特美術館參觀,他們對著落日沉思,在霧中游玩,忘記了這是虛擬的光景。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擅長營造光影,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事實上,小到網(wǎng)紅展覽的霓虹燈箱,大到當代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詹姆斯·特瑞爾(JamesTurrel)的作品,都離不開20世紀一個松散的藝術運動——光與空間藝術。
光與空間藝術的特點是專注于感知自然現(xiàn)象,例如光、水和霧氣,并使用人工材料如玻璃、霓虹燈、熒光燈和樹脂等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影響等來制作藝術裝置。無論是利用半透明或反射性的材料來透出或反射光線,將光管嵌入物件或建筑內(nèi),光與空間藝術家都是希望能讓觀眾在特定的條件中體驗光的感覺。事實上,光與空間藝術運動的關鍵在于調(diào)動感官,他們希望,能夠以一種非自然的手段讓大家感受到自然的氣氛。同時,光與藝術運動將人們的注意力從舊金山的藝術活動中轉移開來,并將洛杉磯重新定為美國西海岸的新藝術之都。
一個起源于美國南加州的松散群體
1960年左右,極簡主義藝術成為美國藝術界最為流行的風格,極簡主義吸引著一批年輕的藝術家在用極少的色彩和極少的形象去簡化畫面。但是在南加州,有一個與紐約極簡主義藝術家相似的組織正在運動著。盡管,比起極簡主義藝術家,光與空間藝術家的組織顯得更加松散。光與空間藝術家們吸收著歐普藝術、極簡主義藝術和幾何抽象藝術的養(yǎng)分,以發(fā)光材料來代替極簡主義中的硬邊工業(yè)材料,希望發(fā)展出屬于南加州的藝術形式。
1971年,“光與空間藝術”的概念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展覽“透明,反射,光線,空間:四位藝術家”中成型,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共同構成了光與空間藝術的內(nèi)涵,即光與空間藝術作品主要與觀看者與作品互動產(chǎn)生的感性體驗有關。展覽中展示了彼得·亞歷山大(PeterAlexander)、拉里·貝爾(LarryBell)、羅伯特·歐文(RobertIrwin)和克雷格·考夫曼(CraigKauffman)的作品。他們創(chuàng)造了空靈的作品,揭示了“光與空間藝術”中光線、色彩和環(huán)境互動之間的本質。
拉里·貝爾編織成具有光差的掛毯
拉里·貝爾開始是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擁護者,后來,他開始將透明鏡面玻璃的碎片和碎片合并到他的作品中。同時,他開始在他的畫作中創(chuàng)作出有角度的幾何構圖,這些構圖暗示或代表了三維形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貝爾開始用黃銅和木材創(chuàng)作出藝術裝置,他的裝置能夠作為獨立對象,也可以吸引周圍環(huán)境并主動改變其環(huán)境。
從1970年開始,貝爾開始用特殊的聚酯薄膜來創(chuàng)作,這個系列被他命名為“ELIN”,他解釋道,“ELIN”為橢圓形和紙面的結合。貝爾描述了“ELIN”被創(chuàng)作的過程:首先,用特殊的PET聚酯薄膜遮蓋紙張,已暴露與頁面形狀相關的區(qū)域,然后對薄膜進行著色,融合到畫布上,“編織成具有光差的掛毯”(Tapestriesofwovenlightdifferentialsresulted)。
彼得·亞歷山大找到自然光與人造光的交點
彼得·亞歷山大最初是建筑師,受到了貝爾的影響,亞歷山大在1960年開始參與到“光與空間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他以半透明的樹脂雕塑而聲名顯赫,被認為是推動光與空間運動登上世界舞臺的關鍵人物之一。亞歷山大的藝術的兩個基本要素,那就是色彩和光線。他也曾被策展人羅賓·克拉克(RobinClark)描述為“最杰出的色彩學家之一”,作品是“自然光與人造光的交點”。他的早期作品之一是1966年創(chuàng)作的“云盒”,它由一個樹脂立方體組成,該立方體在其適度的尺寸(只有10英寸高)中,似乎在開放的平原上籠罩著滾滾的濃云。
不過,在1972年以后,亞歷山大受到了丙烯酸樹脂的毒性影響而生病入院。之后,他把他的工作重心轉向繪畫,在畫布、紙張和天鵝絨上作畫,描繪他家鄉(xiāng)周圍的風景、光線和其他自然現(xiàn)象。
羅伯特· 歐文善于制造具有視覺感知的空間裝置
羅伯特·歐文(Robert W. Irwin)是一位美國裝置藝術家,他經(jīng)常通過針對特定地點的建筑干預來探索感知和藝術條件,他的作品通常探討那些會改變空間的物理、感官和時間體驗的干預因素。成為一位先驅,其工作有助于定義西海岸光與太空運動的美學和概念問題。
他的早期作品經(jīng)常使用稀疏的光線和稀松的面紗來改變畫廊和博物館的空間,但自1975年以來,他也將景觀項目納入了自己的實踐。歐文通過在房間、花園、公園、博物館等各種城市場所中創(chuàng)建裝置來關注現(xiàn)場本身。特別是受到約翰·麥克勞克林(JohnMcLaughlin)的繪畫的影響,歐文和其他光與空間藝術家開始對突破藝術和感知的界限感到好奇,1970年代,羅伯特·歐文從事直接與光有關的裝置藝術,他擅長制造具有視覺感知的空間裝置,這些裝置允許藝術家和觀眾進行開放式探索,探索通過操縱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改變體驗,而不必局限于單個藝術品的范圍。
克雷格·考夫曼富含隱喻意味的色彩與形狀
克雷格·考夫曼可能是四位藝術家中最負有盛名的一位,他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南加州藝術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藝術作品被20多個博物館收藏,包括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惠特尼博物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等??挤蚵?jīng)常利用半透明、真空成型的塑料上面(有時在后面)繪畫,并且是第一位使用這種技術的當代藝術家。
受極簡主義以及各種各樣的歐洲和亞洲藝術運動的影響,考夫曼作品多遵從簡潔明快的審美觀念。然而,他的作品同時也是示意性的和喚起感性的。他經(jīng)常用帶有意味的顏色和形狀,來讓觀眾想入非非——盡管這些聯(lián)想可能是隱形的。比起直接地呈現(xiàn)欲望,考夫曼的表達顯得更加隱晦。
延續(xù),感知觀念和技術的融合
光與空間藝術家們將最新的工業(yè)材料和最新技術融入到他們的工作中,以開發(fā)感性的,和與光線和環(huán)境互動的藝術裝置。往后,該運動有關的藝術家還有羅恩·庫珀(RonCooper)、瑪麗·科西(MaryCorse)、弗雷德·埃弗斯利(FredEversley)、約翰·麥克拉肯(JohnMcCracken)等,而其中在全球范圍內(nèi)傳播了這一運動,并總結了其理念,應該是詹姆斯·特瑞爾(JamesTurrell)。
早在1966年,他參加了洛杉磯博物館的藝術與技術計劃,與藝術家羅伯特·歐文和心理學家愛德華·沃茲(EdwardWortz)共同研究了感知現(xiàn)象,并積極參與之后的光與空間藝術運動的展覽。
2017年,他也曾經(jīng)到中國上海的龍美術館舉辦他的回顧展,這個展覽讓國內(nèi)的觀眾感受到真正的光與藝術的詩性和魅力。
在當代藝術中,也可以看到光與空間藝術運動的魅力和延續(xù):特瑞爾所創(chuàng)作的光影空間,埃利亞松所展現(xiàn)出來的無相萬象……越來越多藝術家仍在探討特定的空間中光所帶來的感知。如果說極簡主義有志于成為一種普遍的感性,那么光與空間藝術則毫無疑問地利用光的可能性,呈現(xiàn)著更加具有沖擊性的感知視覺美化效果。